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830 7
2008-07-24
<p>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共同决定价值</p><p> </p><p>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个含义,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共同决定的。可是,有些人只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不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有些人虽然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个含义,但他们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在商品价值生产过程中不起作用,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决定的,也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因此,有必要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专门的讨论。</p><p> </p><p>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p><p> </p><p>1、《资本论》直接阐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p><p>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资本论》阐述得十分清楚。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资本论》的观点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1卷52页)马克思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在中等生产条件下,在中等劳动熟练程度和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直接劳动时间。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资本论》的观点是:社会劳动总劳动分配给各个劳动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个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资本论》第3卷716-717页)</p><p>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体现在于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这个规律上</p><p>     看到我们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个含义,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共同决定的,有些人可能要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只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顺便提到的一个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共同决定的,而是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如果有人这样提出问题,那我就告诉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的观点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阐述的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上。</p><p>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阐述商品价值本质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资本论》第一卷53-54页)在阐述劳动的二重性一节中,马克思又一次提出了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这个规律:“那种能提高劳动成效从而增加劳动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量的生产力变化,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反之亦然。”(《资本论》第一卷60页)那么,商品的价值为什么与生产力成反比?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社会对某种商品的需要量是一定的,或者说,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是一定的。第一,“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这句话意味着生产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是一定的或固定的。如果生产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不是一定的或者固定的,就不存在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这个问题。第二,生产力提高了,“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了。那么,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为什么反而减少了?原因只能是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是一定的。如果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不是一定的,就不存在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了,商品的价值反而减少了的问题。第三,如果生产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是一定的或者固定的,那么,这个生产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一定的或固定的劳动时间是由谁规定的?答案只能是:是社会分配的,或者说,是社会需求决定的。所以,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这个规律包含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p><p>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之间的关系</p><p>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是有两个含义。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哪个含义决定商品的价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p>我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商品价值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在供给与需求一致的前提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决定商品的价值;在供给与需求不一致的前提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决定商品的价值。在供给与需求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p><p>   我们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商品价值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说商品的价值形成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只有其中的一个条件是不能确定商品的价值的。例如,在中等生产条件、中等劳动熟练程度、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某种劳动产品所用的劳动时间是2小时。按照过去的理解,这2小时就是该劳动产品的价值。但是,人们不要忘记: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是从简单商品交换出发的,也就是说,马克思在阐述这个观点时把社会供给与需求这个价值形成的条件给抽象掉了,或者,是以供给与需求一致为前提条件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供给与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供给与需求不一致必然影响商品的价值。所以,在确定商品价值时还必须把抽象掉的社会需求再考虑进去,还必须考虑到社会供给与需求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含义还要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的制约。例如,在中等生产条件、中等劳动熟练程度、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某种劳动产品所用的劳动时间是2小时,这种劳动产品的产量是8000个。如果社会总劳动分配给这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000小时,那么,这种劳动产品的价值就是1.25小时,而不是2小时。如果社会总劳动分配给这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0000小时,那么,这种劳动产品的价值就是2、5小时,而不是2小时。因此,在确定劳动产品的价值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这两层含义。单从一个含义来确定价值是不准确的。</p><p>   看过上面的分析,有人可能要说:按照你的这个说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层含义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其实不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层含义的作用是很大的。首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层含义是价值形成的基础。价值的本质就是物化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而要求得商品中包含的抽象劳动,只能先求出中等生产条件、中等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具体劳动时间。没有这一步,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就无法确定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是一个客观存在,是可以捉摸、计算的客观存在。就是因为有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才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可以捉摸和计算的物质基础之上,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而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所以不科学,就是因为劳动产品的效用是不可捉摸和不可计算的。其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是了解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是否一致的基础。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讲的是实际是商品的供给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讲的实际是商品的需求价值。单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需求价值是了解不到这种商品的社会需求是大于还是小于社会供给的,只有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的数量差别才能判断出某种产品的供给是大于还是小于社会需求,才能据此调整社会生产的各部比例关系。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某种产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来确定它的价值是2小时,但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来确定它的价值是1、25小时。这个差额说明这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大于社会总劳动分配给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减少在该产品方面的投入。如果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确定的某种产品的价值是2小时,而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层含义来确定它的价值是2、5小时。那么,就说明这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小于社会总劳动分配给它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时就应该增加对这个生产领域的投入。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层含义是价值确定的基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的数量差别是供给与需求是否一致、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晴雨表。</p><p>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价值形成缺一不可的两个因素。因此,不存在哪个因素起决定作用的问题。如果非要问哪个因素起决定作用,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即社会总劳动分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各类生产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例或社会分配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因生产的劳动产品的增加而增加,也不会因生产的劳动产品的减少而减少,相反,每个劳动产品的价值却会因生产的劳动产品的多或少成反比发生变化。例如,假设生产某类商品的生产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000小时,如果此时该生产部门总共生产出5000件产品,那么,每件产品的价值是2小时;如果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或投入的具体劳动时间增加一倍,那么,该生产部门就能生产出10000件产品,此时该产品的价值就改变成1小时,由此可见,各类生产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着社会总劳动中各类生产劳动所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组织、安排生产,按照社会需要来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地利用劳动力和各种自然资源。</p><p> </p><p>    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劳动价值论的灵魂</p><p>  </p><p>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的确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缺一不可的两个组成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之间的关系如同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缺了一个方面,人类就不存在了,劳动价值理论就不存在了。因此,如果只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个含义,那还算不上懂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最多只能算懂得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半。只有认识和掌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两个含义来计算每个商品的价值,才算真正懂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才能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来解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价值和价格问题。