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不差钱,但前途一片黑暗
近七成一线房企前三季度未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75%,卖不去房子,就没有现金流,房地产开发商整体现金流趋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为香港上市的29家房地产企业做出了分析,开发商确实不差钱,23家房企拥有足够的现金及预测现金流,足以应付未来12个月内现金流出的150%以上,这些现金流出包括利息、土地金等。
但是在限购政策没有取消,保障房大军杀到,房产税虎视眈眈,房地产调控随时加码的现在,谁又能说能准确的“预测”现金流呢?据财经评论员叶檀表述,截至10月26日,共有7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七成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超过四成房企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80%以上房企负债同比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当你看到富力、保利、万科、中海、招商等房地产企业开始降价促销时,你应该明白,这些大企业绝不是那种求温饱的企业,他们拼得是未来,拼得是自身的品牌,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这已经不是开发商要打一枪就能跑的时代,2008年率先降价,人们记住了万科,这一回,率先降价又与企业社会责任挂钩,谁错过降价这班车,必定将在亿万群众的心中落下不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一口吃成个胖子,再吃就得吐出来
房产商的暴利人所共知。不要说什么房价里有多大一部分是ZF卖地所得,别糊弄小孩子了,老百姓根本就不看那个,房地产开发需要时间,从当初征地,卖地到开发建设再到入住,都需要时间,现在市场上的所谓新房,难道是一夜之间凭空掉下来的吗?如果从立项、征地、批地到开发建设、入住都需要时间的话,凭什么你要用现在的地价价格高去掩盖历史上的低成本,为现在高定价的房价寻找理由?
过去十年的商品房狂飙突进,在全国催生了上万家房地产企业(谢国忠文章说有2万家房企),如果我们真正是市场经济的话,相信供需平衡理论的话,那么势必房地产企业有赚有赔,但是试问中国这上万家房地产企业到底有多少家是亏损的呢?房地产开发商早就一口吃成了胖子,贪得无厌的结果就是如果不主动降价,就要被迫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