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772 3
2014-11-26
下面例子为本人所设计,不一定正确。

基准:价值形成过程

工人工作5小时,劳动力价值(工资)3元,生产一双鞋,消耗12元生产资料,工资3元,成本15元,价值15元,无利润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工人工作10小时,劳动力价值(工资)3元,生产鞋子两双。生产资料消耗24元,预付27元,产生价值30元,获得3元的(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成本下降1倍
工人工作5小时,劳动力价值(工资)1.5元,生产一双鞋,消耗12元生产资料,工资1.5元,成本13.5元,价值15元,剩余价值1.5元

超额剩余价值:改进效率,高于个别劳动效率
工人工作5小时,劳动力价值(工资)3元,生产两双鞋,消耗24元生产资料,工资3元,成本27元,价值3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超额剩余价值3元

我的问题是
1.上述例子是否合理?
2.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是?是获得剩余价值企业所廖工人的剩余劳动,还是其它?
3.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获得剩余企业工人创造还是其它企业工人所创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6 23:31:38
不合理
这里面都用了价值一词,不妥的。应当说价格。价值到价格还有个转型问题呢!
当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得付加班工资。
当生产率提高之后,商品价格会下降。商家也会因竞争原因而促销。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6 23:40:44
楼上朋友分析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7 00:09:20
“工人工作10小时,劳动力价值(工资)3元,生产鞋子两双。生产资料消耗24元,预付27元,产生价值30元”——————预付资本:27元。生产价值的30元如何得来?也就是说:多出的3元是如何加进生产价值的?

按社会实际,成本怎么算?区别在哪?为什么有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