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073 14
2014-09-24

一、历史回顾






尼采认为:“没有自身历史的东西才能被定义。”[[德]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价值概念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由此,明确价值概念本来究竟是指什么?存在哪些历史传承性和变化,将有利于我们把握价值的本质。需要说明的是,本章不在于全面阐述价值理论发展史,只注重价值概念演变史,摒弃一切对价值概念拖泥带水式的论述,价值本体、决定、衡量与来源均不在本文论述。



(一)前古典时代: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重商主义者



价值概念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如柏拉图在《法律论》中说过:“果此人是自由民,那么他不仅被认做没有教养和冒犯法津而且还要向失者赔偿,赔偿费将10倍于他所移动的物品的价值。”[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117页]“正如法律已规劝过卖者不要对产品估价过高,而仅应按其实际价值估价;我认为,法律也同样警告了承包人,因为他作为一个工匠一定清楚一件物品的价值。”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124页柏拉图虽然用到价值概念,但遍寻其文献,他并没有说明价值是什么。



像柏拉图一样只管应用而没有明确界定其概念的随处可见,如“以此强迫他至于匠人应得的工资、定货的取消,别人对匠人们的或匠人们对他人的不公正行为等,凡价值在50德拉克米以下的,由城市管理员仲裁。”[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112页]古罗马学者鲍路斯论货币时也说过:“买卖产生于交易;从前并没有现今的货币,……于是国家便选择一种价值持久而固定的物质,在一定量中包含同等的价值,用以克服交易的困难;并将这种物质铸成公用的形式(即铸币)以代表效用,而其效用与其说决定于其内在价值不如说决定于数量。”[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369页]



而相当部分应用是在一商品所值货币数量的基础上应用的。“最后要告诉你的是买这座庄园要花多少钱:300万塞斯退斯。过去它曾经值500万,……”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346页“那时在秘鲁,一条布料短裤就值300杜卡特,一匹骏马值4000到5000杜卡特,一瓶酒值200杜卡特,这在东印度历史上是有据可查的。”巫宝三,《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69页



真正讨论价值的第一人,被人们认为应当属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土多德不仅像后来的经济学家那样清楚地区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而且他还看出交换价值似乎是从使用价值派生出来的。”[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1992.10,第97页而明确的价值定义还谈不上,“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他过多地注意定价的正义——即所谓‘交换的’正义——这一道德问题,因而转移了他对实际定价这一分析性问题的兴趣。”[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1992.10,第98页



最明确定义价值概念的文献记载当属早期的重商主义者尼古拉斯·巴贲:市场是价值的最好的公断人;通过买卖双方的集合、商品的数量以及对商品的需要都知道得很清楚,商品能够卖得的价格恰等于这些商品的价值,照古典的说法,商品能卖出多大价钱,它就只能值多少。[[英]米克 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北京商务务印书馆1963年,P12]简明的说应当是:价值就是一物所能够交换到的其它物品的数量,如果用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来表示,就是一物所能够交换到或所值的货币数量。前古典的学者们虽然没有如巴贲一样明确说明价值是什么,但从巴贲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巴贲以前的学者——巴贲所谓的古典的说法,都是指商品能卖出多大价钱,它就只能值多少,只不过是他们把价值当作不言自明的概念来应用罢了。



(二)古典主流——重农学派与劳动价值论:两种价值



被认为最为关注价值的是劳动价值论者或者说重农学派。配第是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他的价值概念与巴贲无异,“在爱尔兰,土地的价值只相当于六年至七年的年租,但在海峡彼岸,土地就值二十年的年租。”[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1979.2,第17页]“至于房屋,……它的价值比四十年前涨了一倍。”[[英] 配第,《配第文集--政治算术》,1963.10,第75页]所谓配第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英]米克著 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北京商务务印书馆1963年,P34]也只能说明配第的劳动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决定因素,但并不是价值本身。



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奎奈,被认为缺乏“科学的价值概念”。该认识其实是后人的成见,奎奈只不过是把价值当作不言自明的概念来应用,至于“科学”与“不科学”只能是个人的价值判断。如其在《经济表》中明确说明“这样在全部产品价值一千二百利弗尔中,这个(生产)阶级支出六百利弗尔,……”[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1979.2,P201]杜阁也存在相同的情况:“为了使人知道一块一定尺寸的皮革的价值,我们既可以说它的价值是等于三蒲式耳谷物,也可以说它的价值是等于十八品脱葡萄酒。”[[法]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961.9,第37-38页]



