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论 1937年R.Coase的经典论文《The Nature of the Firm》论述了企业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后来又有Demsetz对企业给出了他自己的定义。我认为企业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企业的定义问题,以及企业的定义问题不是三个能截然分开的问题,相反,要回答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涉及到对其他两个问题的回答,Coase和Demsetz的论文中所体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特点。那么企业存在的和理性到底在何处呢?企业到底是什么呢?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我认为把Coase和Demsetz的观点做一个比较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以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比较的出发点。虽然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但是当我们面对“企业”这样一个广泛且稳定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我认为对企业存在的和理性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对企业存在的原因的回答 。Coase和Demsetz的共同观点是:企业是一种合理的合约(要不然它不会存在),进一步说,他们对和约的合理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合约的合理性来源于效率 ,再进一步说,如果一个合约比另一个和约更有效率,那么这个合约就会替代另一个和约 。但两人的观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来源于对那个“相对无效率”的合约的认识。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谈到。 2. Coase的观点(间接定价理论) Coase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交易费用”这样一个概念。在Coase的理论中,认为市场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人们通过契约联系起来,达成各种交易关系,市场通过交易价格的变化来配置资源,达到Pareto均衡。但是交易价格的确定不是像新古典中所假定的那样是“自然的”确定的,确定交易的价格是需要成本的 ,这便是交易费用,它无疑会影响我们原以为已经形成的均衡。事实上,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市场的交易费用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相应的人们便会达成一种更有效率的合约来代替原来他们之间的市场交易和约来使各参与方的收益得到改进。这种和约起着和市场同样的作用,但是在这种和约中人们的交易费用降低了。 继续往下推理可以看出,这种替代市场交易合约的合约便是企业。我们现在来考察企业这种合约的特点。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权威”代替了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资源的数量和价格的确定全由和约中有权威的一方来决策,这样可以节约在市场交易中不可避免的定价费用。它的第二个特点是用长期的合作和约替代了市场交易中短暂的一次性和约,这样的合约的优势可以由博弈论得到很好的解释。我们知道在有限次多重博弈中纳什均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每一次阶段博弈的纳什均衡成立,现假定在市场上每次交易i的费用相等,用p来表示,那么n次交易(博弈)成功(达到纳什均衡)的总费用是n*p;如果这一系列交易由一次交易I达成,而这一次交易的费用P<n*p,那么I就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合约。我们可以证明:当n →∞时,P[q<n*p]→1。因此,有结论,长期合约也许更有效率。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在宏观上,企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市场? 明显的,二者的比例关系决定于市场定价成本与企业内部官僚组织成本的均衡关系。 在此,我们可以对Coase的观点做一个总结。Coase认为企业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可选择和约,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之所以会出现功能相通的两个和约,原因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比之市场更能节省交易费用,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市场。市场交易合约的特点是用非人格的价格来配置资源,而企业这种合约的特点是由权威关系来配置资源。可以看出Coase对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企业是一种以权威为特点的和约组合,它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能节省交易费用,它的功能是配置资源。 3. Demsetz的观点(团队生产与道德风险) 与Coase完全不同,Demsetz认为企业的效率并不是来自于它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即使交易费用为零,企业同样会存在;而且交易费用越小,企业的重要性越大。此外,企业和市场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这样巨大的差别源自何处呢?还是让我们从效率谈起。 Demsetz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生产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独立生产(A),一种是团队生产(B) ;按另一种分法,一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C),一种是“专业化生产”(D) 。这样,就可以产生AC、AD、BC、BD这四种生产的组织方式。其中B相对于A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源于规模经济),而D相对于C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源于外生的资源秉赋的比较优势),所以BD是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 在明确了什么是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以后,进一步的问题是采取何种和约来实现这种生产。