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任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
1.3.1 各种形式的劳动产品
处女地的泥土从来没有人动过,可是,有的处女地却能卖出钱来;天然林木自生自长,也能卖钱;还有,野生动物、天然钻石、良心、人器官、人血液这些,似乎不是劳动产品,可是它们都卖得出钱来,都有交换价值。于是,人们心里产生了一个错觉:有的物品, 其交换价值似乎是天然存在的,是老天创造的。
实际上,纯天然处女地、纯天然林木、野生动物等等,它们的使用价值和空气一样是天然存在的,它们也和空气一样没有交换价值。如果它们在什么时候有了交换价值,即使能卖一分钱,那么,一定有人以某种方式对它们施加了某种劳动,它们已经不是纯天然物品而是劳动产品了。就从简单的讲起吧。
1.野生动物。野兔、野马等野生动物,它们不会自己跑到集市上去让人卖。它们是被猎人捉到以后,运送到市场去的,是猎狩、运输等一系列劳动的成果。一只野生动物,只要猎人捕捉时足够小心,那么我们从它身上是看不到人类劳动痕迹的。但是,如果我们从野生动物与人的关系去分析,就可以看出实实在在的变化——它从一个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变成了被人支配的物品了,它隶属于猎人的关系被创立了。这个变化是猎人劳动的结果,这个隶属关系凝结了猎人的劳动。有形的变化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能凝结劳动,同样,“隶属关系的变化”也是凝结了人类劳动的。所以,被捉到的野生动物和渔民捞到的鱼虾一样,都是劳动产品。
有时,那种还未被人捕捉到手的野生动物也可以卖钱。比如,受保护林区内的野生动物,就可以卖钱。有林区规定:“猎人自行到林中打猎,每天交一百元。”从表面上看,林主没有猎狩行为,却收钱了,卖的野生动物似乎不是劳动产品。可实质上,林主做了另一种劳动——林区看护劳动。 假定林主没有对林区施加看护劳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他的林区内胡为乱搞,那么可以想象,林区内的野生动物密度就和别处的一样了,猎人在此林区内打猎所得与别处打猎所得相同,是不会向林主交钱的。林区内的野生动物密度大大高于别处,是林主的劳动结果;猎人在此林内打猎所得大大高于别处,这个差额是林主的看护劳动创造的。林主卖的、猎人买的就是这个差额。所以说,受保护林区内的野生动物,其交换价值也是劳动创造的。
2.良心,这种东西是不能卖的,也从来没有谁卖过。平常我们听说的,某某人出卖了良心,指的是这个人“为钱干了昧良心的丑事”这一事实,是一种通俗的说法。用经济学术语来翻译应该是:某人为了钱向别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服务,一种必须昧良心才能完成的服务。这里,这个人卖的是服务,也是“劳作产品”。出卖名誉、出卖人格、出卖朋友等等说法,与出卖良心之说类似,都是“提供道德不认可服务”的俗称。
3.人血液,是劳动产品。据说,卖血的人一般是这么做的:卖了300CC后,休息几天,恢复之后,又去卖300CC,周而复始。这里,卖血人休息恢复的那几天要吃、喝、穿,要别人为他服务,要消耗衣、食等劳动产品。所以,那300CC血的价值有两个来源:一是那几天别人服务劳动创造的;二是那几天被消耗去的粮食等劳动产品的价值转移来的,所以,血液也是劳动产品。
4.天然钻石,更是劳动产品。在电视节目上, 我们都可以看到,非洲采掘工人为了得到一颗钻石,必须潜入极深河底进行长时间的采掘、打捞,这是一种高强度的劳动,也是一种高技能的劳动。由于捞取的难度大,每捞到一颗要耗费太多劳动,所以那些钻石人并没有发财。怎么能说天然钻石不是劳动产品呢? 有的经济学文字上竟然写着“一块随手拣到的天然钻石不是劳动产品,但是它却能卖大价钱”。天然钻石这种东西能随手拣到吗? 读者朋友,你下次再听有人说这种糟糕话时,不妨反问一句:试捡一块来看看? 看他怎么说,看他能不能随手捡到。 退一步说,就算有人真的幸运地轻易地获得了天然钻石,那也是人类社会的天然钻石搜寻系统的工作结果,也是耗费了大量搜寻劳动的,这一点,在1.1.1已经讲过了。
