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们讨论到凌晨三点仍无结果。。。。。。
昨晚至今晨,我舍友共五人对此问题展开争论,终无定论,向大家讨教: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包括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
甲方观点:应该给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政府服务方面不应该享受同等待遇,有利于引进外资)
乙方观点:不应该给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政府服务方面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_____
编辑标题.
[此贴子已经被dreamdiy于2005-11-3 11:04:58编辑过]
距结束还有: 2567 天20 小时32 分钟
1.同意甲观点
2.同意乙观点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对外资进行超国民待遇,利大于弊。
假设你是外企
1。若中国东、中、西部实行统一的关税,你会选择投资于哪个地区?
2。若西部实行最低关税,中部较高,东部最高,你会选择什么?
在统一的关税下,大部分的外资会选择投资于中、东部,而不会选择西部。东部得到更多的投资,技术,人才,管理理念。而西部 则更匮乏。东西部的差距更加拉大,会扩大贫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小康社会。
在不同的关税下,原来投资于东部的一些资本会转向西部,增加了西部的资本,给民营企业带来技术,等等。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伴随着西部的逐步崛起,会有更多的人才涌向西部,,这样西部会得到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中国的整体富强指日可待!
目前的中国虽在某些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综合就位居后列,就相当于世界这个整体的中西部,如果没有外资的投入及对其的优惠政策,中国的发展速度恐怕没这么迅速!
美国对西欧进行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跃;日本引进外资,消化技术,从而节省了几十年的科研成本,在战后三十年内超越西欧甚至美国,目前位居资本世界第二位,外资的作用不容忽视!
所以我认为对外资进行超国民待遇利大于弊,没有遏制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而促进!
各位友人,若有不同意见,请留言讨论!
不胜感激!
我想,应该是有阶段性的。目前我国的总体投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继续施行对外资的差别政策待遇会不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可能诱导国内资金通过各种方法转换成“外资”身份。
说到企业的国民待遇,外资存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但也存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内资企业之间的待遇差别可能会更大。平等竞争应是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真正享受同等的待遇,难啊!!
必须注意不要给国际社会误解,认为改革开放出现倒退,毕竟能提供优惠政策的国家还有很多。
顺便问一下楼主:关税存在区域差别吗?
关税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区别,而且有时候差别是非常大的。比如,为了鼓励西部的发展,有些时候实行的是零关税,这在东部现在已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次,区域之间的差别我想还应该包括不同国家的关税水平,那差别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我想,应该是有阶段性的。目前我国的总体投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继续施行对外资的差别政策待遇会不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可能诱导国内资金通过各种方法转换成“外资”身份。 说到企业的国民待遇,外资存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但也存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内资企业之间的待遇差别可能会更大。平等竞争应是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真正享受同等的待遇,难啊!!
赞同.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外资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我国对外资也应有所区别对待.如对我国急需引进项目可继续实施超国民待遇,对一般项目可实施国民待遇,对严格控制项目则应采用各种手段控制引进.大家有兴趣可参考一下李小建<公司地理论>,其对我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变化有一定阐释.
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引进外资之初应该给于外企“超国民待遇”(如果说给国内企业同等待遇的话,就不叫超国民了。如果给全部企业都实行那种待遇的话,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我相信有点经济学知识的应该都知道。),以吸引大量的外资来华投资,以外资来带动国内企业(也包括私企)的发展。当然,在某些重要的行业不应该给他们超国民的待遇,甚至都不能让外资过多的进入到敏感的行业,比如说国防工业,能源企业等。在给外企超国民待遇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国内民族企业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说出口退税等。
当然,也不能一直都给外企超国民待遇。当国内企业发展起来,中国自己的资金比较充足的时候就应该给国内企业与同等待遇(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鼓励民族企业扩大规模,实行规模战略,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印度、俄罗斯、朝鲜将会成为外资新的选择;
中国仅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以及超国民政策的引资方式在与上述三国的竞争中会渐显弱势(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这种弱势会明显显露出来)。
PS: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最近我国正在制订中长期的科技规划?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苦练内功才是根本。(离题了,不好意思)
不仅分地区,而且分行业。
同意xxxdg的观点,不仅分阶段、分地区,而且分行业。总之要因时因地而异。
我很赞成分行业,就目前国内的企业来说,包括国有、民营的,对外来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差别,在某些行业内,像半导体、IT、通信等行业,国内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在这些行业内不加限制,效果肯定会不尽如人意,无法与外来企业抗衡,那么失去的不仅是原有的市场,而且会使企业陷于困境。所以说要不要加以限制,关键要看企业的整体状况,看它们是不是能很快的吸收外来技术并创新
感谢各位友人的回复,针对外企的优惠待遇应该随着我国现状的不断改变而相应的予以调整,并且,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根据其不同的资本势力进行优惠。不知道我的这个总结是否恰当?
我和舍友讨论这个问题的同时又涉及到这个问题:对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对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利?
欢迎友人的积极发言,欢迎继续讨论!
驸马拜谢了!呵呵!!!~~~
可以参见日本和韩国在发展初期的情况,他们国内的企业正是依靠引进境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起来的,但关键是日本和韩国对技术的消化和创新效率要高很多,所以关键是企业自身实力和创新意识,这决定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谢谢,笨象!
我当时也是引用日本的发展为论点论证:“超国民待遇”有利于外资的引进,虽然暂时有可能对民营企业有一定的但并不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但从长远来看,技术、资金、人才最终获益的还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当然这是建立在民营企业有足够的觉醒和意识来“消化”,而不是盲目的模仿。
其实,外企毕竟是外因,在中国的地盘上,它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民营企业的发展成败与否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造化”了!!!
不知观点是否偏颇,还请友人赐教!
阶段性的
不懂,麻烦说的详细点好吗? [em04][em04]
据我们宿舍讨论的主要是关于中央政府的超国民待遇,而地方政府也有相关的政策,只不过没有这样说罢了!
这是那天我们讨论的录音,用MP3录的,需要用MP3听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7 19:37:42编辑过]
一篇可以参考的文章:殷华方,鲁明泓,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渐进螺旋”模式:递推与转换,管理世界,2005年第二期。
it is rihgt, because you have to pay the risk premium for foreign investors, for they do not know if they can earn profit or not
我认为 不应该给予超国民待遇
首先,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这是一个国家持久竞争力的保证.
二,引进外资要看做什么.比如说增加GDP,实际上是使我们的经济空心化,大量的财富都被
外国人拿走了.当然,在我们还很穷的时候,外资的投入是必要的.
最后,很关键的,我们国家GDP的增长是靠投资拉动的,不是靠生产率.我们的这种增长方式
需要改进.而引进外资只是增加投资,所以不宜过分强调外资.
总的来说,要引进外资,但不能靠这种财政的政策.如果靠这,则弊大于利
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该结束了,我国是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在外资和国企的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在纳税方面付出的比外资企业都多,这对于民营企业太不公平了.其二,是由于中国的税收体制中有超国民待遇,一些外资企业,特别是一些相对小的家族台资企业利用政策,将其工资抬高,以减少纳税,造成税收资源的流失.市场经济要求给企业竞争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
很好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阶段、地区、行业都是有必要的。
不过如果对我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发展进程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经济的发展重视表现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以利益的放弃作为代价,吸引更多资本的,这个从理论上不妨认为是对市场不完全的补偿,因此当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环境和外部市场以后,应该降低这种人为造成的不平等,不然就会造成对本国工业发展的不公平,拖后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意,分阶段,分地区,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