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742 11
2008-07-05

引用一下媒体和“著名网友”的观点,然后再分析讨论。

十年砍柴:若杨佳不是北京人或许不会发生悲剧

2008年07月04日07:34   南方网  十年砍柴 

一男子杨佳7月1日闯进上海闸北公安分局办公场所,用利刃袭警造成6死4伤的惨案。嫌犯的身份已经查明,乃皇城根长大的北京人,少年时父母离异,和母亲相依为命,其住处离即将举行大典的鸟巢不过数百米。

北京人千里迢迢上海袭警,这个情节有相当的戏剧性,难免让人联想翩翩。中国最繁华执法也相对文明的两大都市,其市民享有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一些特权,哪怕是下岗职工,他们得到政府的关照也比别处下岗工人更好,因此凶手的北京人身份让人有些惊愕就不足为怪了。

杨佳行凶的真实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也许永远是个谜。但已有媒体披露,去年10月杨佳是上海游玩,租了辆自行车被闸北警方怀疑该车是偷盗的,弄回去审查,后来事情搞清楚了,从局子里出来的杨佳去有关部门讨说法,申请行政赔偿未果,故怀恨在心。

这个传言我觉得可信,因为合乎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北京人的行事逻辑。杨佳被冤为偷车贼后究竟受到什么屈辱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对于一个从小在首都长大而比较偏执的青年而言,这种屈辱感可能过于强烈,而申诉无名,则更加重了屈辱感。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杨佳不是北京市民,而是湖南、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民工,在上海被误会为偷车贼,即使抓进去受了些皮肉之苦,只要能证明清白放出去就谢天谢地了,有几个敢去找公安局讨说法?因为生活在底层的民工习惯了受歧视、被冤枉,忍气吞声是他们生存之道,只有到了迫不得已时,比如年底讨不回工资给家人无法交代或者别人欺负得太厉害,才可能反弹。

而作为一个北京人,杨佳显然没有外地民工那样多的人生屈辱经验,外地民工把受屈辱作为常态,而他认为屈辱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的生活经历让他比农民工更具有权利意识,同时也更加地相信世上还有公道。所以他才按法律程序去申诉,并要求行政赔偿-----这种要求在多数外地民工看来很傻很天真。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旦面对冷漠的推诿,加上成长的家庭环境等因素,便激起了惊天血案。杨佳的事和孙志刚其实可以对比一下,只是孙志刚是被害者,杨佳是害人者。和杨佳北京长大具备较强的权利意识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孙志刚被收容后,因为不服气而被打死,如果是个数次被收容遣送的农民工,抓进去后逆来顺受,恐怕不至于丧生。

孙志刚、杨佳事件是很好的社会学标本,我们通过分析这两个标本会发现,转型期的中国几乎是两个分离的社会,表面上已经有现代化的国家框架-----包括市场经济体系、政治架构和所谓的法治体系,可与现实的传统型社会格格不入,因而加剧了社会种种冲突。越是发达的地或接受高水平的教育的人,他们具备相当的现代文明社会的知识,比如孙志刚和杨佳,他们知道人人权利平等,他们知道政府执法应该讲程序,他们知道政府应该为纳税人服务而不是相反,这些都是一个现代公民的生活常识。然而具备现代社会公民常识的孙、杨两位年轻人,忽视了“另一个中国”----那就是传统的臣民中国,在臣民中国的政治逻辑中,当官的作威作福管制小民是常态,小民忍气吞声交粮纳租自求多福也是常态。在“另一个中国”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多数没能像孙志刚和杨佳那样中了依法治国“毒”,习惯了恶吏欺负的他们不会为一次屈辱而去要个说法,也难因为要不来说法而杀人。公正还有点信心的孙志刚所以才会嘴硬而遭杀身之祸,同样的原因杨佳怒火难平杀害了几名无辜的警察。

无论如何,杀害无辜者决不是什么英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武松受到极大冤屈,就赞成他将张都监家的所有仆人都杀光一样。但杨佳的事件就像孙志刚事件一样,足以引起有关方面深思。另外我还认为,当初办理杨佳案件的警察,即将他抓进局子让其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警察以及在杨申诉时冷漠推诿的警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向被杀死的同事亲属说声对不起,“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对同事的死这些还不知其姓名的办案警察至少负有道义责任。 

