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有难度啊,从理论上说,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建筑在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由于其所处历史与时代的局限,在关于资本衍生品市场的具体问题上着墨不多,而推倒美国宏观经济多米诺骨牌的次贷危机以及其后更大规模的“信用违约掉期”恰恰属于这个范畴;
第二,马克思自成一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理论,是着眼于商品与要素市场的,其主要关注点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博弈)所必然引致的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社会大生产的无限扩张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从固定资本更新负面效应的角度研究经济危机的直接成因, 马克思的论断是与当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全社会总资本主要由产业资本家掌控的情况相吻合的,当时社会的核心资源就是产业资本;但是时过境迁,现在金融资产早已成为社会的核心资产,而从美国烧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之火,其点燃的草垛也正是金融市场,然后再扩散到实体经济,影响了投资消费就业,最终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
总而言之,感觉两者划得不是一套拳,如果要写,建议不妨考虑马克思对经济危机作用的论述以及引发的“再司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