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01 2
2014-06-06
     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马克思对均衡学说提出了质疑:“价格由需要与供给决定,需要与供给又由价格决定。这是一种错杂.....需要决定供给,供给又决定需要;生产决定市场,市场又决定生产。”然后在其文下注释中指出:“正是生产成本的变化,正是价值的变化,引起了需要上的变化,从而引起需要与供给比例的变化,而需要上的变化,又会引起供给上的变化......生产的变化,非调节于供求比例,反之它其实会调节供求比例”。
      对于马克思的观点,其受限于当时卖方市场的背景,他或许忽视买方的心理因素,把需求一般化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依据来自于产业经济,是从生产领域出发的,而把流通领域一般化了。因为他的理论是要揭露“雇佣-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揭示其内在矛盾,并大胆推测其必然灭亡的未来,是为其共产主义思想服务的,为宣传其阶级斗争思想提高理论基础的,所以他知道产品到商品的过渡是个“惊险的跳远”,但他不需要研究产品能不能卖出去,不需要了解顾客的偏好,他把需求方一般化,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或者说是购买力的集合。另外他也不需要,研究企业要怎样运作,要采取怎样的销售策略,反正他们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剥削工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优胜劣汰。最后,被剥的占需求方最多数的人相对于不断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的资本,购买力不断下降,最后矛盾激化,爆发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7 02:51:47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7 04:13:53

RE: 马克思的市场均衡理论的前提和局限

其实,根本原因有两个,在两个前提之下,马克思仍然是正确的:其一,马克思假定了某种商品的存在;其二,马克思关心的是社会整体的需求,而不是个体需求。
当然,以上两点也说明了马克思理论的局限,即他不足以解决的两问题:其一商品的产生或者界定过程;其二,个体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些都涉及到文化因素、营销战略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