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2858 74
2014-12-06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宣称,劳资生产从投入到产出会产生一个差额,用劳动量表示叫“剩余价值”,用产品量表示叫“剩余产品”,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可人们从最终目的看,劳动只是手段,包含在产品中的劳动作为“占有物”看不见摸不着讲不清,也不是资本家最终需要的东西,资本家最终需要的是产品。所以,资本家所“占有”的必是产品实物。

        然而,从实物方面考察,无论投入还是产出,如投入原材料、生产工具、劳动力(实质为生活资料)和产出的产品,都无一不是各不相同的实物,也就是说,投入实物和产出实物之间在量上不具比较的意义,正如长度、重量、容积等,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比较的量纲。

        资本家用产品去交换,到底交换什么东西呢?实际上,资本家是把手中的产品拿去换成货币而已。如果排除其他因素不论,实物量与货币量是同一的量。这样,全社会的产品实物量或货币量在交换中只是产品或货币持有者之间的一次再分配过程,仍然没有超出实物总量或货币总量而得出一个量差来,从而证明剩余差额的存在。总量一定,个别有差额也必然是与另一个别差额的正负关系,以维持全社会总量的平衡。

        为此,生产过程的投入向产出的转化,根本不具量上的比较,也就不存在多少的问题,何来的一个什么“剩余价值”的差额呢?生产过程不具量上的比较差额,交换又不新增产品实物,交换何以能够实现一个来自生产环节不存在的东西呢?

        所谓产生和实现,举例说明。灯泡产生于爱迪生的发明,难道还需要依靠成为商家货柜上的商品来实现才使灯泡得以产生吗?可见,产生了就是实现了,或者产生了就根本不需要再去实现了,或者说产生是发明问题,实现是应用问题,两者是不同性质的话题。退一步说,如果生产过程真的产生了投入产出之差的剩余产品,那么劳资协议的工人拿工资,资本家拿产品的分配方式就已经实现剩余产品的“占有”了,根本就不需要到交换领域去多此一举的再实现一次。交换只是实物与货币等量转换,宏观上根本不存在量差。

        综上分析,在投入产出的实物量中没有可比较的量差,在生产过程也就没有所谓剩余价值产生的事实,所谓的“实现”就沦为没有根据的空谈。因此,剩余价值论无论搞凭空实现,或借助交换新增,都无一不是地道的唯心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6 11:02:18
虽然马的理论我也不赞同。但是,你也这样,连马的理论都没搞清楚,就在这瞎批驳一通,有说服力吗?你连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讲什么都还没搞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6 11:04:18
盛情难却 发表于 2014-12-6 11:02
虽然马的理论我也不赞同。但是,你也这样,连马的理论都没搞清楚,就在这瞎批驳一通,有说服力吗?你连资本 ...
哦,什么“资本总公式矛盾”,愿闻其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6 12:40:43
楼主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吧,,批判的最基本要求是理解,否则何谈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6 12:43:04
广东老程 发表于 2014-12-6 12:40
楼主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吧,,批判的最基本要求是理解,否则何谈批判!
你从哪个方面得出“不理解”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6 17:35:04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6 14:08
如果生产过程真的产生了投入产出之差的剩余产品,那么劳资协议的工人拿工资,资本家拿产品的分配方式就已经 ...
现只见你嘴巴说“两回事”,不见证明过程。

劳动相对于产品,产品相对于货币,对比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