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一个非常重大、影响深远的争论,来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与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凯恩斯和哈耶克是20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两位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对西方的经济和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这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在对“ZF是否应该干预市场”、“ZF对市场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何种程度”,这最基本经济问题有着非常不同的意见。
凯恩斯主张ZF应该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控制,而哈耶克则认为ZF干预只会损害市场发展运行的机制,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的理念。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论争,被称为“历史上最经典最著名的经济学决斗”。凯恩斯的思想在上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大萧条后,被美国罗斯福总统的ZF采用,通过ZF大规模投资干预市场,使美国走出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使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得以普遍实行。
可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滞胀”,ZF干预经济导致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而后,遵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美国里根、英国撒切尔ZF,则大刀阔斧减少ZF对经济的影响,哈耶克主义赢得了很多人的尊崇。可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ZF对市场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败,凯恩斯主义又卷土重来。但是,历经几十年的辩论及实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结论,经济学家对“ZF是否应该干预市场”认识还不统一。
去年,美国还发生了一次经济学方面的争论,这个争论是“ZF对市场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何种程度”的具体化,所争论的问题是ZF的债务是否存在上限?说通俗点,就是ZF是否可以没有休止的去借钱做社会福利、刺激经济?争论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思·罗戈夫(Kenneth Rogoff)两位教授,在2011年出版的畅销书《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他们在书中对ZF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90%是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的一个临界值,若高于90%,经济增速就会骤降。
但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托马斯·赫恩登(Thomas Herndon)等三位教授,发现莱因哈特和罗戈夫所用的数据有问题。他们用修正后的数据认为,公共债务那个引起增长率骤降90%的临界值是不存在的。莱因哈特和罗戈夫教授承认他们的数据有一定问题,但这不影响他们的结论:公共债务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临界值,所以ZF不能过度地借钱。但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却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他说日本债务与GDP之比都超过200%了也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