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439 10
2007-11-03

各位学长好,小弟有个关于关剩余价值的问题一直想不通,希望学长们能指教一下。

内容如下: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的生产技术,结果同一时间内加工的原材料增加,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比重减少,那么对于同量资本中说是用的劳动力减少,生产出的剩余价值减少,利润也减少,即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促使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都下降。那么资本家提高生产率却降低了剩余价值率,这样的结果与初衷是相违背的。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理解?

   还有就是一些考试经常问道资本主义部门内和部门间的竞争,可是课本上并没有关于相关问题的具体章节介绍,对于这个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4 01:07:00

    你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想探讨学问?

    我觉得你想弄明白这个事,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在你学习期间没有太多的必要花费精力。等你完成学业后再来探讨比较好。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尽量多使用固定资本,这样可以少剥削工人,而利润率又很高,竞争力又强。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至于马克思说剩余价值少了,管它呢,只要利润不少就行。别管马克思瞎说些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0:29:00

奋斗士的头衔是“原来头衔是可以自己给的!”,冲这个头衔,我说几句。

资本论的篇幅很大,有心看完也要很多时间,有些老师并没有打算真想学生理解,用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来难为学生,在大学中甚至于有些老师用考试来逼学生行贿。

好了,转回正题。

象这些部门竞争之类的题,只要按以下两点来思考,加上组织摘录马克思的语句回答就可以了。

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决策主体是资本家,资本家是以资本家的思维来决策的,即以利润而非剩余价值为目的。更直接地,所谓利润,化作财务或会计里的货币增加或资产增加。

二是在这种决策施行的过程中,价值的归属如何变化。

一是竞争的实际原因、动力,二是竞争的马克思理论表述。一是表象,二是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0:39:00

在你所提的困惑中,你将两个问题混在一起思考,所以会想不通。试讲一讲:

你的一个问题是:资本家怎样通过提高生产科技取得剩余价值。你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全面来看,提高科学技术最终会令剩余价值趋于零。那么前一个问题材是提高科技取得(更高的)剩余价值,后一个问题却是提高科技反而得不到剩余价值,所以想不通是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理解是:

按马克思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1:51:00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是靠货币价格来表现其价值的,由于种复杂的基于资本意识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存在有价值不一定有价格,有价格不一定有价值的现象,但就总体而言,有价格的物质商品和服务是对应有价值的。

价值是动态的,即是由变动着的使用价值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其表现----价格---却是通过一个静止的数量,货币数量来实现的,这样,联系起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价格因货币上的静止就会造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的现象。

二、马克思理论中,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直接意味着:体力和脑力直接支出的减少(总量和平均方面)和劳动对象范围的增加两种情况至少其一,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中也意味着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从而剩余劳动时间与之的比例--剩余价值率--会降低。

比如,当一个资本家提高科技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这个生产体而言,花在每一个产品的劳动时间变少,这个“个体的剩余价值率”变小,注意,由于它生产的每个产品是按与个体剩余价值率高于它的其它资本家的产品一样的价格出售的,-----这个价格大体反映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这个提高科技的资本家就以同量的劳动时间花费得到了更多数量的货币。而资本家手中的货币的每一个单位是平等的同样的价值的代表,所以提高提高科技的资本家得到了更多多的价值支配权。在理论上:个体剩余价值率的降低了,但在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生产循环后,这个剩余价值率低的资本家事实上获得更多的价值支配权,得到更多的利润;从社会整体来看,这个剩余价值率低的资本家实际从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中分得的更大的分额,即这个个体剩余价值率低的资本家用同样量的价值投入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后获得最多的新增价值从而更多的价值,这个按实际的个别的必要劳动时间计算时“个体剩余价值率”低的资本家,在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剩余价值率高的社会中,通过货币得到了实际上的以价值支配权计量的“高的”个体剩余价值率。

这就是楼主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个体剩余价值率与社会整体的剩余价值率之争。

显然,从上边我们知道,马克思理论的认定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意味着体力和脑力直接支出的减少",但单位产品中的价值是以c+v+m来确定的,v+m之和的减少(即劳动时间的减少)可能并不代表c+v+m之和的减少,即科技的应用是有可能造成提高了科学技术的资本家的单位产品c+v+m之和,即单位产品中会大于或等其它资本家的c+v+m之和,这样,上述过程中提高了科学技术的资本家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后反而在新增价值中获得较少的份额,或者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情况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我想有两大类:

一类是:在全社会出现普遍的这种情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停滞了,马克思所言的资本主义的历史的终结出现的时候。

另一类是:当同一种单位产品的其它资本家也同样采用了这种提高科技的做法,达到同样水平,个体的剩余价值率和社会的剩余价值率相同。

以上的模型主要集中于生产领域,在流通中及资本集中程度等各方面假设是均势或影响不大,生产过程是否发生新旧货币(如果存在的话)更替及是否各国货币间变化暂不考虑。

这是楼主第二个问题出现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1:57:00

修证一下:

价值是动态的,即是由变动着的使用价值再生产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其表现----价格---却是通过一个静止的数量,货币数量来实现的,这样,联系起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价格因货币上的静止就会造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