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93 11
2014-03-20

在很多学科领域人们试图找到一个统一的原理来研究和解释该领域内的不同现象,我在经济领域提出了储蓄即是投资,投资即是保险的理论,统一了金融的不同方面。本人水平有限,而这一理论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本人不可能完全说清楚,希望能找到相关经济学家给予指导并加以完善,我只是想抛砖引玉,让真正的经济学家去研究它,本人也找到了它的实践方式而不影响现有银行体系。

本人是一个业余经济学爱好者,在思考经济现象中得出这一理论,自认为应该是金融的正确运行模式,虽然银行不可能立即全部以此模式进行运营,但我们可以发行预付费消费卡,并让消费卡与商家合作有优惠打折的功能,这样便能让消费者接受这种刷卡消费。而预付费则可以进行投资来践行这一模式。

它可能会带来如下影响:

1.       将来每个人将有一个设备(如手机)支付和接受电子货币,社会将完全进入到电子货币支付时代。

2.       每个人将平等的取得投资收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钱将不再产生钱,每个人将只能通过劳动致富,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3.       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制或者说是全民所有制和其它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4.       金融系统将实现统一,它既是储蓄机构也是投资公司同时也是保险公司。

5.       将交税的多少和所得福利多少联系起来,你所交税越多,福利就越多,这时公民就会自觉交税,此时将实现自动化税收。

6.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现行运行经济制度会产生弊端,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7.       在政治领域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国家同时有二个总统的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是由一个人垄断的,而在经济领域为什么要去除垄断呢,只要找到既垄断又竞争的模式,是会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的,在这里,实际上是给出了消费者、金融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三方共同管理企业的模式,也是一种三权互相监督,任何一方都没有绝对的权力,三方的利益也是互融共通的,权力相互制约,因此在某些领域可以实行垄断。

8.       当货币的所有权回归到消费者手中,货币投资便不再产生利润,回归其交换媒介属性,此时便没有资本家,每个人只是靠自己的劳动取得合理收入,也许世界将不再有纷争,实现真正的大同世界。

在支付方式上我们为银行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支付模式即预付费支付,推广预付费电子货币化支付将使支付手段更加方便快捷,效率更高,同时我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回馈模式。

