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绩效好坏以及确定经济绩效好坏评价标准的最终决定因素。土地、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根本目的是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解放农业生产力。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本质是一个制度优化与变迁的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做一个制度框架分析,有利于厘清改革的思路和路径,更好地把握改革的重点、节奏和力度,进而为相关政策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我国特定国情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金融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与所有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有权是物的归属权问题,它是一个单一的权属。而产权则是对权利在人们之间分配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它是一组权属关系。所有权回答的是物的归属问题,而产权所要回答的是各种权责利关系的合理配置问题。不断推进产权改革的根本含义,是使人们之间的各种权责利关系安排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活动效率更高,而不是说简单地搞“私有化”。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既契合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也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头像吧:http://www.qqd6.com/
近年来,全国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已经开始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盘活土地资产、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制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一些缺陷,农地金融改革难度依然很大,亟待通过制度优化加以解决:一是农地权能法律法规修改滞后;二是农地确权颁证难;三是农地产权交易平台不健全。加快农地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健全农地产权交易市场和配套措施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