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266 13
2008-07-25
既然大体内容是:当没有人能够在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恶化的情况下得到改善时,此时的资源配置就叫做帕累托效率。
那双赢是不是有效率,而人们的自私自利就没有效率了?(因为损害了对方的利益)
既然自私自利没有效率,为什么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却强调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了?
还有两个疑问就是
1.帕累托效率是技术效率还是制度效率?
2.我在学习浙江大学孙家良老师的微观经济学的时候,他提出,即使在使另一个人的境况恶化的情况下,对方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这一方损失的,也算是实现了帕累托效率,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望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5 18:06:00
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理想的资源配置最佳的状态,在达到双赢之前不是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达到双赢之后也不一定是帕累托效率,只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效率;帕累托效率从总个社会的利益来考虑时,第二个问题也是成立的,严格的帕累托改进应该是使某一个人境况变好时不使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5 18:18:00

如二楼所言,应当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并且是理想状态)。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而且其定义的确绕口。但是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5 20:05:00

帕累托优势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定理,它有一个准则,即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是别的什么人,要想再改善你就必须损害另外某个人。一句话,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人了,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所以这里回答你的前面说到的关于自私私自利有没效率的疑问。

很明显理性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才会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已达到帕累托效率最优。而不能说自私自利没有效率,因为这里的效率不能简单的是指你我等微观个体的得失,而是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得到改善的前提下,来考虑资源能否重新再配置来实现效率的改进。

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状态,其实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而实际生活中多数会出现帕累托改进。即存在某种的资源再配置使得在所谓“帕累托改善”,是指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一些人得到改善。不能够再做“帕累托改善”的状况,称为“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最优”的状况。所谓“帕累托改善”,是指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一些人得到改善。不能够再做“帕累托改善”的状况,称为“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最优”的状况。而导致这种帕累托改善可能是技术上的原因,也可能是制度上的原因,所以并非只能说是制度效率或只能说是技术效率。

如果某种的资源在配置使得在损害某人的利益的情况下使得另外个人获得较大的改善,那么这就说明原先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了,现在的改变提高了效率,只能算得上是帕累托改善,不能说是达到了帕累托效率。注意帕累托效率是种理想状况,现实生活中基本是不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5 23:35:00
Bravo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6 08:52:00

大家解释的太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