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49 2
2014-05-11

拿学术开开心-锚定效应(3)


假如你有耐心读到这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基本了解了锚定效应是个什么东东了。但是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在当今社会冒充一名经济学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如果不背下几个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为防止你冒充科学家失败,从这部分开始文章会介绍一些在研究锚定定理的科学家,也会有一些参考文献。当然啦,对于那些无意于冒充经济学家的读者们,把这些外国名字当成张三,李四,铁蛋儿,狗剩儿什么的就随你了.....

由于锚定定理的出现大大挑战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些理性假设,因此一群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在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琢磨: 哥哥兄弟,你说这风头不能都让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独占了不是?你看给他们牛的,卡尼曼弄个前景理论连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搞到手了,你说他一个心理学家添什么乱,有风头大家一起出么...我觉得咱们研究一下锚定定理啥时候不管用打击一下这俩人的嚣张气焰似乎是一件大大有前途的事情...(以上科学家对话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因此首先被一部分科学家揪出来的因素是: 什么类型的人更不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首先要隆重介绍的是,Bodenhausen,Gabriel和Lineberger这三位仁兄[7],这三位仁兄在迈入21世纪之际很有创意的在文章中指出当人们心情好的时候不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其实笔者至今也没想通这得多大的想象力才能把情绪和锚定效应联系起来,但这三位仁兄竟然是做到了!由此可见这社会学家没点儿想象力是混不下去的,不但如此,9年后Englich大姐和Soder仁兄也对此结论表示十分的赞赏和支持,因为他们发现了相似的结论![8].

之后如何减少锚定效应的研究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举几个例子:05年Epley 和 Gilovich发现受到预先受到警告提醒的人更不容易受到锚定定理的影响[9];07年 McElroy 和 Dowd发现对以往经历开放度高的人不容易受到锚定定理的影响[10];10年Bergman,Ellingsen,Johannesson 和Svensson四位仁兄发现认知能力高的人不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11];同一年,Eroglu 和Croxton发现有责任心和外向性的人不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12]...... 当然还有我们之前提到的Englich,Mussweiler,Strac,Wilson,Housto,Etling ,Brekke等等人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指出,人对判断目标的熟悉程度也会减少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13][14][15][16]。一时间,研究锚定效应如何对特定人群不管用的阵营可以说是锣鼓喧天,彩旗飘飘,鞭炮齐鸣,捷报频传....


看来特维斯基和卡尼曼教授20世纪70年代弄出的一个现象着实让众位科学家们兴奋的不轻,发论文的发论文,涨工资的涨工资,当教授的当教授,娶漂亮媳妇的娶漂亮媳妇.....两位教授不是浪得虚名。

不过当然当你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的话,以上的很多人都只是发现了锚定效应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比较“小”而已,而“小”并不完全不存在..... 好吧,调侃社会学家的后果是很严重滴,让我们先把研究锚定定理对"特定的人群"的影响先放一放,看看兴奋的科学家们还能从锚定效应身上搞出什么花样...


References

[7] Bodenhausen, G. V., Gabriel, S., & Lineberger, M. (2000). Sadness and susceptibility to judgmental Bias: the case of anchor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4), 320-323.

[8] Englich, B, & Soder, K. (2009). Moody experts — How mood and expertise influence judgmental anchoring.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4(1), 41-50.

[9] Epley, N., & Gilovich, T. (2005). When effortful thinking influences judgmental anchoring: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orewarning and incentives on self-generated and externally provided anchor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8(3), 199-212.

[10] McElroy, T., & Dowd, K. (2007). Susceptibility to anchoring effects: how openness-to-experience influences responses to anchoring cue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2(1), 48-53.

[11] Bergman, O., Ellingsen, T., Johannesson, M., & Svensson, C. (2010). Anchoring and cognitive ability. Economics Letters, 107, 66–68.

[12] Eroglu, C., & Croxton, K. L. (2010). Biases in judgmental adjustments of statistical forecasts: The ro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6(1), 116-133.

[13] Englich, Birte, Mussweiler, Thomas, & Strack, Fritz. (2005). The last word in court - a hidden disadvantage for the defense. Law and Human Behavior, 29, 705-722.

[14] Englich, Birte, Mussweiler, Thomas, & Strack, Fritz. (2006). Playing dice with criminal sentences: the influence of irrelevant anchors on experts’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2), 188-200.

[15] Englich, Birte, & Mussweiler, Thomas. (2001). Sentencing under uncertainty: anchoring effects in the courtroom.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1(7), 1535-1551.

[16] Wilson, T. D., Houston, C. E., Etling, K. M., & Brekke, N. (1996). A new look at
anchoring effects: basic anchoring and its anteced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25(4), 387-402.

