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价格的差异是需要调整的,现在看到的菜价“基本一致”的现象是经过调整之后产生的。交通越方便的市场价格调整得越快,因为贩运和信息传递的成本低,因此价格也趋同,所以乡镇之间菜价往往达成一致。
“城市、省外的价格基本一致”,是这样吗?不是!
 以今天9.1日的西红柿为例:天津1.2元、石河子0.7元、温州1.7元
                          菠菜:          天津 2.5  元、石河子2.5元   、温州 8.5 元
这是今天的蔬菜价格,因为粘贴不方便我只挑出几种,说明“基本一致”是不确实的,可能一眼望去价格相差不过几毛钱,算算看价差都在10%以上。这是由运输、各地气候等实际因素所决定的,这些成本加进去造成城市城市之间价格的不一致。当然,与过去相比,城际价差小多了,因为运输、通信及农业技术进步多了,造成运输成本降低、价格信号传递更快和蔬菜可以在更多地区更多时间内种植,使地区价差缩小。
顺便回复一下盛情难却的问题:1、讨价还价在任何交易中都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市场中讨价还价不多见?因为买家卖家都有经验,知道平均价格是什么样子,不需要老是讨价还价,而且市民收入水平较高,一次买菜的量又不大,一定的价差很多人也就不以为意了,这是我的买菜经验。大宗的交易肯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2、“ 农民考虑成本和年景”,是我说的不对,我说的农民也包括只卖菜不种菜的人,因为以前我住的地方卖菜的大多是农民所以才这么说。年景和种菜成本当然对价格有影响,他们决定蔬菜商们的收购价格,因此也影响菜价,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影响程度可能有大有小。例如,如果蔬菜商很强势,菜农们没有选择只能低价卖给他,哪怕亏本;如果有几家蔬菜商竞争,菜农们当然会选择出价高的一方,这也是一个反复讨价还价的过程。当然蔬菜商们也促进了均衡价格的形成。3、为什么周边县市价格同步上涨?价格上涨如果是季节原因,那全国的蔬菜都受影响;如果是当地供应源的的变故造成的(比如自然灾害),由于一个地区的同种蔬菜供应源往往一致或十分靠近,因此也会影响整个地区;而周边县市“同步上涨”不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上涨”,因为假如某一县市供给不足造成价格上涨,相邻地区的蔬菜会受价格激励调运到当地,同时拉动其他地区价格上涨,这个过程不是一瞬间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需要讨价还价,不断磨合。不要把讨价还价想的太复杂,买家永远有压价的冲动、卖家永远有提价的冲动,一旦符合心理价位而又无进一步压价或提价的可能,交易就达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 11:16:01编辑过]
winston1986  金钱 +50  奖励 2008-9-1 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