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443 26
2013-10-29
   马克思理论的几大忽悠点(之一)--“凝结”


  其实,使用“凝结”这个概念并非不可。若是建立在一种科学使用方法上,是完全可行的。

  但马克思使用这个概念却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若将人的劳动力消耗说成凝结在商品里,是可以的。但要把凝结这个概念做实,做好,符合科学规则要求。“凝结”一词借用了物理学的概念。但不能只借用其说法,而不管其内涵。“凝结”所表达的意思有几个物理特征:凝结方法;凝结结果的(大小和形状)和性质的描述。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里,很明显,工人劳动力凝结进入商品里,是要借助资本家的资本来进行。没有资本家的资本做“凝结”剂,工人的劳动力无法凝结进商品里。
  所以,使用“凝结”一词,而不讨论“凝结”剂的决定作用,显然是一种选择性的失明,或说是一种阴谋论也不过分吧。

  之所以不分析“凝结”剂的作用,因为牵涉到利润如何划分的问题。全面的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将利润全归于劳动力一方的作用。

  再者,“凝结”剂的不同,造成的凝结效率也是大不同的。如何实现更大效率的“凝结”?既然资本家的资本是“凝结”剂,当然是人均占有资本越大,凝结的效果越大(好)。这也就是马克思的对经济发展的抽象描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也是资本家为什么一直在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原因。


  上面讨论说明,“凝结”方法所牵涉的内容绝非是可以不必谈的和忽略不计的。人的劳动时间可以是固定的,但“凝结”剂却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更大的资本量和更细的专业分工方法等)。



  
  “凝结”一词的使用,就要牵涉到凝结结果的描述:是用平面二维的方法来计算还是要加上凝结的厚度用三维的方法来计算?用一维的(比如劳动时间)能把概念说明白吗?答案是否定的。经济函数总是多维相关的,如果把参数抽象成只与自己相关,其结果就表现出偏执性,这是另外话。而马克思后来也不得不用必要劳动时间来取代劳动时间的描述。必要劳动时间显然是矢量合成后的结果。

  上面说到偏执性,就是指对“凝结”结果的性质描述。对“凝结”物,自然要对其性质有所描述。如果“凝结”物只与劳动者自己的时间有关(特别是只与劳动者的生命有关),就会得出,“凝结”物是个好东西,越多越好,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但这个逻辑却很容易被下面的逻辑所攻破:既然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越多越好,那资本家怎么不去雇佣更多的工人呢?这说明,“凝结”物这个描述没有切中资本主义的要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29 11:54: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9 12:54:44
龚民 发表于 2013-10-29 11:54
先预定下工人是无产者的条件,其必然是无产者为活命,必须借助资本家的资本凝结剂来进行生产;所 ...
社会发展是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的大生产,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分散化、无主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产权明晰,如此看来,中国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方向是错了?此其一
其二,由工人掌握生产资料,从而实现劳动果实归生产劳动者。是发展的选择还是人为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9 12:55:00
龚民 发表于 2013-10-29 11:54
先预定下工人是无产者的条件,其必然是无产者为活命,必须借助资本家的资本凝结剂来进行生产;所 ...
  “所以,马克思以此告诉工人,必须改变生产方式,由工人掌握生产资料,从而实现劳动果实归生产劳动者。”

  点评:由工人掌握生产资料,已经被历史淘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说明两个事实,一是工人掌握生产资料敌不过资本大生产,是一种要淘汰和落后的生产形式。二是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方式说明,工人之间是不能联合起来生产的。联合起来大生产必须由资本家来承担,这是人类共同的选择结果。别无它路。

  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还说明了奴隶和封建方式的权力治理社会的失败。依靠行政权力来搞计划生产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9 16:45:29
马克思 的凝结是忽悠点之一,与此同时还有一与之呼应的忽悠点就是“补偿”。主观臆想地认为,所谓的活劳动凝结价值,所谓 的物化劳动只是补偿价值。而这个所谓的活劳动凝结的价值是多少,是看结果而定的。你赚了多少,它就凝结了多少。事实上物化劳动经过一定的劳动过程后,它的价值同活劳动一样是一个全新的凝结过程,1万元的设备有可能 重新结晶成2万,也可能只结晶成8000。建议caoheng将这两个忽悠点放在一起分析可能更有说服力,也更完整。
碱加酸化学反应生成盐加水,如果我们主观设定酸是不变的或只是补偿的,那么,还有什么奇怪的结论产生不了呢?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这不也能成为科学真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9 17:0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