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074 41
2014-10-31
逄老师的教材上指出,第二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种含义。这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区别方面,其一,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其二,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最后,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

如何理解如下几点

1,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2,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

3.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倒底指代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31 22:55:45
我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说明的了价值,并不能说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例如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一书的《论价值》一章中所举的,渔民的鲑鱼和猎人的野鹿的例子。同样的时间只能说明:20条鲑鱼用了一天的时间,10头野鹿也用了一天的时间。在李嘉图看来他们是可以互相交换的。但是在实际的交换中,其使用价值必然决定着交换价值。鲑鱼只是用来烹调食物,而野鹿的用途却不单是用来烹调食物这么简单了。所以,一物的使用价值决定着交换价值。所以没有什么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31 23:02:37
谢谢!
坛里有一位朋友提到
“这个所谓的“第二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一直有争议。早期由谷书堂、魏陨等人提出,根据是资本论第三卷中的文字表述。但以卫兴华、苏星为代表的多数学者反对。辩论了好几次,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多数观点认为,这种提法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把供求关系塞进价值决定中来,会造成逻辑上的混乱。”

我觉得这位朋友谈得有道理,有理有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31 23:12:00
楼上朋友关于价值与价格概念互换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31 23:23:57
clm0600 发表于 2014-10-31 23:17
同样的时间只能说明:20条鲑鱼用了一天的时间,10头野鹿也用了一天的时间。在李嘉图看来他们是可以互相交 ...
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 18:29:07
clm0600 发表于 2014-11-1 09:55
你的意思是,尽管10头野鹿和20条鲑鱼耗费了同样的劳动时间,但由于前者使用价值“不简单”,所以10头鹿就 ...
你要是能回答我,就知道你傻不傻:

种植绿色粮食是用人畜粪尿草木灰。我在小区拾了一天(8小时)的狗粪10斤;你去钓一天的鱼,钓了20斤。我要用10斤狗粪换你的20斤鱼你换吗?你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