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没人回答吗?
都5天了啦,还得我来吧!
1、绝对地租,已经由《资本论》说明了,其本质是级差地租的一个最原始形式,即:其一定是生产价格能够提供一个超过地主不得不亲自经营的价格在内的平均利润的价格。这里所谓的“绝对”是指扣除了一切和私有制本身无关的同类量化的技术条件后的绝对。换句话说,级差的相对是指:一切和私有权无关的条件本质上都可以通过还原为劳动量来进行相对量化,但私有权本身和这些条件不具有同质性,因此构成一个独立的、异类的条件。
所以绝对地租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动没有必然联系。
2、在第45章 绝对地租中的第8自然段开始,马克思分别介绍了可能误以为可以不形成绝对地租的三种曲解。这三种情形分别是:第一. 自营、第二. 地差、第三. 追资。其中第三项,追加资本是指通过变换资本的有机构成使得追加有机构成较低的资本成分来试图躲避绝对地租。
但是,马克思深刻指出了这种用个别经营的观点看似得计的做法在宏观上一定“破产”。因为本身资本构成不同就是级差地租的形成原因之一,所以绝对地租的土地上增加构成不同的资本,一定出现如下情况:
a)对上一级因为资本构成不同而形成级差地租的土地经营构成挤压,迫使其相应改变原有的资本构成比例。
b)使得更次一级的土地或者地块被启用
c)追加资本本身属于消费资料,因而是单纯通过强行的资本竞争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自己可以使用较为有利的土地条件。
实际上,我们在实际的商业运作中自己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越是贫瘠的土地其耕种,越是不利的地块其经营,一定是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更低。
大片肥沃的土地上更常见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耕种,但如果其中掺加难以分割的杂石地块,则农业机械的使用密度就会下降,最不利的梯田总是人力耕种最密集的地方。
城市郊区菜市场里的按摩店中罕见有自动化的按摩仪器——无论营销人员如何用尽销售技巧,而闹市CBD地块内的美容院往往是相关仪器较多使用,或者使用更加高级昂贵器械的场所。
有广泛商业实践者都承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级差地租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这印证了马克思早就归纳出来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恰恰是地租级差形成的原因之一。
因此,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会取消级差地租,反而会使得绝对地租朝向更次级的土地推进。
垄断价格。
在情况c)中,我们不是看到了垄断价格的影子吗?
说实在的,当初读《资本论》时虽然是边读边骂,但对于其地租级差的形成分析还是非常欣赏的。也是开始逐渐感觉全书逻辑严密性的篇章。也恰恰是对地租理论的分析使《资本论》在我心中埋下了重新评价和审视的线索,尽管那是很多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