实行此模式,经济领域将一通百通,养老,促进消费,收入分配等将一一解决。

有了这个理论,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要优越,社会主义才是正确的社会经济制度,再也不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0 09:45:10
前言
资本主义已存在几百年,它以其自由的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却一直与之相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这是因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少部分资本家必然分得社会创造的绝大部分财富,而资本家为了不断追逐更多的利润,必然要不断的扩大生产,但相对来说消费者的购买力却是在不断的缩小,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暴发经济危机。马克思给出的药方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剥削,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共同致富,似乎给出了正解,但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却并不成功。要公平却没有效率,要效率却没有公平,人们一直没有找到能使二者完美给合的经济制度。于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间摇摆不定。我们参看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历史,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资本驱动的,资本的逐利性会使资本家不择手段的去牟取利润,它背离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背离了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主体性而使得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背离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按劳分配原则而实行的是按资分配致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因此,只有去除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回归交换媒介的本质,社会经济才能持续良性健康发展,马克思给我们开的药方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方向我认为是正确的,但马克思没有系统的提出解决方案,致使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者只能是措着石头过河,最终是没有体会马克思思想的内涵而以失败告终。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需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全体劳动人民,让人民真正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真正物质财富的分配者,这才是全民所有制真正内函。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都伴随着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以及金融泡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那就是人们没有认清楚经济的本质发展规律,没有认清楚货币的本质属性,没有建立一套各经济主体利益一致合作共赢的经济制度,其经济运行在复杂的环境中,各种利益主体在矛盾中不断演进与激化,达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暴发,虽然人们不断的在调整和创新经济制度,但仍然没有理清楚经济发展的本质以及必然规律,仍然没有找到一套普世的令人信服的经济理论和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0 09:45:48
第一部分:金融统一论
金融统一论:消费者向银行的存款,由于大部分可以流动进行投资,因此我们要把消费者的储蓄看作是消费者联合起来的投资,那么就要承认消费者的主体权力,其有责任和义务监督银行存款的运营和管理;银行有责任使其保值、增值,合理进行投资,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保障消费者的消费风险,使消费者消费无忧,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统一论的含义:
1.        谁是银行的主人:消费者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存款从总体大部分存款是可以流动利用的,也就是说银行存款是消费者一部分用于储蓄进行即时消费所需外,另一部分是用来进行投资的,因此,我们要承认消费者是银行股东的主体地位,消费者是银行最大股东,享有管理和监督银行的权力,并支配银行利润的分配权。
2.        银行的主要责任:由于银行只需要蓄备20%左右的蓄备金,其它大部分资金是可以进行投资的,那么,我们可以说银行的主要责任是对资金进行合理投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使资金保值增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        利润分配:银行直接投资相当于是全体劳动人民都在参与投资行为,其产生的利润将是公平的分配给全体劳动人民,如果是即时分配那相当于是劳动人民左手的钱放在右手上,意义不大,因此说此时的投资行为不再是逐利行为,其本质是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充分消费,只有保持储蓄和消费的合理比例,经济才能持续的发展,而消费者由于对某些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担忧,倾向侧重于储蓄,因此,应该把投资产生的利润用于保障消费者的各方面的风险,例如大病和未来的养老问题等.
消费者如何分配储蓄投资利润:
记录消费数据,以此为依据分配资金投资利润所得,
A.        积累五年以上,在子女上大学可以作为教育资金领取。
B.        失业时可以领取
C.        大病时可以领取,以前一年的利润的10%左右作为大病基金,开始大概控制在可以分配3到5万元,以后可以考虑逐步代替现有的大病保险制度。
D.        作为养老金,在年满60岁时可以领取。
投资利润所得以及厂商捐赠的资金作为分配给消费者的资金来源,我把此资金记为        P,消费总金额记为Q,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数据记为C,那么五年后可以领取的资金为P/Q* C.在60岁领取养老金时,如果以15年领取,那就把消费总金额除以15为每年领取的养老金,到75岁时仍然活着,就以这15年累积的消费数据为依据继续领取养老金,消费数据可以继承。
也可以把当时储蓄的资金和消费总金额一起记为Q。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储蓄即是投资,投资即是消费,消费即是保险,此时,金融体系已经统一。
经济行为解析:
经济世界就是资本的世界,谁握有资本,谁就是经济世界的主人,谁就是经济活动的权力者,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经济主要的分配是按资本进行分配的,劳动者只是在资本家的管理下分配少量的经济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获利就更趋向于资本所有者,由于劳动者只参与了劳动和消费,没有进行投资,缺少了一个必要的经济行为,这便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因此,要设计经济制度,让每个劳动者都参与对经济的投资,成为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人,社会经济才能更健康持续发展。
既然每个人都参与投资,且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能力所及即该劳动者的劳动对社会经济真正的价值贡献来进行投资,那么,每个人将是公平的进行投资,投资所得也将是公平的,每个人都能分配劳动者的自身劳动产生的价值,而此时投资者同时也是劳动者,这就实现了劳动者真正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在投资所得的分配上,如果是即时分配资本所得的话,就相当于左口袋装右口袋,相当于做了无用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根据人的生存特性,每个劳动者都将可能面对生老病死,而要应对这些问题,很显然仍然只能靠劳动者自己,国家政府是不能生产财富的,如果人人想躺着依靠国家,那将死得更惨,因为国家还是得向劳动者征税,劳动者不劳动,国家也将没有财富。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实质是解决如何公平,公正有效率的生产和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因此,我们此时把劳动者的投资行为看作是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为自己的生老病死做储蓄准备,这种储蓄不是单个人的储蓄,而是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储蓄,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生老病死,这就规避了个人通过储蓄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资金贬值的风险。同时此时的投资将是一个长期行为,不在是为一夜暴富而进行的投机行为,经济将再也不会产生泡沫。
1.        马克恩说资本家从头到脚,每个汗毛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可能不是每个资本家都是投机者,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平等资本家,人们不再会去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活动才更加理性,此时,劳动者将主宰世界,每个人将只有靠劳动才能分配社会财富,而不是靠剥削。
2.        回归货币的经济本质,社会财富的产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产生的,即按劳分配才能使经济健康发展,而不是现在的主要是按资分配模式,只有脱离了资本的逐利性,让钱不现能产生钱,回归其交易媒介的本质属性,才能使人们不再成为金钱的奴役,而成为金钱的主人,才能使整个人类得到健康理性的发展
3.        目前的养老模式其资金的征收和管理效率低下,投资理论缺乏致使投资渠道少,资金得不到有效升值,同时风险也较高,管理者还没有竞争机制,资金也不是在阳光下运行,这种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本模式不需要消费者另外再出一分钱,投资依据金融统一论,并有竞争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要每一个劳动者能发挥其价值,每个人的养老就没有问题。此模式实质上是劳动人民联合起来共同给全社会需要养老的人民去养老,只要每个人对社会贡献了价值,将来的养老便无忧。
4.        每个人将来的养老所需要的资金不会凭空产生,仍然是靠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才能产生社会财富,任何想着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因此,养老问题完全依靠国家是不可取的,只有是你对社会贡献了多少价值将来就会获得社会多少的回报,把对社会的贡献和回报相关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劳动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社会去作出贡献以期将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时,便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人民才会安心的生产和消费,不再担心生老病死。
5.        让金融以保险模式进行运作,也是对保险理论的全新扩充,让消费者预付费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者的资金安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还是可以获得了大量的可以流动的投资资金,因此,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对消费者承担生老病死的保险保障,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为依据为消费者提供生老病死的保险保障,此时,消费者消费得越多,保障也越高,保险公司不再是与被保险人的单纯保险关系,而是产生了互动,保险公司的赢利越高,消费者获得的保障就越高,而要使保险公司赢利高,那么消费者就需要合理消费,消费得越多,保险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越多,消费得越多,消费者获得的保险也越多,这样,便形成了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消费即是投资,投资即是保险,保险也即是储蓄,金融在此时已经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0 09:58:29