</p><p>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实际是把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纳入到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中来,把供给与需求关系作为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供给与需求一致的前提下,商品的价值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1卷52页)在供给与需求不一致的前提下,商品的价值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个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同上,第3卷717页)</p><p>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在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价值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实际是商品的供给或生产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实际是商品的需求或消费价值。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供给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需求价值一致时,这个价值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不一致时,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需求价值来确定。</p><p>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在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价值这个事实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一致时,供给与需求也是一致的;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不一致时,供给与需求也是不一致的。</p><p>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高深奥妙的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和奥妙之处深藏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之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各自有独立的内涵,又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立体的运动的四维世界,包涵着深刻的数理逻辑知识,是只有用高等数学才能求解的理论体系。</p><p>可是,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分别在《资本论》的第一卷和第三卷中阐述的,人们往往只记住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而忘记了第二个含义。有些人即使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也不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把高深奥妙的科学理论说成是“只用文字和简单的数学表述”的浅显的经济理论。因此,必须全面学习马克思有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恢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来面目。</p><p> </p><p>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一致的</p><p> </p><p>在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有些人认为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不一致的。传统的认识是:商品的价格根据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变动。        </p><p>我认为,这个传统的认识是错误的。</p><p>首先,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商品的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这是因为:1、“价值的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资本论》第1卷61页)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其它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不与其它商品交换,就没有商品价值存在的必要,就没有价值。2、商品的价值不能由商品所有者自己来定,只能由社会来定,一个商品究竟有多少价值只有社会承认才行。3、商品的价值不能用自己来表示自己,只有通过其它商品、通过特殊商品——货币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商品价值变化了,它的价格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可以肯定地说,用来表示商品价值的货币的币值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变化了的货币币值并不影响价格运动与价值运动的关系。例如,一件衣服,用人民币表示其价值或价格,是100元。用美元来表示其价值或价格,就是12元。可见,货币币值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有些人把货币币值的变化引入价格与价值关系中,想以此来说明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结果,不但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相反,却暴露了他们不懂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p><p>其次,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共同决定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有两个含义的。一个含义是:在中等生产条件、中等劳动熟练程度和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具体劳动时间。另一个含义是: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商品价值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两个条件共同决定的。因为,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是在科学抽象阶段说的,是在阐述简单商品交换阶段时说的。也就是说,马克思在阐述这个观点时实际上是把决定商品价值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给抽象掉了,或者是假设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是一致的。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要弄清商品的价值,还必须从抽象到具体,应用在科学抽象阶段得出的结论来研究具体问题,也就是必须把抽象掉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再捡起来,于是,马克思就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实际讲的是社会需求,而且这个需求比西方经济学的需求有科学得多。这样一来,商品的价值就有两个求解的方法:在供给与需求一致的前提下,商品的价值是在中等生产条件、中等劳动熟练程度和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具体劳动时间。在供给与需求不一致的前提下,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几分之一,即某种商品的数量除以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至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采取哪个方法来计算商品的价值,这要根据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供给与需求一致的前提下,计算商品价值的方法就是计算中等生产条件、中等劳动熟练程度和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具体劳动时间。在供给与需求不一致的前提下,计算商品价值的方法就是计算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而后用某种商品的数量除以社会分配给各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如果不考虑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只是商品的供给价值、生产价值或成本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是商品的需求价值、消费价值。有些人不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个含义,不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存在的前提条件——供给与需求关系,所以才把价值与价格给分离开了。</p><p>第三,这些人不懂得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人类劳动。我们这样说,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但他们自己写的清楚:“为什么中国、印度等国的劳动力和劳动耗费总量远大于美国等国家,而所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却远不如美国等国家?”言外之意是,价值与价格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价值来计算,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劳动力和劳动耗费远大于美国等国,其价值量也应大于美国等国。但按照产品的价格来计算,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大于中国和印度了。这是明显的把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等同的观点。其实,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不但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也是不同的。具体劳动时间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抽象劳动时间。在一定的具体劳动时间里创造的抽象劳动时间是小于、还是大于具体劳动时间,关键在于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好坏,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等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仅是在使用价值上而且在价值上也远远大于中国和印度等国。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为什么美国等国的劳动力少、劳动耗费也少,其创造的价值却多呢?原因就是美国等国依靠先进的生产力使劳动者在一定的具体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很多的抽象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p> </p><p>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说明劳动价值论有可操作性</p><p>   </p><p>有些人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由之一是劳动价值论没有可操作性。但我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较之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更具有可操作性。</p><p>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可操作性表现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可以计算的。计算的方法是:</p><p>第一步,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计算方法是马克思说的:“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1卷52页)也就是社会生产某种产品所用的平均劳动时间。具体方法是,1、了解社会上各个企业生产某种劳动产品所用的具体劳动时间。2、把了解到的各个企业生产某种劳动产品所用的具体劳动时间加权平均。结果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个含义。这个办法在货币存在的今天,就是求出劳动产品的平均成本。假设:求出的住房平均成本是2000/平方米。</p><p>第二步,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个含义。计算的方法是马克思说的:“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个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资本论》第3卷716-717页)计算的具体方法是,1、了解某种劳动产品在劳动者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住房在劳动者的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是20/100。2、了解社会上所有劳动者收入的总数。假设是50000亿元人民币。3、用劳动者收入总数乘以20/100,是10000亿元人民币。结果就是社会分配给住房这个劳动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000亿元人民币。</p><p>第三步,统计社会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总数量。这一步统计的某种产品的总数量,是指终端产品、劳动者可以直接消费的产品,而不是各个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半成品。假设:当年建设的住房是8亿平方米。</p><p>第四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即社会分配给某种产品的劳动时间,除以这种产品的数量。即:用8亿平方米除以10000亿元人民币。结果是:1250元人民币。</p><p>第五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含义的计算结果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即,用第一步的计算结果与第四步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就是社会需求的现状,就是劳动产品价值变化的趋势。如果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含义计算某种商品价值的结果大于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计算的结果,就说明供给大于需求,反之,则是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只有在两个计算结果的数值一致或接近时,供给和需求才能平衡。根据这些,就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规划、调控和管理。</p><p>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含义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有点像我们过去说的“价格根据社会需求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规律。但是,过去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p><p>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与西方经济学的有效需求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最大的相似之处是它们在价值决定当中的作用——商品的价格都会根据它们来变化。这也许就是东西方经济学的相通之处。因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共同点,采东西方价值理论之长,发展劳动价值理论,为经济建设服务。</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4 16:49:00

