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2636 39
2014-01-02

王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方向: 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个人简介:
2001/09至2004/07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博士
2004/07至2006/12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讲师
2006/12至今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副教授
2008/09至2009/7     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系 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经典著作与文献选读、西方经济学流派比较与争论等


问答汇总:

Q1:坛友hardworking02:

如何预测经济危机?

A1:

谢谢你的提问。经济危机如何预测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很感兴趣,也很想知道答案,但实际上经济危机却是没有办法准确预测的。这从历史上众多的经济危机事实就可以知道了,比如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以及后来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包括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欧债危机且目前仍在持续的这些危机,主流经济学界都没有作出过准确预测。不过危机的发生往往预示着经济理论的危机,从而促使主流经济学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使之能够解释危机。以大萧条为例,此前西方社会盛行的主流经济学是马歇尔的新古典理论,信奉萨伊定律而不相信会出现危机;但大萧条的发生催生了凯恩斯革命,《通论》很大部分内容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失业和危机状态,从而使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也改变了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当然,如果说预测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生危机的话,显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作过经典表述的,比如他在第三卷就论述过信用关系膨胀最终也会引发资本主义危机,包括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这实际上与今天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比较相似,对此后凯恩斯学派的明斯基也曾经预言过。


Q2:坛友区域经济爱好者:

老师您好!

请推荐 经济思想史的 著作, 中文和英文各一本。

A2:

谢谢你的提问。

我一直认为,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应该懂一些经济思想史的知识,这对于全面掌握经济学理论是非常有帮助的。建议多读几个版本的经济思想史著作和相关文献,不要只局限于某一部书,因为每个作者会在自己的书中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观点,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不同学派和学者的思想,所以要多读书、读经典书,因为经典永不会过时。

基本上可以分为教材类和文献类,大致如下所示:

教材:   

布劳格:《经济理论回顾》,Blaug, Mark. 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Schumpeter.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 ;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Spiegel. The Growth of Economics Thought.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1 ;斯坦利.布鲁:《经济思想史》,6th,2005;亨特:《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2007(英文2002);马克•斯考林:《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2006;巴杰豪斯:《西方经济学史——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的经济大历史》,2007(英文2002)。

参考文献(已翻译):

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四卷;马克思:《资本论》3卷;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道德情操论》;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凯恩斯:《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多布:《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米克:《劳动价值学说》;韦伯:《经济通史》、《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西方世界的兴起》;希克斯:《经济史理论》;贝尔等:《经济理论的危机》;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 经济思想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阅读很多很多书籍。我以上提到的书只是最为基本的,还有很多很多中英文文献,建议如果有时间也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看一些经济思想史的书籍。因为经济学的学科都是相通的,读思想史的书更有助于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Q3(1):坛友张二寅:

王老师您好!新古典主张市场自动均衡;凯恩斯对此持反对意见,指出市场是不稳定的,非均衡的,要依靠扩大ZF开支挽救市场;马克思则抛弃市场、货币,以计划经济来替代,您认为三者如何协调?

如不能协调,经济学的科学性又如何体现?

A3(1):

谢谢你的提问。如您所说,新古典理论因信奉萨伊定律,所以主张市场自动均衡;因面临1929-1933年的大萧条,所以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不稳定、非均衡,失业为经济常态,所以需要ZF出面提高有效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但是,这里想澄清的是,马克思绝没有抛弃市场,更没有抛弃货币,也从来没有要求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如果您认真阅读《资本论》的话,会发现马克思通篇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的描述和总结,并没有提到计划经济。只有在《哥达纲领批判》对未来社会所作设想中提到过,当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并过渡到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时,他提到过那时的社会可以按需分配。后来列宁将其高级阶段界定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界定为社会主义社会。

如果要说计划经济,实际上新古典理论更适合于计划经济的形式,比如其重要的理论基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就是强调各个市场达到全部均衡,特别是其完全竞争理论强调的是所有人都是既定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实际上已经剔除了竞争,这根本不是斯密笔下真正的强调人与人竞争的市场经济。