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信息的假设:如果每个人具有完全信息以及明确的效用函数的话,那么各种资源配置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都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合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较符合实际的假设是对信息不完全性 的承认,这个假定表明,要人们进行生产合作,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和约来提供适当的激励(或是监督)。具体来说:由于在团队生产中劳动的不可分性,于是产生了偷懒的可能(道德风险),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有有效的监督,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哪些人做监督者,哪些人做被监督者;一个合理的合约是:由资本的所有者做监督者并获得剩余,无产者提供劳动、接受监督并获得工资收入。这样一来,由于锁入效应(lock in) ,资产所有者有积极性监督劳动提供者(意味着不需要再有监督者来监督他),“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个结论是:以上所说的这种和约方式,便是Demsetz企业。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实现团队生产的必要条件便是这样一种(或是说一系列)和约。 信息的不完全性从一方面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从另一方面,它还决定了企业的数量与专业化程度。这里又需要引入“交易费用”概念。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把企业看成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这种专业化的生产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很高的要求,而资源配置是由市场来完成的,如果交易费用较低 ,市场的规模会比较大。这时的资源配置是比较有效率的,专业化分功能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从宏观上看,企业的数量会比较多;从微观上看,每个企业从较高的程度上说是“纯粹”的企业(纯粹的企业从一个意义上可定义为完全专业化的合作生产单位)。相反,如果交易费用较高,那么市场的效率是较低的,市场的范围会缩小,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较低,从宏观上看,企业的数量会减少;从微观上看,每一个企业从更大程度上看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企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减小了。可以看出,Demsetz企业和市场间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生产替代了自给自足的在这里对Demsetz的观点做一个总结:Demsetz是把企业看成一种专业化的合作生产组织和约,它与市场这种资源配置和约一起组成一个合约系统,这个系统以专业化生产和合作生产(AC型生产)。同样,这种合约系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替代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约(如果这是一种合约的话)系统取决于交易费用和自给自足的管理费用的均衡关系。可以看出,Demsetz对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企业是一种专业化合作生产和约,它存在的合理性在于规模经济以及天赋资源的比较优势,它的功能是生产。 4. 比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Coase和Demsetz都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以权威为特点(虽然对权威的具体内容的认识有所不同)的合约的组合,但两人对于企业究竟是什么,企业是干什么的这样两个问题的看法还是有根本上的区别。一个人认为企业的作用和市场完全一样 ,一个人认为企业的作用和市场完全不一样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个粗略的想法是:这和两个人的研究方法很有关系。Coase当年到美国底特律的企业中去考察,发现如果两个企业达成交易的成本过高的话,可能这笔交易就做不成了(市场消失),可能一个企业把另一个企业兼并(企业替代市场),他可能会想:能不能把企业定义为市场的替代品呢?结果实际考察表明这个观点似乎是正确的,于是便有了“The Nature of The Firm”这篇经典论文。而Demsetz呢?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在新古典的框架中企业应该是怎么样的 ,在新古典理论中企业和市场的功能有着明显的界定,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Demsetz对企业性质的描述。 那么究竟谁说得对呢?可以说,Demsetz的企业从理论上来说更加完美,它能够完全的融入到新古典的价格理论中去(这一点Coase做不到);但是说到对现实的解释力,特别是在微观层面上,Coase的企业模型似乎更有力量。从微观上看,企业确实是市场的替代品(这时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得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交易费用有变化时);而从宏观上看,企业是市场的互补品(在国民经济中企业的主要功能确实是专业化生产而不是资源配置)。因此,可以说两个人都描述了企业的性质中的两个重要特征,而它们并不是矛盾的。 5.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对企业与市场历史关系的变化的考察也许对我们的讨论有很大帮助。 对“生产”与“配置”的细致考察与比较是必要的。 Demsetz的企业理论似乎有一个悖论:一方面,企业是在团队生产条件下由信息的不完全而产生的一种激励和约;另一方面,信息的完全性提高又会促进企业的扩展。虽然这两个方面属于不同的层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在信息完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真的还会有企业存在吗?或者,信息完全和交易费用为零是两个等价的命题吗?
转自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