我建议你先解决我的‘同等程度的抽象劳动才能进行交换’那个帖子里的问题,然后再到处发表你的高见批判我们这些人不懂劳动价值论,要不然你是在进行污染马经版的行为,你的帖子90%是说别人不懂劳动价值论,没有理解资本论,5%是盲目的挑战,让人心生烦闷,剩下的5%就是你那些毫无逻辑和数理观念的陈词滥调,加剧了我辈的烦闷,以致无需在晚上进餐了,希望你能够节约你的劳动力,因为创造负价值了,我应该考虑第二定义的正确性,不被市场接受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17:02:00

你的‘同等程度的抽象劳动才能进行交换’那个帖子里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

我发表文章不行吗?

我怎么污染马经版?

我说有些人不懂劳动价值论,没有理解资本论,是有根据的。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可以反驳吗!

我挑战,是为了百家争鸣,是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理论。

我的文章让人心生烦闷,那是因为你不能反驳。

我的哪些文章是毫无逻辑和数理观念的陈词滥调?

不被市场接受的劳动当然创造价值!因为不被市场接受的劳动连使用价值都没有创造,当然不能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17:19:00

你回答了吗?去看看21楼和22楼我对你的批判,当然我没说我肯定对,起码你要先去解决掉那个问题!反驳?一个版面的人都对你进行反驳了,那也要你听啊,你不是厚颜无耻,这点我承认,你确实是太认可自己的观点了,执着,好事,错误的执着,近似厚颜无耻了,帖子都一样的内容,发表一篇就行了!

本人没有对此版面的其他人进行过任何谩骂,对于你的谩骂,我表示遗憾!只是遗憾,以后将对你不予理睬,以表示对你的尊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17:25:00

你没有能力反驳,你骂人本身就是无能的表现。

你自己也清楚,他们的反驳是有气无力的。

如果他们说的对,我当然接受。

我是为了寻找真理才来这里的,绝无其他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18:17:00

骂你不代表我无能,你若不是一副骄矜临下的训示所有人不懂劳动价值论,我不会骂你,你若随便说说,不总是胡搅蛮缠,我大可以不理睬你,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要理睬你。

你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爱因斯坦的智商,如果没有的话,不大可能一个知识所有人理解错误,你是正确的,之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和你争论了,是因为大家觉得没有争论的必要了,不过你还是在所有的帖子上阴魂不散的纠缠,就比较烦了。

不过,我还是向你道歉,因为不管你对错与否,本意是好的,而且为了追求真理和济国强民,倒是比很多伪君子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