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333 6
2005-08-03

西方经济学认为需求是无限的,从需求曲线就可以看出来,当价格趋近于零,需求量趋近于无穷大。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从现实来看,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都是相对稳定的。即使空气价格为零,也不可能呼吸比现在更多的空气,水的价格为零,也不可能每天用一游泳池的水。此外,吃饭、穿衣、娱乐、休闲,所有需求量都相对稳定,即使价格发生变化,需求量也不可能变化太大。

个人来说是这样,对整个社会来说,需求量就更加稳定。

从经典理论看,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前提上的,只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可能存在。

由此,无限需求的提法是不符合实际的。那么,资源的稀缺性概念也应该相应重新定义。

欢迎大家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4 07:29:00

(西方)经济学里,“want”与“demand”是不同的。want是无穷的,而demand是在既定约束下最大满足want的结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demand一定是有限的。

want是不是有限的(先不谈“有限的want”如何定义、如何观测),是(理论构建)出发点的问题,人们可以假设其是否有限,从而引出不同的理论体系。正如欧几里德几何假设了五条公理,非欧几何修改了这些公理,从而引出不同的几何学。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否建立在“want稳定”的前提上?这里的稳定如何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4 22:51:00

想请问sungmoo, 西经里是否有desire 和need的定义.

另外,餍足点是否可以作为want的极限?或"有限的want"的定义?如可以,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都是餍足点左下方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5 15:06:00
desire基本与want相同。“餍足点”的引入如果能从根本改变上改变经济学体系(主要是各类结论),则引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就是一个次要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5 15:18:00

个人感觉,理论的前设既要有直观性,也要有简洁性。在不影响结论(或者结论没有本质性区别)的情况下,未必“似乎更符合实际”的前设就是更可取的。

我们把地球抽象成一个完美球体,只要不影响我们的理论预测,就是可取的——当然这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就算我们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这仍然是一种理论抽象,我们如此抽象,决定于我们所要构建的理论及所要应付的问题。

经测量,太阳与完美球体相差0.001%(我们可以说这个差距足够小了),但如果相差0.005%以上,就无法检验广义相对论的结论了(水星近日点进动行为)。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纠住细节。但在普通的问题上,把太阳理解成完美球,可能足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6 12:37:00

比如, 在高过餍足点的预算线下, 如何求最大化需求点?

无差异曲线在餍足点处收敛为一个点, 对么? 这显出了餍足点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