至斯密则全面整理了前人的价值成果:“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一国劳动和土地的年产物的价值,或是依随通俗的偏见,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国内流通的贵金属量?”经济学家都知道,经济学注重研究的是后者。其交换价值与巴贲的价值没有多大差别,只不过是前者强调了商品交换的能力,而后者强调的是建立在商品交换能力基础上的结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李嘉图被认为是古典劳动价值论的集大成者,他虽然坚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适用于一切社会”,“商品的价值或其所能交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种劳动的报酬的多少。”[3]P7但如果我们对上面的命题中仔细分析,李嘉图的价值仍然是“所能交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是交换价值,而其“劳动量”不过是价值的决定因素。接下来说得更明确:“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部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总之,重农学派或劳动价值论者的价值仍然是交换价值,仍然是指该商品所能够交换到的其它物品或货币的数量,或者说物品所值其它物品或货币的数量。但这并不否定劳动价值论者对劳动的重视。在讨论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时斯密所谓:“只有劳动是价值的普遍尺度正确尺度了,换言之,只有劳动,能在一切时代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了”[国富论,亚当·斯密 郭大力 王亚南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03:P28];被马克思认为“继威廉·配第之后看出了价值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P65第2版注,1972,人民出版社]的富兰克林也只不过是认为:“用劳动来测量银子的价值,同测量其他物品的价值一样圆满。”“因为贸易本来不过是劳动和劳动的交换,所以一切东西的价值用劳动来测量是最正确的。”[何正斌 , 《经济学300年》 , 2000.9 , 第39页]可见,古典劳动价值论者大多只不过是把劳动称之为价值的来源、决定因素或衡量尺度罢了,并没有篡改传统的价值概念。




(三)西方现代主流综合:穆勒、马歇尔到萨缪尔森


当李嘉图体系解体以后,又兴起了另一派主流体系:

这一主流体系可以追溯到萨伊,萨伊的价值理论被认为是比较混乱的,融效用、生产费用、供需等与一体。因此,马克思讥讽其“把价值理解为什么也不是”。其实并非如此,如他在论述到价值时说:“一件物品价值的唯一公平标准,是这物品主人在割让时能够很容易换取的其他一般物品的数量,这在商业行为上和在一切以货币估定价值的行为上叫做市价。[法] 萨伊 , 《政治经济学概论 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 1963.10 , 第319页一幢房屋可以谷物或以货币估定价值。说它值二万法郎,比说它值一千公石小麦能更准确表达它的价值概念。”[法] 萨伊 , 《政治经济学概论 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 1963.10 , 第318页他的价值其实就是马克思所批评的:“物之所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P588

马尔萨斯也是现代主流学派的来源之一,他认为:“大多数学者在讨论价值时,认为它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使用价值,另一种是交换价值。然而,在应用价值这个术语时,我们却不大习惯于用它来指前一种意义。尽管水和空气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对人类的生活和幸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很少听说水和空气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物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物品在交换中的关系。”[[英] 马尔萨斯 , 《政治经济学原理》 , 1962.10 , 第47页]

具有综合能力的学者应当比较具有代表性,每当多种学派理论交锋到一定程度,往往就出现一些有识之士能够兼容并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全部折衷,而是把多种观点有选择性的综合在一起,并且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约翰·穆勒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内容丰富,长时间中一直被奉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必读教科书,仅在作者生前就重版6次。”白光,《经济学百家集要(上、下)》,2001.1,第412页他在本书中明确的指出:价值是“指它能换取的某一其他物品或一般物品的数量。”[6]P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融诸家学说之‘精华’于一炉,建立起一个面面俱到、精巧中允的理论体系。”白光,《经济学百家集要(上、下)》,2001.1,第793页无疑又是一个的新的综合,他对价值概念仍选择:“在任何地点和时间用另一物来表现的,就是在那时那地能够得到的、并能与第一样东西交换的第二样东西的数量。”其对后期的影响深远。萨缪尔森无愧于新古典综合大家,他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自己的价值概念是什么,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则干脆将马歇尔该书的基本内容综合进自己的理论体系。”白光,《经济学百家集要(上、下)》,2001.1,第794页同时也完全接受了马歇尔的价值概念。