别忽视那些引发风暴的蝴蝶之翼

2008年07月04日09:37   潇湘晨报  周东飞 

上海闸北袭警案已造成6名警察牺牲,嫌疑人杨某涉嫌犯罪的动机何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7月3日《京华时报》援引知情者的说法透露,杨某去年10月来上海游玩时,在闸北的上海火车站一带租用了一辆自行车,却被闸北分局民警认为涉嫌购买赃车,以盗窃自行车的罪名对他进行了审查。后经过调查,杨某并无问题,为此杨某多次要求闸北分局对此展开督察,并提出了行政赔偿,双方在金额上一直僵持不下,杨某很可能因此产生不满和怨恨。

一个没有疑问的前提是,杨某手持利刃闯入公安机关刺死6名警察的行为已经涉嫌严重犯罪,无论什么理由都将无法使他逃避法律的惩罚。在此基础上反思这起血案,总结避免悲剧重演的教训,才显得有其意义。

根据目前所披露的信息,这起惊天大案之所以能够酿成,并非某一个因素单独推动的结果,而是几个方面的合力导致了惨案的发生。有人将此案看作类似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异化悲剧,理由是杨某父母离异,本人性格孤僻。也有人指出,公安机关自我防护的懈怠导致了惨重的伤亡结果。但无论如何,涉嫌犯罪的动机依然很重要。

如果媒体披露的信息没有失实,那么应该说杨某确实遭遇了一个小小的冤屈。租车被当作盗车,杨某有理由得到行政赔偿,双方不过是在赔偿的数额上产生了异议。所以,即便有冤屈,也在解决的过程中,远没有到举刀相向的地步。但这只是宽容的人所作出的一般的看法,置身事外的人远远无法理解,一个所谓小冤屈对当事人的打击会有多大。何况,因为经历与性格的缘故,这样的小冤屈放在杨某身上,会更加放大了它的杀伤力。很多突发事件的诱因,在事后看来本不至于掀起那样的轩然大波,但那些小冤屈却一次次地成为悲剧或惨案的导火索。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导致一次致命的大风暴,那些被忽视了的小冤屈,往往就是蝴蝶的翅膀。

或许是小冤屈导致了大血案,杨某却无法因为他曾经蒙受的小冤屈而得到原谅。6名警察可能与他素不相识,却倒在他毫无理智的刀下。这些警察首先是普通人,他们也是家庭的支柱,他们也是父母妻儿的依靠,如今却在猝然之间被剥夺了生命。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惩处罪犯,这将不仅是死者家属的愿望,也是正常运行的社会机制使然。但是,再严厉的惩处也换不回活生生的生命。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比事后的补救,比事中的应对,都要重要得多。

防范闸北袭警案的重演,不是完善某一个环节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比方说,加强公安机关的内部防范,这很必要,却不是补救措施的全部。心怀不满的人可能到公安机关,也有可能到彩票中心,甚至在街头发泄他们的怨气,被动的技术防范显然无法完全将危险驱离人们的身边。或许,更多的人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与疏导。这一问题在马加爵案后即被提起,却又迅即被忘记。我们该顾虑的还有什么?还有那些在外人看来小小的冤屈。请尽最大的努力,让愤恨的火星熄灭。请用法律所赋予的公平和正义,安抚每一颗容易激动的心。因为,安宁平和的社会是所有人的福祉。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额外的要求。让每一个公民都对社会充满信心,而不是心灰意冷,这无须耗费庞大的资源去实现。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态度,仅仅是一个习惯就够了。反过来,习惯性的漠然往往导致那些小磕绊甚或是小冤屈。或许在你看来,它们不值一提,但在另一些人眼里,这可能成为誓将报复的记忆。培育并达成社会的宽容共识,同时以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广布普遍的公平,去遏制本可避免的冤屈。引发大风暴的可能只是蝴蝶的翅膀,惊心的血案理当让我们因此而警醒。

[em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5 08:46:00
上海的民警很叼,再杀1万也不过分,杨佳英雄最好多杀几个贪官,那就万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5 09:00:00

“各国变法(意识),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向谭嗣同们致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5 12:36:00

上边两位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这就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5 13:23: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7-5 12:36:00的发言:

上边两位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这就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吗?

楼主休要说话,看看大家怎讲?

我看该案就发人深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7 08:38: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8-7-5 13:23:00的发言:

楼主休要说话,看看大家怎讲?

我看该案就发人深省

老仙美女又要“引蛇出洞”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