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公布近日《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15年,要使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与此同时,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也对外表示,未来扩内需的重要领域包括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消费、服务消费、传统商品消费等,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消费。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指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和各大产业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借助电商力量倒逼各项改革,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型。但提振内需、促进消费除了要在创新产业上着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政府职能转变上动刀并将更多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国企改革与高效金融市场的构建上。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已经带动了商业贸易、物流快递、信息服务甚至是金融领域的转型、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技术革命、互联网创新并未停歇,其将会带来传统产业在信息化、科技化的转变,并带来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价格体系等方面的变革,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因“触电”而改变,而重生,从而推动我国向更加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转变。
  当然,新科技并非万能,导致我国消费不足、投资过剩现状具有深层次的原因,若无法解决这个深层次的难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费升级无从提起,也难以实现。从直观上看,我国消费率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得多意味着我国消费严重不足,经济的增长仅依靠投资拉动。然而,消费升级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需要消费率达到如何的水平?我们无法通过拍脑袋的方式界定,这必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只有市场才能真正的清楚适合我国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的消费率为多少。
  因此,切实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极其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并将市场的作用提升到决定性的地位显示出我国开始在自身、在政府管理方面着手改革。只有我国政府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与限制、避免多头重复管理,正确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消费转型、内需提振才有实质性的效果。
  在这过程中,我国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可以高效运转的市场,能够有效的识别各项风险与收益,动态的调节、平衡投资与消费。我国一方面要破除国企垄断各项资源的现状,推行国企改革,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础的资金流通、价格发现与匹配功能,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转自:中投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