另外想说的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价值和货币,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经典描述正是以货币为核心,比如资本家预付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实际上就是增殖了的货币,而资本积累积累的也正是不断增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货币。所以马克思从来没有抛弃过货币。

Q3(2):坛友张二寅:

谢谢王老师的回复。

    的确,瓦尔拉斯均衡的必然结论是中央集权式、兰博计算机式经济模式可以运行无忧,但理论和现实都给予了否定回答。

    但问题在于目前人们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等同于计划经济,这也是他的的政治经济学遗产。

    由此看来,理论界必须澄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等于计划经济,或者说马克思的经济解决方案并非是计划经济。

    那么马克思内心真正的经济解决方案是什么?

A3(2):

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想知道马克思内心的真正解决方案。他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规律的探讨得到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这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伟大构想,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他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达到这样一个社会的具体步骤,因为他那时的时代毕竟不同于今日,社会在发展,时代也在变化,我想这应该是不同的时代赋予处于不同时代中的人们的要求和使命吧。当然,这也是我们这些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感谢你的提问。


Q4:坛友hardworking02:

马克思经济学有什么新发展吗?

A4: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说明一个概念的区分,即“马克思经济学”(Marxian Economics)主要指以马克思《资本论》为蓝本的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arxist Economics)则指马克思之后西方国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学者们(即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经济学理论。这正如“凯恩斯经济学”主要指以凯恩斯《通论》为蓝本的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指凯恩斯去世以后其后继者根据各自对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解而创立的派别,但其理论主张已与凯恩斯大相径庭。所以我们一般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开始使用新古典理论的概念、方法和工具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古典化。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异端经济学派结合,形成如激进制度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性马克思主义、演化经济学等。其中,前者比较著名的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和赖特等;后者比较著名的是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该学派在当前资本主义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危机事件后比较占有重要地位,认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最终将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Q5:坛友hardworking02:

西经、政经我们都学了,现在只在用西经,感觉西经比较强调应用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不知道学政经有什么用处?

比如用政经怎么做资产定价?怎么分析汇率?通胀率,失业,GDP等等

A5: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现在很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如果仅就课堂上的知识而言,似乎正如你所说,西经强调应用和现实问题,政经只是理论上的说教,好像并不能用于分析许多现实中的问题。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我觉得是误解了经济学理论。

在国外,其实并无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区分,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分支。所谓政治经济学,只是经济学思想诸多流派中的一个派别,一般被称为左派经济学或异端经济学,比如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这些不同的派别因各自理论观点、政策主张、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理论派别而已。

不过在我国高校里,长期以来的传统是划分为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门课,既然这样划分了,课堂和教材就必须有区分,所以才导致目前这样的局面。我每次上课前都要再三告诉学生,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马克思,我们学习经济学就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读马克思的书,就会发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经济学家。比如他的《资本论》,很深刻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很多现象和问题,包括经济危机等问题都有很多独到而且比当前主流经济学更为深刻的精辟解析,他的唯物史观和看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角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如果具体到你所说的资产定价等问题,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知识来分析这些实际问题的确是更有效果,这也是目前普遍认为国内的政治经济学缺乏实用性的一个共识。但如前所说,在国外是不作如此区分的,所以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能说这是国内的特殊情况吧。


Q6:坛友yang7805:

王璐同学是柳欣老师的得意门生,衣钵传人,而且特别刻苦,是一个纯粹学术人

A6:

非常感谢你的肯定。不过太过夸奖了,我深为自己没有完全领悟到柳欣老师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真谛而自责。以前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还可以继续听柳欣老师的课堂讨论,还可以在每次有困惑的时候去向他请教以加深自己对其理论的理解。然而,他的突然离世让我深受打击,原来真的是时间不等人,学习真的是不可以等待的。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书、读好书,以知识来充实自己,做一个像柳欣老师那样真正有学问的大家。谢谢!


Q7:坛友天堂之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哪些可以研究的方向?

