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讲新常态,金融垄断必须打破,不打破金融垄断新常态怎么能够可持续?我们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解决,我们要研究中国经济走出去的问题,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中国商品走出去。现在全世界有人有商业的地方就有“Made in China”,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中国人走出去,现在我们到了国外,到处都是我们的同胞,国内的很多朋友忙得不容易见面,结果到了国外可以比较休闲地聊一聊。第三阶段就是中国的资本走出去,APEC会议上习主席再次提出了战略性“一路一带”的建设,我们在中国资本走出去方面具备了条件,不仅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同时也是化解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必需。刚才说到我们产能过剩,我们完全可以走出去,到国外去修高铁拉动我们国内的钢铁、有色和电子产品出口。去年中国汽车产量是二千二百万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一,上海又拍卖又摇号,北京也在限制,中国制造在量的问题上遇到了瓶颈。东盟六国去年汽车总产量只有四十四万辆,我们是二千二百万辆,自主品牌的汽车应该努力走出去,但是走出去特别需要金融改革,特别需要得到金融支持。比如现在三万八千亿的美元外汇储备怎么能用到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走出去?怎么使我们的人民币做到两条,一是国际化,二是上海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我们怎样使人民币在价值尺度上,在清算结算交易手段上,包括在更多成为储藏货币上把它推出去?显然要做的就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入新常态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再三讲的改革,制度创新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创新,我个人始终坚持真正让中国走到新常态,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而且把创新的重点放到金融领域,上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