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108 0
2014-11-04
第三章

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马克思如何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依然是商品?

答:(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即资本在流通实现了价值增值同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的矛盾(2)解决方法:价值增值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购买上,不能发生在W-G阶段的出售上,而只能发生在两流通阶段之间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币此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德尔前提,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3)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具有独立人格;第二,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劳动者个人不拥有实现自身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只有靠出卖自己所有的劳动力以求得生存。(4)原因: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雇工情形和资本主义相类似,由于工人不占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给私营企业或“三资”企业的老板,获取工资收入,劳动力依然是商品。

2、如何理解资本一般的性质?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私有资本的性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的性质?

答:(1)资本一般的性质:第一,资本的产生以商品经济的存在为基础,以劳动力商品的买卖为前提;第二,资本是可以自行增值的价值:第三,资本是一种没有终点的运动;第四,资本的具体存在形式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包括货币,商品的各种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商品等,但其价值形态的本质不变;第五,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的关系。(2)在私人资本条件,资本关系表现为资本家对工人的管理性强制,是两个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3)在公有资本条件下,资呗关系表现为劳动者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变现为劳动者集体对劳动者个体管理性强制的劳动关系。

3、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答:(1)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3)关系两者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他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据我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不同的作用。(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一般结果实现的。就是说,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其一般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剩余价值。

4、如何理解工资的现象与本质?工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本家是在工人运动之后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多劳多得,因而从现象上看,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二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或“劳动的价格”。其实,这是一种假象。由此可见,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工人能出卖的商品只能是劳动力。所以,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就其本质来说不过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之所以存在虚幻的形式是雇佣劳动。所以,工资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存在。(2)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如月工资、周工资、日工资、小时工资等;计件工资是资本家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商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