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优势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定理,它有一个准则,即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是别的什么人,要想再改善你就必须损害另外某个人。一句话,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人了,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所以这里回答你的前面说到的关于自私私自利有没效率的疑问。
很明显理性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才会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已达到帕累托效率最优。而不能说自私自利没有效率,因为这里的效率不能简单的是指你我等微观个体的得失,而是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得到改善的前提下,来考虑资源能否重新再配置来实现效率的改进。
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状态,其实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而实际生活中多数会出现帕累托改进。即存在某种的资源再配置使得在所谓“帕累托改善”,是指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一些人得到改善。不能够再做“帕累托改善”的状况,称为“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最优”的状况。所谓“帕累托改善”,是指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一些人得到改善。不能够再做“帕累托改善”的状况,称为“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最优”的状况。而导致这种帕累托改善可能是技术上的原因,也可能是制度上的原因,所以并非只能说是制度效率或只能说是技术效率。
如果某种的资源在配置使得在损害某人的利益的情况下使得另外个人获得较大的改善,那么这就说明原先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了,现在的改变提高了效率,只能算得上是帕累托改善,不能说是达到了帕累托效率。注意帕累托效率是种理想状况,现实生活中基本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