A7:

谢谢你的提问。目前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有很多,特别是日本、美国、法国等都有很多,它们也都是有自己的研究重点。比如日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之间的观点差别很大,其著作也有很多,比如伊藤诚等;法国,更多的是对马克思手稿的研究;美国也有一些分类,如罗默等人多运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试图重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和演化经济学结合起来,还有就是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比如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等。

如果说具体的研究方向,我想还是因人而异。如果说你自己对货币理论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把货币问题和马克思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分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货币理论的研究方向;如果对价值理论感兴趣,同理可以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包括分配理论,资本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等,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理论有很多,其分析都非常深刻。虽然《资本论》出版的时间已经过去久远,但其有些分析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独到而且深刻。我觉得,只要自己有兴趣,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把马克思的分析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研究点,顺着这个点做下去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Q8:坛友woshiwomp:

明年GDP定在7%的话如何解决新增就业问题

A8: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如何解决新增就业问题的讨论,其实国内也有很多学者提出过建议,比较常见的,比如根据供需矛盾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鼓励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及鼓励自主创业,加大培训力度等等。不过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稳定。

凯恩斯的《通论》实际上就是为解决大萧条下因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失业问题而盛行的,他曾经举例说,如果有人失业,ZF可以组织一批人去挖一个大坑,再雇另一批人去填平这个坑,这样就解决了两批人的失业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也表明在社会面临就业不足时ZF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具体到你所说的新增就业问题,我想重要的应该还是ZF能够出台一些切实举措,能够真正帮助每年新增就业者有渠道、有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比如借鉴一些国外的作法,由ZF出资为每年新进入社会者办理不同岗位的就业培训机制,加大其供和求两方面的人员流动,既可以延缓一到三年时间的就业缺口,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其就业能力得到提升,以在将来的更短时间内胜任不同工作。

当然,就业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共同应对才能有效解决。


Q9:坛友yeting2000:

王老师:

      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解答问题,我的问题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整体国民消费水平还处在一个底端消费水平,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无法形成底端产业输出和底端商品流入的模式。所以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来说是是否可以理解为一剂很猛的毒药,我国一方面进口大宗商品,一方面在国外投入资本进行企业并购。而我国国内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现实状况是,我国不可能实施西方社会式的借贷消费模式;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海外的并购可以说,只是暂时的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而本身却是在广大群众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我们未来该用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来解决眼前的矛盾呢,想请教您的看法,谢谢!

A9: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描述了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产品进出口和海外投资的现状。就目前这些现状而言,我感觉问题主要在于结构和分配。

虽然海外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大都技术含量较低且没有核心科技能力,属低端产品,而且质量上也难有保障;国内市场上似乎又不重视面向大量中低收入群体的耐用消费品行业,却大力发展一些面向高收入群体的所谓高端产品、以及服务业等;同时,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在逐年拉大,使得结构上的矛盾因分配差距而更加严重。

如果就未来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入手解决眼前矛盾的话,我仍然建议生产要回归本位,就是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普通耐用消费品行业,加大其中的核心技术含量,增加其质量保障,力求改变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改善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


Q10:坛友rucyty:

王璐的回答在回避问题啊,“这也是目前普遍认为国内的政治经济学缺乏实用性的一个共识。但如前所说,在国外是不作如此区分的,所以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能说这是国内的特殊情况吧。” 国外做不做如此区分和马政经缺乏实用性有什么关系?难道国外不做区分马政经就有实用性了吗?既然马政经没有实用性,那王璐怎么不说说该怎么办,或者说,一种毫无实用性的东西还有没有学习和研究的必要?为什么她要王顾左右而言它呢。

A10:

谢谢你的质疑。也许我上面的回答没有让你完全明白我的意思,那我就你的问题再补充一些吧。你的问题为:“马政经没有实用性,应该说说怎么办?” “一种毫无实用性的东西还有没有学习和研究的必要?”。

我在上面的回答中已经解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国外只是一个经济思想史的派别,经济学从不区分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而是把经济学学科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但在国内,课程设置明确划分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特别是目前国内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大多沿用过去的习惯,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其中,资本主义部分是特别简化的《资本论》内容,社会主义部分则是不断摸索中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

