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058 5
2007-10-30

我的问题是:过万亿的外汇储备现在通过投资搞保值增值,那么最终这笔钱到底会用在哪里,最终谁将得到这比财富?(不可能永远这样投资循环下去把)

困扰很久的问题,其实最终必然归结到央行的货币发行制度,归结到令人费解的“央行不用偿还的债务”,归结到央行资产究竟有多大部分属于发钞收益,既铸币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30 16:59:00

铸币税本质在于财富的(无成本)在分配,这种无本万利的事情为什么要终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0 19:55:00

首先要清楚外汇储备是因为外汇流入我国而形成的,但是外汇在国内是无法流通的,所以当外汇要在国内消费的话,必须要先换汇,如此形成了外汇储备并且是由国家控制。而外汇流入有两个基本形式:消费与投资。消费指单向性流入,即外汇流入后将无法收回,例如:国际贸易顺差,在华留学,旅游等。投资指可逆性流入,即外汇流入后仍可按投资方意愿收回,例如:资本投资,贷款,购买股票既有价债券等。

所以,外汇储备的最后流行是分两部分的:国家所有与国外收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0 21:04:00

公众将自己的外汇找本国央行(本国货币当局)兑换成本币,本质上是债权债务关系(或信用关系)的变化:原来公众对外国货币当局有债权,经兑换后,公众对本国货币当局有债权,同时,本国货币当局对外国货币当局有债权。

通过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8&replyID=73463&id=229819&skin=0的途径,再次实现信用关系的一轮轮变化,最后可能的结果是:本国政府对外国货币当局有债权(债权凭证就是本国政府持有的外汇),本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政府有债权(债权凭证就是本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本国政府国债),本国商业银行对本国货币当局有债权(债权凭证就是本国商业银行持有的本国货币),本国公众对本国商业银行有债权(债权凭证就是本国公众持有的商业银行存单),当然本国公众对本国货币当局及本国政府也都可以有债权。

经过一番番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关系)的变化,外汇储备最后到谁手里(也就是谁有对外国货币当局的债权),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投资方式(如何保护这种债权)就是它的事了。每个人只关心自己手里持有的债权凭证。

问题是,如果外汇储备在保值增值方面遇到了风险,这种风险会不会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到给非外汇持有人那里。

(英镑钞票上就直接标明本钞票是发行银行开具的“银行本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1 00:40:00
以下是引用xxhj0201在2007-10-30 16:35:00的发言:

我的问题是:过万亿的外汇储备现在通过投资搞保值增值,那么最终这笔钱到底会用在哪里,最终谁将得到这比财富?(不可能永远这样投资循环下去把)

  关注一下时事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以债权换取央行在汇金公司的股权,将汇金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而后者成为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国有投资公司。因此,将来的投资损益将由财政部承担。

  虽然汇金公司持有的各家上市银行股权的市值已逾25000亿元,但是作为原始出资,央行对汇金划拨的外汇储备仅仅折合了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那你再想想看,央行获得的铸币税收入最终会落入谁的口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6 11:08:00
深受启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