的确,在孤立的天然钻石上,我们看不出人类劳动的痕迹。但是,如果我们放开视野,就会发现,钻石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被人从地底、深河底移到了地面,这种位置变化是人类劳动的结果,钻石采掘工人的劳动凝结在这种位置变化上了;二是钻石被人发现了。人们原来并不知道钻石在何处,是耗费地质勘测劳动探知的。还有,把钻石从非洲运送到中国,又必须耗费大量的运送劳动和保护劳动。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任何一颗钻石,都是包含巨大人工成本的,它们是十成十的劳动产品,正因为如此,钻石的市场价格波动轴心才居高不下。
与天然钻石类似,从石油上,我们看也不到人类劳动的痕迹,只能从石油位置变化上、从原油的探测上,确认石油是人类劳动成果。可是,似乎没有人否认原油是劳动产品。可见,认定天然钻石不是劳动产品的想法,不过是因为它比较贵引起的想当然错觉。对天然钻石之类,斯密有困惑,马克思是做过讨论的,本来不值得一谈。可是,在一些据说是专业的经济学读物里,经常有人拿这个问题来说事,笔者我也就不得不说一说了。
5.人器官,是劳动产品。人都要父母养育,都是艰辛劳动的结果,人的器官是人这种劳动成果的部件,它们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当然也是劳动产品。那种只卖一次血的人,他卖的血与卖器官类似,也是劳动产品。
6.能卖出钱的处女地,其交换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
天然的处女地,在欧洲殖民者刚刚“发现”美洲之后不久的那段时间里曾经有过。那时候,欧洲人稀稀拉拉移民到新大陆去。新到那里的移民想取用土地就象呼吸空气一样自由无偿取用,空气、河水、处女地的使用价值是老天赐给他们的,他们的可以尽情享受,谁都不用买地,谁也别想卖地。那里的土地也和空气一样,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因为那里的土地还没有人对它们施加过任何劳动,可以说是纯天然的。
可是,在当时的宗主国,情形就不同了。在那里,土地都是有主的,人们不能随意耕种。照马克思的意思,因为地不让随意耕种,资本被阻拦无法自由进入土地,所以,农产品市场价格轴心被人为抬高垄断性的(P+L)。式中P是假定资本可以自由流入各块土地条件下的农产品价格轴心, 是自由竞争价格轴心, 是很低的,垄断性价格比自由竞争价格高出L,使得农业生产者即使耕种最差的处女地,也可以得到了一个稳定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必须作为地租交给地主,这种地租就是绝对地租。这样一来,农业生产者租种处女地也要交地租,处女地也能卖钱。那么,这种能卖出钱的处女地是天然的东西吗? 不是。
泥土从未动过的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却能卖出钱,这一点,马克思也没讲清楚。那么请问:为什么同是处女地,在新殖民地卖不出钱,而在宗主国却能卖钱呢? 答曰:新殖民地的土地,没有政府管理,土地让人随意耕种,资本可以自由进入土地,因而农产品只能卖出自由竞争价P。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农产品到处都是,价格轴心P低得不能再低,种地人挣点苦力钱,赚不到垄断利润,地当然卖不出钱了。而在宗主国,有强有力的政府、有军人、警察、法官管制,地不让随意耕种,资本无法自由进入土地,耕种面积少了,农产品价格被推高,形成垄断性价格(P+L)。种地者即使耕种处女地也能获得一个稳定的超额利润L,这样才使得处女地也能卖出钱。在宗主国,地主享受的“地不让人随意耕种、不让资本自由进入”这种服务,是由军人、政府职员、警察、法官提供的,教师的教育也有一份功劳。这种服务可叫“产权界定服务和产权维持服务”。
宗主国那些能卖钱的处女地凝聚着军人、警察、法官、教师等等人们的劳动,这些人在处女地上面施加了“产权确定服务和产权维持服务”,使处女地具备“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使用价值。处女地是吸纳过劳动的物品,它当然能卖出钱了,这没有什么奇怪。在新殖民地, 处女地没吸纳过“产权确定和产权维持服务”,人力和资本可以自由出入土地,农产品价格低到不能再低,耕种处女地最多能挣点苦力工钱,所以,处女地卖出不钱,有使用价值也卖不出钱来。新殖民地处女地卖不出钱,是因为它们从来没有吸纳过一点一滴人类劳动。
