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测的认知活动。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测的认知活动。本质上,它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归因就是根据行为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来确认造成该行为事件原因的认知过程。怀疑主义哲学家休谟说过,原因是知觉者为了使环境更易于理解、更有意义而构造出来的。用这句话来理解心理学上的归因十分贴切。
如果某个特殊原因总是与某种特殊结果相伴而生,基本不变,则意味着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归因就是寻找这种因果关系。工作场合中,管理者与下属对事情的看法往往会不一致;员工之间对同一事情的看法也往往不一致,这是因为对同一问题做了不同的归因。归因现象涉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日常管理和员工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作中的归因过程是重要的反省和反馈过程。现实中,我们的确是按照归因获得的信息来调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归因被看成是重要的内在反馈过程,是不断寻求合理解释的过程。尽管结果不一定准确,但是,它却促使我们去思考、反省和分析,相互加深理解、促进沟通。
(www.earm.cn/田成杰/ 2014-11-15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员工情绪管理》,余玲艳/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