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新视角
纪健堂
人们对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和资本有不同理解,争论不休。这是由于事关核心,不容疏忽。同时,这又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要经得起检验,不断发展。现在,连那个铁一样的牛顿力学,都已发展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了。
既然长争无果,不妨跳出圈圈,换个视角,如何?
【第一类劳动——获取食物】
纵观人类,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自古到今,有一项劳动始终不断:获取食物。有了食物,人类才得以生存和延续。故,获取食物是人类第一劳动。它的价值,当然以其获得食物的多少进行衡量。
劳动价值不能以劳动时间表示。比如捕鱼,一天一条也没捕到,8小时劳动价值在哪?就算你捕了10斤鱼,我捕了11斤,我俩劳动价值相等吗?作为尺度,“1小时劳动”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时间是过程,不是结果。
【第一类劳动价值的本质】
用食物衡量劳动价值,但食物多种,以哪作标准?没有。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分析,食物的本质。
人劳动要有力气。人的力气哪里来?是从妈妈肚子里带来的?不,是由能量转换而来。
不仅仅劳动要用力气,人活着都要动,都要用力气。“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人要吃东西,就像火车要加煤,汽车要加油。饭、煤、油都是能量。有了能量才能动。人的力气就是由食物的能量转换而来。人们无论采集的哪种食物,都是能量。也就是说,第一类劳动价值的大小,就是能量的多少。价值的内涵就是能量。
能量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这说明,劳动不能创造能量,不能创造价值。第一类劳动是从大自然攫取能量。——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产出比投入的增值。设一人一天吃10只桃子,一天上山采100只桃子(野生,与其他人无关)。他这天劳动的价值100只桃子;投入10只桃子,剩余价值90只桃子。
【第二类劳动——活得更好】
随着人类的进步,获取的食物多了,人类就有可能设法改善自己的劳动与生活。比如:制造工具,造房子、缝衣服,唱歌、修路铺桥等,这些,皆为第二类劳动。第二类劳动提供的不是食物,而是使用和享受,提供的是使用价值。因为有了第一类劳动获取的能量,人类才能得以进行第二类劳动,创造出灿烂的人间世界。
这里要特别注意:
1,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含不一。价值的内含是能量。使用价值的内含是有用,其价值大小,看人们的需要程度,如衣服保暖、好看;工具提高劳动效率;唱歌娱乐等。它的价值要到市场交易成交后才能实现。工人通过劳动赋于产品的是使用价值。如果产品是废品,没有使用价值,他就拿不到工资。因此,工人的劳动与使用价值有关,与产品最终实现的价值无关,即:与企业的利润无关。
2,第二类劳动的价值,要通过市场交易成功后才能实现。交易的实质和小偷、骗子差不多:将别人的钱转移到你的手上,整个社会钱(能量)的总量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因此,企业生产根本就没有什么“剩余价值”。企业经营的结果是利润。它与企业的投入、产出、销售等经营有关。
第一类劳动,是人从自然界攫取能量。第二类劳动,是企业从社会已有的能量中攫取能量。因此,两类劳动的价值都以能量衡量。只不过,一个是直接,一个是借用。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前上海物价飞涨,许多地方可以以多少石米作为工资;人们上班工作常说是:混口饭吃。集市上人们常常以粮食交换其他用品。粮价是其他一切物价的基础。粮价一动,其他物价必随着变动。
我们对劳动价值为什么总是搞不清?
(一),我们将两类劳动混淆到一起了。这样,我们就无法认清劳动价值的本质,以及,两类劳动价值内含意义的不同。
(二),劳动从其本质上说是作功,是能量转换,属物理学范畴。我们没有从物理学视角进行审视,结果必然是:“丈二和尚”。
(三)我们以钱作价值的参照系,而钱的价值是变动的。这样,我们就被钱搞糊涂,难以看清劳动价值的本质。
【钱是什么】
人从高山摘回桃子,一时吃不掉,拿到市场上卖了,变成钱。肚子饿了,人们又可以拿钱买到桃子。所以,钱就是能量。只不过,桃子是具体的能量,钱是抽象的能量。钱的价值是变的,而食物的价值不变,因为其能量的本质不变。荒年中,粮食能度命。这个价值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是一样。食物的价值比黄金都稳定。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通神”——钱是能量,我们中国人早就知道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充分说明劳动价值、食物、能量、钱等之间的相互关联。
【资本是什么】
人们无论干什么,首先要有资本。比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身体才能去革命。比如上山摘桃子,你得先吃饭。你卖菜,你得先有钱把菜批来。这个钱就是本钱,无论这个钱是你自己的还是借来的。资本也是能量,就像有了油,汽车才能动起来。
资本就是生产经营先期投入的资金。
资本是个标量,没有方向性,谁都可以使用。文革时,不准做小生意。因为人一做小生意就变成资本主义的尾巴。在生产经营的范畴里,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变得就这么快,这么容易。就如在家庭范畴里:一个人今天是儿子,明天有了儿子就成了爸爸,当中没有隔着穿不透的墙。