一种活动,如果是为了满足某种人需要而进行的,那么,它就是劳动,这是广义的劳动,所以,劳动有多种的类型:
1)对物体施加作用,使之发生物理变化是劳动,如将木板做成柜子。
2)对物体施加化学变化是劳动,如把矿石炼成铁。
3)对物体施加时间变化是劳动。如将匍匐酒窑存十年,酒主人提供存放机会、提供看护劳动,让时间流过十年,就是对物施加时间变化的劳动。注意,那种在海底沉船上发现的百年陈酒,是搜寻劳动和打捞劳动的产品,与天然钻石和石油等类似。
4)对物体施加生物变化是劳动,如把小鸡养成大鸡是劳动。
5)对物体施加空间变化是劳动。比如:把货物从上海运到北京,把石油从地底抽到地面来,等等。注意,这种对物施加空间变化的劳动不是凝结在孤立的货物上,而是凝结在物的位置变化上。也就是说,从孤立货物、孤立钻石、孤立的原油上面是看不到这种劳动的痕迹的,只有放宽视野,盯住物品“由甲地到了乙地”这个事实,才能看出这种劳动的有形结果。
6)对信息加以处理,排除表象,使之发生一种符合人们需要的变化是劳动,如数据整理。
7)对人们处理事物的手段施加劳动,使人们处理事物时更加便利,是劳动,如实用发明。
8)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施加劳动,使人类思维变得顺畅,是劳动,如创立普通经济学。
9)对物的所有权施加变化是劳动,如店员卖商品,使商品的所有权从商店转移到顾客身上。
10)对人的大脑信息结构施加变化是劳动,如老师教学生。
由上述劳动产生的物理、化学、时间、生物、空间、信息、处理事物方法、思维方式、所有权等等变化,形成了相应的使用价值,这些使用价值上面都凝结着人类劳动。同样, 对国民的心理施加作用,使他们认同某种规范,也是劳动。军警法官教的一系列努力,使国民观念发生变化,认可了土地主人对土地的独占,使地主获得“产权确定和产权维持”服务,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所以说,是军警法教的劳动创造了农产品的垄断价格, 是他们的劳动让种地人得到稳定的超额利润。处女地的“可以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这一使用价值,是人创造出来,这个使用价值凝聚着人类劳动。
以前的乡间土地主,得不到警察、法官的服务,他们的土地包括处女地,必须雇家丁来看护。家丁的看护和警法系统的看护,性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家丁的看护劳动是直接的、看得见的。由于家丁的劳动看得见,所以,如果地主说,那些处女地是投入了人工成本的,是花了劳动的,那么人们容易理解。而警察、法官、教师等,他们的看护劳动不直接作用在土地上,而是作用在国民心理上,于是,就产生了“处女地不是劳动产品却能卖钱”的错觉。
保护土地所有权不被侵占,是军警法教的职责,是他们工作目的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可以象地主家丁一样站在地块边上阻拦侵害行为,也可以严厉惩罚侵占者,以敬效尤。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他们都把劳动施加在国民的心理上, 在国民的心里树立牢固的土地所有权观念。军警法教的劳动有明确目的、有劳动对象、产生了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凝结了他们的劳动。他们的劳动直接地作用在国民心理上,间接地施加到处女地上去了,创造了使用价值也创造了出价值。
当然,在新殖民地,土地没有交换价值的时光也不长,随着移民的增多,混乱逐渐出现,土地再不管不行了,于是警察、法官、政府雇员上班了,军人上岗了,老师教育学生不要乱占土地了。他们把叫产权服务的劳动施加到土地上后,土地便可以卖钱了,所以,现在美洲的土地即使是处女地也可以卖钱。
进一步了解,见http://weibo.com/u/5114482120/home?wvr=5&c=spr_web_360_hao360_weibo_t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