金融统一论

第一部分:金融统一论

金融统一论:消费者向银行的存款,由于大部分可以流动进行投资,因此我们要把消费者的储蓄看作是消费者联合起来的投资,那么就要承认消费者的主体权力,其有责任和义务监督银行存款的运营和管理;银行有责任使其保值、增值,合理进行投资,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保障消费者的消费风险,使消费者消费无忧,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统一论的含义:

1.      谁是银行的主人:消费者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存款从总体大部分存款是可以流动利用的,也就是说银行存款是消费者一部分用于储蓄进行即时消费所需外,另一部分是用来进行投资的,因此,我们要承认消费者是银行股东的主体地位,消费者是银行最大股东,享有管理和监督银行的权力,并支配银行利润的分配权。

2.      银行的主要责任:由于银行只需要蓄备20%左右的蓄备金,其它大部分资金是可以进行投资的,那么,我们可以说银行的主要责任是对资金进行合理投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使资金保值增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      利润分配:银行直接投资相当于是全体劳动人民都在参与投资行为,其产生的利润将是公平的分配给全体劳动人民,如果是即时分配那相当于是劳动人民左手的钱放在右手上,意义不大,因此说此时的投资行为不再是逐利行为,其本质是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充分消费,只有保持储蓄和消费的合理比例,经济才能持续的发展,而消费者由于对某些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担忧,倾向侧重于储蓄,因此,应该把投资产生的利润用于保障消费者的各方面的风险,例如大病和未来的养老问题等.

消费者如何分配储蓄投资利润:

记录消费数据,以此为依据分配资金投资利润所得,

A.     积累五年以上,在子女上大学可以作为教育资金领取。

B.     失业时可以领取

C.     大病时可以领取,以前一年的利润的10%左右作为大病基金,开始大概控制在可以分配3到5万元,以后可以考虑逐步代替现有的大病保险制度。

D.    作为养老金,在年满60岁时可以领取。

投资利润所得以及厂商捐赠的资金作为分配给消费者的资金来源,我把此资金记为  P,消费总金额记为Q,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数据记为C,那么五年后可以领取的资金为P/Q* C.在60岁领取养老金时,如果以15年领取,那就把消费总金额除以15为每年领取的养老金,到75岁时仍然活着,就以这15年累积的消费数据为依据继续领取养老金,消费数据可以继承。

