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曼昆《经济学原理》,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预期的作用和供给冲击的作用;
1.预期的作用: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与菲尔普斯提出,菲利普斯曲线不是决策者可以利用的菜单,因为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并没有实际效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应该是经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在长期中,人们通过提高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要求更高的工资)来调整到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失业就要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地步;而长期中,失业率将趋于自然失业率;
2.供给冲击的作用:如1974年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涨,美国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引起物价上升和产量减少,即滞涨;由于通货膨胀上升和失业增加相当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以决策者面临更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