【做工与作功】
工人、农民苦力的干活,就是作功。作功多少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功=力的大小×物体位移距离
(设: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这公式看似简单,然,在劳动中,人们用力的情况非常复杂。通常,我们可以简化成三种情况:
1,用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基本一致,比如拉车、给船拉纤、打铁、磨豆
腐、开矿等。这些都是苦力地干活,作的是有用功。
2,用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成90度或其它,比如行船时掌舵、耕地时扶
犁、磨豆腐时加料等。这些劳动对该工作没有作功,但他们确实劳动了,
作功了,我们称之谓无用功。无用功不是无用。它在劳动中起辅助或引
导作用,甚至关键。一般,无用功用力较小,更多依靠的是技巧、知
识、智慧、灵感。
3,人们在劳动中,往往既要作有用功,也要作无用功,比如蹬三轮,又
要用力蹬,又要掌控方向。这种混合劳动,有的以用力为主,如蹬三轮;
有的以灵巧、技术等见长,如绣花。有的如操控机床,工人上班几乎
100%干的都是无用功。
结论:
1,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在劳动中作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2,人优于其他动物不在于力大,在于人能巧妙地掌控力,在于人
能使用工具,在于人的智慧,如骑车比走路大大地省力。人的智慧
是无限的。
【资本化生产】
一个人上山摘桃子,一天摘100个。他将家中吃不完的桃子,到市场上卖掉。时间长了,他聚了些钱,买了若干小鸡。后来他发现鸡每天生的蛋能换回100多个桃子,他就不摘桃子专门养鸡。后来鸡越养越多,他就雇了个人替他养。因为这时鸡一天生的蛋可换回500个桃子,雇一个人一天给150个桃子,他坐在家中还可得350个桃子。被雇的雇工也很高兴。因为他自己去摘桃子,走路爬山,一天才摘100个。皆大欢喜。
那么,这剩余价值350只桃子哪里来的?是雇工创造出来的?雇工说他没有生过蛋。是天上掉下来的?对!只不过,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桃子而是太阳能。庄稼吸收了太阳能存储于稻谷中。鸡吃了稻谷将太阳能转存于蛋,然后再将蛋从屁股处掉下来。——350只桃子是从鸡屁股掉下来的!——这就是养鸡能产生剩余价值的秘密。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再说一个:一个保姆长年在一家做家务,服侍女主人。有一年,女主人生了个儿子,保姆可以说:这儿子是我劳动的剩余价值,是我创造的,应该属于我!?当然不可以。因为这保姆所作的全是“无用功”。
那么,工业生产的产品,总是工人劳动生产的吧?他们可没有养鸡!是的。他们没有养鸡。但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现代工厂生产那么多产品,如果没有机器,单凭工人的体能能完成吗?他们不是神仙。
工人不是神仙,然而现代工厂中有神仙。这个神可不是泥菩萨,而是铁菩萨。比如万吨水压机,锻打几十吨重的锻件就像捏面团,那就是大力神。比如自动织布机就是织女。比如地铁隧道掘进机就是土行孙。比如……。仙呢?仙在哪里?仙是看不见的,他们隐藏在幕后。他们是无数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学家、老师、……、……。现代化工业生产仙术,就是这些无数现存的和已故的,国内的和国外的,多少代知识分子多少年苦心修炼的生产经验的总结、集累,创造发明的结果、结晶。工人掌握了仙术,指挥大神们(机器人即机器)替他们做工作功,大量产品的生产自然就会魔术般地完成了。所以,现在工厂中相当一部分工人已成了“工头”。他们和老板一起“剥削”机器人的劳动。他们早已不是那种苦力地干活、出卖劳动力意义上的工人了。
资本就是能量,就是牛。
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趋势:人力(体力、脑力)在现代生产中作功的比例越来越小,自然力(电力、水力、石油、煤炭、原子能等)加机器(含电脑),代替人在生产中干活作功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根本无法与现代机器相比。操作技巧、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人的智慧在生产中日益重要——这就是现代工厂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原因。——原来,我们肉眼凡胎,看不见工厂中有许多神仙。是他们在生产中替我们做工作功。
【资本家】
资本家就是有钱并能用钱请回神和仙的人。也许,文革中牛鬼蛇神的神就是指资本家。因为,只有神才能请回真的神,真的仙。那个美国盖茨,就凭生产Windows,Office等薄薄的碟片,竟使他成了世界首富,为美国在世界各地赚回无数亿美元。比神仙还神!现在,帝国主义掠夺我们财富的方法,比用飞机大炮,文明、聪明得多了——神不知,鬼不觉——神仙帝国主义。
资本有它自己的缺点:贪婪。资本总是企图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资本的最大优点也是它最大的缺点。这,不是资本的错。抑制资本的缺点是ZF的责任——用根绳子将资本的牛鼻子穿起来(不是用笼子关起来,更不是打倒,打死。),让老牛的牛力气为我们经济快速增长服务。
将老牛的鼻子用绳穿起来,我们不用再害怕。尽管,不是每个人都会牵牛。但,有人会。
2013,09,02.初稿
2013,10,05.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