也可以把当时储蓄的资金和消费总金额一起记为Q。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储蓄即是投资,投资即是消费,消费即是保险,此时,金融体系已经统一。

经济行为解析:

经济世界就是资本的世界,谁握有资本,谁就是经济世界的主人,谁就是经济活动的权力者,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经济主要的分配是按资本进行分配的,劳动者只是在资本家的管理下分配少量的经济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获利就更趋向于资本所有者,由于劳动者只参与了劳动和消费,没有进行投资,缺少了一个必要的经济行为,这便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因此,要设计经济制度,让每个劳动者都参与对经济的投资,成为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人,社会经济才能更健康持续发展。

既然每个人都参与投资,且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能力所及即该劳动者的劳动对社会经济真正的价值贡献来进行投资,那么,每个人将是公平的进行投资,投资所得也将是公平的,每个人都能分配劳动者的自身劳动产生的价值,而此时投资者同时也是劳动者,这就实现了劳动者真正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在投资所得的分配上,如果是即时分配资本所得的话,就相当于左口袋装右口袋,相当于做了无用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根据人的生存特性,每个劳动者都将可能面对生老病死,而要应对这些问题,很显然仍然只能靠劳动者自己,国家政府是不能生产财富的,如果人人想躺着依靠国家,那将死得更惨,因为国家还是得向劳动者征税,劳动者不劳动,国家也将没有财富。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实质是解决如何公平,公正有效率的生产和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因此,我们此时把劳动者的投资行为看作是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为自己的生老病死做储蓄准备,这种储蓄不是单个人的储蓄,而是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储蓄,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生老病死,这就规避了个人通过储蓄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资金贬值的风险。同时此时的投资将是一个长期行为,不在是为一夜暴富而进行的投机行为,经济将再也不会产生泡沫。

1.      马克恩说资本家从头到脚,每个汗毛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可能不是每个资本家都是投机者,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平等资本家,人们不再会去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活动才更加理性,此时,劳动者将主宰世界,每个人将只有靠劳动才能分配社会财富,而不是靠剥削。

2.      回归货币的经济本质,社会财富的产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产生的,即按劳分配才能使经济健康发展,而不是现在的主要是按资分配模式,只有脱离了资本的逐利性,让钱不现能产生钱,回归其交易媒介的本质属性,才能使人们不再成为金钱的奴役,而成为金钱的主人,才能使整个人类得到健康理性的发展

3.      目前的养老模式其资金的征收和管理效率低下,投资理论缺乏致使投资渠道少,资金得不到有效升值,同时风险也较高,管理者还没有竞争机制,资金也不是在阳光下运行,这种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本模式不需要消费者另外再出一分钱,投资依据金融统一论,并有竞争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要每一个劳动者能发挥其价值,每个人的养老就没有问题。此模式实质上是劳动人民联合起来共同给全社会需要养老的人民去养老,只要每个人对社会贡献了价值,将来的养老便无忧。

4.      每个人将来的养老所需要的资金不会凭空产生,仍然是靠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才能产生社会财富,任何想着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因此,养老问题完全依靠国家是不可取的,只有是你对社会贡献了多少价值将来就会获得社会多少的回报,把对社会的贡献和回报相关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劳动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社会去作出贡献以期将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时,便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人民才会安心的生产和消费,不再担心生老病死。

5.      让金融以保险模式进行运作,也是对保险理论的全新扩充,让消费者预付费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者的资金安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还是可以获得了大量的可以流动的投资资金,因此,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对消费者承担生老病死的保险保障,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为依据为消费者提供生老病死的保险保障,此时,消费者消费得越多,保障也越高,保险公司不再是与被保险人的单纯保险关系,而是产生了互动,保险公司的赢利越高,消费者获得的保障就越高,而要使保险公司赢利高,那么消费者就需要合理消费,消费得越多,保险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越多,消费得越多,消费者获得的保险也越多,这样,便形成了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消费即是投资,投资即是保险,保险也即是储蓄,金融在此时已经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0 10:07: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0 17:20:14
楼主的意思是:社会所有的经济实体都是由银行来投资的?

社会各经济实体没有利润如何存活?

如果存在竞争,亏损、倒闭的实体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