拿学术开开心-锚定效应(4)


应该说社会学家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滴,也是丝毫不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任何研究机会滴!如果你天真的以为科学家们只会对锚定效应中的"特定人群"下手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就在"特定人群"派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一部分科学家左右逢源,两头出击,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又研究起了"锚"的种类,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 什么样儿的锚会对人们产生影响。(注意,上段说的是锚对什么样儿的人们产生影响)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锚"这种东西的种类了,比如说山锚,波斯锚,熊锚....好吧,被你发现了....那是猫....。其实在学术界至今是对"锚"这个东西是没啥标准的分类的,但没标准分类并不是说没有科学家试着做这些事。比如说我们上文中提到的Wilson ,Houston,Etling和Brekke大哥们就把锚定效应这个东西分成了 "标准的锚定效应" (standard anchoring effect) 和 "基本的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s)。(后来被Englich大姐引用)[17][18]

标准的锚长什么样子呢?按照分类,第一部分特维斯基和卡尼曼教授的实验用的就是标准的锚。比如说:

两位教授先问学生: 你们觉得在联合国的成员国中,非洲国家占所有成员国家的比重是比10%高哪还是比10%低哪? (这里10%就是标准的锚)
然后再问学生 : 你们觉得联合国的成员国中,非洲国家占所有成员国家的比重是百分之多少啊?(如果学生受到10%这个标准的锚影响的话,估计非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比重就会偏向10%,这就叫标准的锚定效应)

那么基本的锚长什么样儿呢? 举个例子,假如教授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学生把10%这个百分比抄100遍,然后趁学生晕头转向之际问他们,你们觉得联合国里面非洲国家占的比重是多少哪? 这时候10%就是基本的锚了。如果学生受到10%这个基本的锚影响的话,这种效应就叫基本的锚定效应

科学家们发现,"标准的锚"和 "基本的锚"都会对人们有影响,但是基本的锚对人的影响要比标准的锚弱些。

锚的分类这个思路一开,社会学家们又坐不住了。 其实早就有人发现把锚分类这个东西很有前途,因为分类么......完全是可以随自己心情分的。比如你能把牛奶分成纯牛奶和酸牛奶,我还能把牛奶分成有三聚氰胺的奶和没有三聚氰胺的的奶呢!于是另外一群社会学家们又开始琢磨了,锚这个东西似乎还可以分为靠谱的锚(plausible anchors)和不靠谱的锚(implausible anchors).

这回是 Quattrone,Lawrence,Warren,Souza-Silva,Finkel和Andrus大哥们首先发言[19]: (列位,一篇论文6个作者,这才叫有钱大家赚!)

“咳咳,同志们,这个锚么,就应该用靠不靠谱来分!(掌声) 我们的人民,虽然很容易就被心里学家忽悠了,但是他们对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有个底线和范围的!如果锚这个东西超过了人民底线可就不靠谱了,人民是会看出来滴!(热烈的掌声)"。 请诸位读者记住这六个人,因为他们在在下面还会组团出场。



其实仔细想想,把锚分成靠谱的锚和不靠谱的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靠谱和不靠谱的锚之间没有什么非常清晰的界限,但是至少很不靠谱的锚很容易被人发现。比如你想用锚引导人们估计爱因斯坦去世的年龄,你问: 你们觉得爱因斯坦去世时候的年龄是比200岁高啊还是比200岁低阿?" 这时候200岁这个锚就是一个不靠谱的锚,因为人人都知道即使爱因斯坦他老人家身体倍儿棒也活不了这么大岁数阿......好了,不靠谱的锚是什么整明白了,到现在为止大家都一团和气,可是下面最关键的问题来了,靠谱的锚和不靠谱的锚到底哪个对人们的影响大一些呢?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然而多少年后我们再回头看看,才发现看上去简单的问题未必回答起来也很简单...

References

[17] Wilson, T. D., Houston, C. E., Etling, K. M., & Brekke, N. (1996). A new look at
anchoring effects: basic anchoring and its anteced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25(4), 387-402.

[18] Englich, Birte. (2008). When knowledge matters —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vailable knowledge in standard and basic anchoring task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904, 896-904.

拿学术开开心-锚定效应(5)


假如你在学术圈混过一阵子或者身边有在学术圈的朋友的话,你就应该知道在学术圈里边抨击抨击别人的研究结论是一件多么刺激而又开心的事情。作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你和同行们打招呼的内容不应该是: 昨天晚上晚饭吃了什么?而应该是: 昨天晚上又把谁的理论给灭了?

