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些地方公车改革迟滞不前的情况正在好转。然而,不少地方的拍卖也暴露出了问题:有的地方公车淘汰后,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地方起拍价定得太低有暗箱操作嫌疑;多地发放车贴被指“变相增加干部福利”。专家直言,公车改革不是应付上级、糊弄群众的“作秀”。(2月25日《新京报》)
公车浪费、车轮腐败问题饱受诟病,老百姓对此一直怨声载道。甚至可以说,早就到了非改不可地步。事实上,一边是建设节约型ZF,加大反腐力度,不得不拿公车开刀;一边是老百姓不断呼吁车改,也就是说,车改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而改革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不得半点马虎,想当然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更别说糊弄民众了。现实的悲哀还在于,老百姓指望车改有个好的开端和结果,到头来,与期望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糊弄了,叫人情何以堪。
ZF做事本就讲究实事求是,尤其是改革这种事情,越发需要严肃行事,即把车改给做彻底了。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也是为ZF赢得加分,提高公信力的好机会,认认真真车改,理所当然。
说白了,该认真车改的不认真到底,不该糊弄民众的却没能幸免。多么严肃的改革,竟然变成糊弄民众的道具,还有什么改革可言?又如何取信于民呢?
车改糊弄民众,从小处说,就“伪改革”三个字;从大的方面看,纯粹就是明目张胆欺骗上级和民众做派。被欺骗的感觉谁都清楚,改革改到这种地步,谁还会支持,不唾弃才怪。
很显然,车改糊弄民众,改掉的不是浪费和腐败,而是ZF公信力。简言之,透支了ZF公信力。
车改改到这种份上,只能说是自欺欺人罢了。现在看起来,在车改这方面,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只是严肃推行公车改革这样简单,还需要给ZF机关和官员们补上一堂维护公信力的课。毕竟,公信力来之不易,摧毁却轻而易举。重要的是,损失一点就少一点。而ZF的公信力本就不太高,维护都来不及,又怎能随便透支?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