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471 2
2014-11-13
    经济学人才作为一个群体,其成长体现在经济学教育的扎实度和先进性,经济学教育是国家崛起的基础和方向。近几年,中国高校中经济学教育虽然师从欧美,与国际接轨,但中国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偏重培养应用性人才,缺少国际性的经济学家。国际经济学界熟悉并承认的原创性经济理论,几乎没有中国本土经济学家所创立的;在经济学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话语权还是掌握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手中。    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该往哪里走?国际化水平该如何提高?本报就此问题,专访了在教育改革国际化这条路上践行了近10年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与国际研究讲席教授洪永淼。

中国经济时报: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转型提出了一段时间了,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如何?

  洪永淼:2010年,国外研究中国经济的主流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编Belton Fleisher教授在厦大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曾经说过:“投稿到China Economic Review的学者,有海外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海外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能够将中国经济问题讲得很清楚透彻,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还做不到这一点。”

  这主要是和中国经济学教育有关,包括培养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范式、英文写作上,中国都明显落后西方现代经济学教育。不使用国际同行惯用的术语和方式,就不能很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妨碍了发挥其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优势。首先是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研究方法和范式等,以国际标准指导我们的改革。比如美国本科教学是大类招生,专业设置得非常宽广,一个经济系只有一个经济学专业。而国内对应的却是一个经济学院,厦大经济学院就包括金融系、财政系、统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以及经济系,共十一个专业。因为过专、过细,毕业后一旦工作变动,很多人就不能适应。相反,比较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是那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人。对于教育者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华尔街有很多金融从业人士原来都是理工科,工作之前他们的金融知识可能几乎是零,华尔街主要是看中他们的编程能力和数学能力。几年实践以后这些人的金融知识可能不会比金融专业的学生少。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通过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联合办学等,以增加我们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学校通常规定本科生至少要有一个学期作为交流学生到所在学校认可的国外学校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中国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洪永淼:经济学教育改革国际化最难的问题就是理念和利益问题。在中国,经济学国际化办学,首先可能会牵涉到理念。对国际化一个常见的批评是海归不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事实上,中国高校包括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海归,都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其次,更重要的,经济学教育改革和国际化理念冲突的背后常常是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十年前,厦大在经济学院之外创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不失时机与经济学院逐步融合,从而实现了通过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去推动经济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的目的,现在回过头看,这种双轨制及其融合的制度安排避免了改革初期的一些矛盾与利益的冲突。未来的国际化办学之路,理念和利益问题仍是改革的难点。

  此外,中国高校的学术环境与学术文化需要改善。在国外,教师除了教学之外,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与交流;在国内,现在还很难做到这一点,有太多的行政或非学术的干扰。还有,存在着很多非学术的评价标准,这些非学术评价标准对教师产生原创性学术成果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文章来自于:“816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4 16:23:05
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4 16:24:35
好的。继续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