(四)另路思考——马克思与边际效用学派:第三种价值

应当说: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明确的讨论过价值是什么,他们绝大部分把价值当作已经明确的概念。当时理论家们最关心的不是价值是什么,而是如何“公平交换”或和“合理分配”,他们讨论最多的是价值的来源、决定因素和衡量尺度,或者说他们一直在寻找决定价值的“内在价值”、“真实价值”或“公平价格”。但无论人们是寻找“内在价值”、“真实价值”还是寻找“公平价格”,他们最终寻找的还是价值的来源、决定或衡量尺度,而不是寻找另外的价值。

马克思也希望找到这种交换价值的决定物,马克思针对当时流行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有内在的交换价值。’……‘物的价值正好和它会换来的东西相等。’”等现象提出质疑:“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继承了古典价值理论的逻辑思路。但他并没有保持这种寻找价值决定的逻辑同一性。

交换双方商品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第三种东西”。这种第三种东西“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简明地说,“价值是劳动”[马恩全集25卷下920页]。可见,马克思在此比传统价值概念又多出了一个价值概念,又出现了第三种价值,或者说此时价值又存在了第三种涵义。我国有相当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但这不是在概念上。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自己的独创,并没有直接的历史渊源。从上所述:即便是劳动价值论者,也无一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作为价值的本质。传统商品的价值始终没有摆脱斯密的两种价值学说,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很少论及第三种价值。原因在于,马克思在此寻找的已经不是价值的决定,而是一种全新的价值,或者说他无意中偷换了概念。在此,他并没有把决定价值的因素当作决定价值的东西,而是直接把决定价值的因素当作了价值自身,并把传统价值当作了价值表现。熊彼特曾机敏地发现,“马克思所用的术语同其它经济学家所用的术语意义不同”。[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朱映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页。]





没有继承传统思路,把价值决定的因素当作价值不只是马克思一人。相当部分边际效用学者把价值决定当作价值,如门格尔所谓:“所谓价值,就是一种财货或一种财货的一定量,在我们意识到我们对于它的支配,关系到我们欲望的满足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庞巴维克也认为:“价值的正式定义是一件财货或各种财货对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杰文斯:“所谓价值,应即指一种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但相当部分边际效用学者也并没有严格区分价值、交换价值。“也是以价格代表交换价值,而把交换价值当作价值,从而通过对市场的交换状况的分析来说明最后欲望满足强度决定价值。”从其说明中可以看出,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许多学者说价值其实也是在说价值的决定,而不是说价值自身。其实,这种现象严重存在于马克思以后的各历史阶段和当前价值理论界。

(五)小结

从价值概念的演进上看:人们并不是没有明确的价值概念,价值就是人们能够交换到或所值的其它商品或货币的数量。但人们并不满足于价值是什么,他们所努力的是寻找价值的决定,寻找价值交换时怎样能够更公平,分配时怎样能够更合理的决定因素。“政治经济学的一切困难可以归结为:什么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劳动价值论者认为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劳动,而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只有边际效用才能够决定价值,但人们找着找着,就有人把价值决定等同于价值自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4 09:40:18
看到最后,明白作者所说的关于价值的概念了。实际上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所能交换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或者商品出售所得到的货币量。而马克思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的价值,那就是劳动。说白了,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也就是一家之言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4 09:47:54
马克思就是喜欢自说自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4 09:54:05
楼主如果能多补充一点奥派经济学家的观点可能更全面一些,
虽然历史传承不那么久远,却更符合我们日常语义.

譬如一张老照片,一个喂养多年的宠物,对我个人而言有很大的价值,对他人却未必有什么太大价值
庞巴维克指出:价值永远是一个主观概念.

也正是因为每个人价值判断不同,我们放弃对自己价值较低的东西,去换取对自己价值较高的东西,使得互利交换得以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4 10:01:18
另外订正一个小错误:
“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一国劳动和土地的年产物的价值,或是依随通俗的偏见,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国内流通的贵金属量?”经济学家都知道,经济学注重研究的是后者。

应该说由亚当斯密奠定基础的微观经济学注重研究前者,由凯恩斯奠定基础的宏观经济学注重研究后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4 10:17:19
包不同 发表于 2014-9-24 10:01
另外订正一个小错误:
“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一国劳动和土地的年产物的价值,或是依随通俗的偏 ...
谢谢兄台仔细的阅读:不好意思,此处的前者是指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落笔太晚了,造成误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