就上面的内容而言,如果你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毫无用处的东西,那只能说是目前我们教育体系设置下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或教材还不尽人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实用性,这非常令人遗憾。但我想说的是,马克思经济学不是毫无用处的东西,其《资本论》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描述是非常深刻而且极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特别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对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都是非常有用处的。我想,如果你认真阅读过马克思的书籍以后就不会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是毫无用处的。而且,真正的马克思经济学绝不是你所认为的”马政经“。

另外,你的问题提到如果国内的马政经没有实用性,我应该说说怎么办?的确,我也很想找到一个对于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学这种教学尴尬现状的解决办法,但我感觉这更需要整个经济学教育界的共同应对,比如全方位地改善政治经济学教材,主要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来强化马克思经济学的宏观指导性,而把更多应用性交给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教学。但传统往往不易打破,或许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希望真的有一天,我们的经济学就叫做经济学,能够回归经济学的本来面目。


Q11:坛友xingjiyuan2003:

王老师你好。请问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目前来看国内确实存在经济学思潮偏西化的现象,而很多有一定志向和抱负的年青老师又苦于个人积累不够且知识浅薄,但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面对这些问题的。所以,作为老师本身应如何准备,如何客观运用辩证法处理不同经济思潮呢?

第二,请问在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国内学者的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述的时候应该如何掌握其中内涵,另外,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发展时,想请您简单介绍下当前国内外的经济思潮发展的动态。

第三,也是最需要时间检验和下苦功学习的,就是如何全面把握马恩经济和社会以及各方面的著作的,尤其是其经济思想。请您简单介绍下好么?

A11: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个问题,其实前面的回答中我也有涉及,就是在每年给学生上课前我都会告诉学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马克思,就把他当作一个经济学家来读他的著作,从中学习他的经济学理论和他的研究视角。这样,只需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为经济思想史众多流派中的一个即可。至于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辩证法处理不同经济思想,如你所说,客观最重要。我个人不太喜欢国内有些教材拔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做法,似乎只是为了批判西方经济学而去赞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只要客观全面如实地讲授每个经济学流派从其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发展过程、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以及政策主张,相信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评价。

第二个问题,关于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述,我在课堂上都建议学生阅读外文文献,或至少是翻译过来的版本,一般不建议学生阅读国内学者的著作。不是说国内学者写得不好,而是如上所说,我们的经济学教材总是会有部分拔高的痕迹而有失客观。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国内作者著作还是值得阅读的,比如: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汤敏《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等,还有台湾学者赖建诚《经济思想史的趣味》和《经济史的趣味》、香港学者张五常的一些著作、以及华裔学者杨小凯、黄有光的著作、还有林毅夫的著作等。这些主要是参考文献之类,如果是教材还是不太建议读国内著作。至于如何掌握其中内涵,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基本原则我想还是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思想者。另外,经济思潮的说法似乎多见于政治上,我一般还是倾向于经济思想。至于当前的发展动态,我想主要还是体现在经济学各大流派面对当前经济现实比如经济危机的事实所做的各种解释而形成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政策倾向。比如凯恩斯主义各流派、新古典主义各流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各分支针对危机问题所做的不同解释等,都是其新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关于如何全面把握马恩经济和社会以及各方面著作,这个我确实比较欠缺,因为个人阅读文献的数量还非常有限,所以到目前为止都不能全面阅读那些经典著作,还需要以后继续努力。至于其中的经济思想,我一般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阅读。比如某段时期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就会找一些相关的经典著作读一读,然后再找一些基于这些经典著作的另外一些人所写的东西比如评论或者后续发展之类再读一读,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整理资料并写点东西,大概就是这样的步骤。另外,也建议看一些传记,就是经济思想史上那些大家的传记,我觉得会很有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 11:19:01
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 11:28:55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 11:40:15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 12:16:31
一百个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 15:31:18
支持 王老师的回答很认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