其实无论是物理界(比如说量子物理学家之间的理论冲突),还是经济学界(最出名的应该是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争论),这种科学家们之间互相争执的现象在圈儿内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了,科学家们之间的相互抨击跟在大街上互喷的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主要的不同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科学家们相互抨击的地点是在国际性的会议上而不是大街上;第二点是科学家们批评别人的方式是做很多的研究论文而不是面对面的喷唾沫星子。

尽管有以上的不同点但你如果觉得科学家们互相抨击对方的激烈程度比大街上抬杠的人低的话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不怕抬杠的打群架,就怕抬杠的有文化" (...似乎也没这么句俗话),科学家们抨击起对方来是丝毫不留情面滴!





笔者有一次在给一个挺不错的英文经济期刊做审稿人(referee)的时候曾经很担心审稿报告会给论文作者留下严重的心里创伤而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就很虚心的请教导师如何把话说得委婉和礼貌一些。结果从恩师处得到的答案是,委婉这种东西在写审稿报告的时候是不用过多考虑的,审核报告只要把这篇文章的优缺点说明白和你的最终决定说清楚就可以了(想想也是,反正是双盲审核)。由此可见,做一名科学家内心如果不够强大的话是不行的。(什么?!我稿子又被拒了!这个审稿人到底会不会审啊!!!)

就拿我们上一段提到的靠谱的锚和不靠谱的锚来说吧,究竟哪种锚对人们有更高的影响呢?这个问题一出,心理学家们便应声而动了。冲在最前面的当然还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以Quattrone大哥为首的那六位关系特好的仁兄们,这六位仁兄异口同声地说: 靠谱的锚和不靠谱的锚影响是一样大滴[19]!他们的结论看上去似乎受到了Chapman和Johnson的确认,因为后者在94年论文的第一个实验中也发现锚靠谱不靠谱神马的的确没啥[20]。不过一个十分坑爹的现象是Chapman和Johnson这两位仁兄仅仅在他们94年论文的第一个实验中发现了和Quattrone等人相似的结论,可是他们94年的那篇论文有好几个实验,在别的实验中这两位仁兄又发现不靠谱的锚比靠谱的锚影响更大!不但他们发现了这个现象,比他们早的Northcraft 和Neale[21]还有比他们晚的Strack和Mussweiler[21][22]都直接或间接的发现了不靠谱的锚似乎对人的威力比靠谱的锚更大一些!简而言之,从1984年到1999年的这15年中,关于不靠谱的锚到底威力大不大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至少在1999年之前,不靠谱的锚威力更大的呼声似乎要更高一些(可能是由于人多势众的关系......)。

现在看起来至少不靠谱的锚的争论还停留在是比靠谱的锚更大一些还是一样的层面上。然而就在2年后,Wegener,Petty,Detweiler-Bedell和Jarvis 四位仁兄突然蹿了出来异口同声地对大家说: 以上15年争论都没争到点子上,因为不靠谱的锚的威力明明是要比靠谱的锚小![23] 你以为民众都那么缺心眼儿吗?你整那么不靠谱的锚,谁还能能被你忽悠了!

可能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说了这么多,究竟不靠谱的锚和靠铺的锚谁的威力更大一些?其实实话说我也不知道,一个学术理论受到大众的认可之前是需要被千锤百炼的,也许在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就问错了,我们本应该问的是: 在什么前提环境下,特定种类的锚的效果会更大一些。(PS: 假如刚好是一名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的博士生,又刚好由于找不到研究方向有想要上吊的心,又又刚好由于博士的补助太低买不起一根足够结实的绳子的话,你可以考虑一下研究这个哟。) [持续...]



References

[19] Quattrone, G. A., Lawrence, C. P., Warren, D. L., Souza-Silva, K., Finkel, S. E., & Andrus, D. E. (1984). Explorations in anchoring: the effects of prior range, anchor extremity, and suggestive hints. Manuscript Stanford University.

[20] Chapman, G. B., & Johnson, E. J. (1994). The limits of anchori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7(4), 223-242.

[21] Mussweiler, T, & Strack, Fritz. (1999). Hypothesis-Consistent testing and semantic priming in the anchoring paradigm: a selective accessibility mode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5(2), 136-164.

[22] Strack, F., & Mussweiler, T. (1997). Explaining the enigmatic anchoring effect: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acces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3, 437–446.

[23] Wegener, D. T., Petty, R. E., Detweiler-Bedell, B. T., & Jarvis, W. B. G. (2001). Implications of attitude change theories for numerical anchoring: anchor plausibility and the limits of anchor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7(1), 62-6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4 21:29:5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7 21:33:45
幽默,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