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400 11
2008-09-29

       2008年中国有580万大学毕业生,相当于一个香港的人口。这么多的大学生将何去何从。

       郎咸平分析中国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产业定位错误加上教育超前(不应该培养那么多大学生)造成的。中国的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价值最低的生产制造环节,这个环节不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民工可也。而价值创造最高的产品设计、各级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六个环节,却主要是掌握在国外。这六个环节才需要大学生。

      因此解决之道在于产业从生产制造走向其他六个环节。但是中国的企业为什么长久以来大多都没有实现这种转变,始终处于这个最不赚钱的生产制造呢?转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果是郎咸平所说是中国缺乏法治化的投资营商环境,那么是否建立起法治化的环境之后,我们的企业就能自发的实现这种转变呢?吴敬琏老先生长久以来一直呼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厉以宁教授也一再强调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提法最终落实到企业身上,无非也是实现企业从低价值创造的环节走向高价值创造的另外6个环节。但为何这种转变如此的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29 22:18:00

没办法,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30 22:59:00

    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弄了30年

还处于原始资本的积累的时期

            这种产业结构在很长时间内不可避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 07:47:00

中国的出路在于能否向世界推广其13亿的劳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 08:39:00
以下是引用overzenith在2008-10-1 7:47:00的发言:

中国的出路在于能否向世界推广其13亿的劳动力。


你去常青藤吧,至少是“推广”了一个劳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 10:35:00
以下是引用四个id在2008-10-1 8:39:00的发言:

你去常青藤吧,至少是“推广”了一个劳动力。

常青藤---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