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就是按使用价值分配,社会不会按价值分配
人们经常说的按劳分配,仅从字面意思上看,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这个说法包含着公平的意思。但在现实中,人们又很迷惑这个按劳分配如何实现?因为,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计量?而现实中,人们是从他们对社会现实中劳动效果来观察思考劳动的,表达对劳动内涵的看法。但是在我国,劳动这个词的含意又受到马克思理论的影响,将劳动只看作是劳动时间的同义词,致使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导致人们对按劳分配这个词深陷迷惑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下面对按劳分配的含义探讨一下。
任何劳动,必须要讲效果。这是使人类劳动有意义的前提。
以劳动效果来看劳动,换一个表达方式,就是将效果与劳动者联系起来,用劳动者的劳动来表达效果,那就是劳动者的使用价值。
所以,将按劳分配中的“劳”用“使用价值”替代。得出的结果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使用价值分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按劳分配一词的含义和它在逻辑上的支持。
这样解释的按劳分配,不仅符合马克思的说法,也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所想象的按劳分配仅仅是按劳动时间分配,而劳动时间仅仅是劳动效果的一种表达,却是非常粗糙的。如果没有劳动效果作为考核,再长的劳动时间也对生产也没有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前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村劳动号称大呼隆,已经证明了单纯将“按劳分配”解释为“按劳动时间”分配是不可行的。(读者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马克思这方面的说法)
资本主义社会是非常重视劳动效果的。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唯一途径。所以,不同的劳动效果会得到不同的报酬。同样,人们会考察社会资源各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根据效果来分配利润。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不重视劳动效果,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那就谈不上什么生产效率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什么社会进步的问题。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不断反复优化资源配置,以期达到最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按效果(使用价值)分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
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将资本主义社会分析成按价值分配,认为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从根本上无视生产资料发挥的重大作用,这是严重脱离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
马克思一方面强调了生产资料的巨大作用:让劳动者丧失了除劳动力以外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反对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认为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无足轻重。显然将自己思维和观点处于矛盾之中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生产资料竟然让工人丧失了除劳动能力以外的能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社会按价值分配是什么情况?
按价值分配,用马克思的说法就是按无差别人类劳动分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按人头分配。这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分配。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按价值分配的社会,这是正确的。而且事实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社会敢或愿意按绝对平均主义分配。马克思用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东西来分析看待社会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是马克思自己存在问题,而不是社会存在问题。
注: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主张的就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的报酬。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3](P.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