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931 33
2008-10-06
价格决定价值量 <p></p><p></p><p>第一节    效用论</p><p>以下证明过程是以某个个体的效用系统为基础的,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效用的比较的问题。以下证明得出的结论适合每一个个体。</p><p>1、定理:任何效用的实现都要耗费时间。</p><p>这个定理把效用论和劳动论结合了起来,因为这个定理,效用变得可以测量了。</p><p>2、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则有:时间最大化原理。</p><p>时间最大化原理:一个人所有耗费的时间倾向于使自己效用的总量最大。</p><p>3、根据时间最大化原理,则有:时间等边际原理和生产率最大化原理。</p><p>时间等边际原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必须使耗费在任何物品或活动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边际效用相等。</p><p>生产率最大化原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努力使每一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最大化。</p><p>4、根据时间等边际原理,则有:生产率决定论</p><p>生产率决定论:任何物品的边际效用是由该物品的生产率决定的。</p><p>证明:</p><p>因为,耗费在任何物品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边际效用相等</p><p>又因为,一单位时间取得的任一物品的数量为该物品的生产率。</p><p>所以,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任意物品的边际效用在数量上对应于该物品的生产率。</p><p>所以,任何物品的边际效用是由该物品的生产率决定的。</p><p>推论:任意单位数量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该两种物品生产率的倒数之比。</p><p>5、根据时间等边际原理和时间的有限性,则有:</p><p>a、一个人实现的效用总量是有限的。</p><p>b、除极特殊的情况(如人的愚昧、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十分优裕的情况)下,时间边际效用大于0。</p><p>c、结合a和b,一个人以时间为边际,形成一个效用圈,圈内的效用必须实现,圈外的效用不能实现。</p><p>根据c,每个人都会达到供求平衡,供为他的时间,需为他的效用曲线。当他的效用圈总是不能达到平衡时,他的生命就会结束,他的效用圈也将随之消失。如,人的必需品(空气、水、食物)的缺失,严重的吸毒症,重大的疾病,甚至是自杀。</p><p>d、一种效用实现的条件是,其最大效用生产率要大于边际效用生产率。(说明:所谓效用生产率就是单位时间实现的效用。)</p><p>钻石和水之谜:水的效用高,钻石的效用低,为什么水的价格低,钻石的价格高?</p><p>水:水的效用高,每个人的效用圈内都必须要水,不管水的生产率多低,其效用生产率都会大于边际效用生产率。</p><p>钻石:钻石的效用低,在很多人的效用圈内没有钻石。只有钻石生产率高到大于边际生产率的人,其钻石的效用才会实现。</p><p>6、根据时间等边际原理:任何物品或活动的效用在边际上最终是下降的。</p><p>证明:</p><p>假设某一物品或活动的效用最终不是下降的,则有:</p><p>该物品或活动的效用生产率总是大于边际效用生产率</p><p>因此,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此人将一直把时间耗费在此物品或活动上。</p><p>因此,此人将一直不停地取得某一种物品或进行某一项活动。</p><p>除非此人的效用圈遭到破坏(如5、c、的极端的情况),这一结论和我们的经验相违背。</p><p>因此,假设不成立。</p><p>因此,任何物品或活动的效用在边际上最终是下降的。</p><p>7、根据生产率决定论则有:价格决定论</p><p>价格决定论:通过交换得来的物品,其边际效用是由其价格决定的。</p><p>证明:</p><p>取得物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生产,二是生产一种产品然后去交换。</p><p>两种方式在耗费人的时间上面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因此,交换可以看作是生产的延续。我们把第二种方式叫做间接生产。</p><p>价格用直接生产的产品表示。</p><p>因此,间接生产的生产率是由直接生产的生产率和价格一并决定的。</p><p>假定直接生产的生产率不变。</p><p>则有,间接生产的生产率是由价格决定的。</p><p>即,交换得来的物品,其边际效用是由其价格决定的。</p><p>8、如果把边际效用定义为价值,根据价格决定论,则有:</p><p>价值是由价格决定的。</p><p></p>第二节             价格(即交换比例)的形成 <p></p><p>    1、交换的原因</p><p>取得物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生产,二是间接生产,即生产一种产品然后去交换。</p><p>根据生产率最大化原理,人们要得到某种物品,总是选择生产率较大的那种方式。</p><p>因此,人们选择间接生产,一定是因为间接生产率高。</p><p>以A为例:</p><p>先假设A通过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方便起见,我们假定他的需要只有葡萄酒和谷物两种。则有:</p><p>       葡萄酒:    Q1 = p1t1</p><p>        谷物:     Q2 = p2t2</p><p>现在再假设,在市场上葡萄酒和谷物的交换比例为b1:b2,至于交换比例为什么是b1:b2先不谈,假设就是这么多,那么,对于A来讲,他可以只生产葡萄酒,然后用葡萄酒交换谷物。反过来也是一样。他可以只生产一种实物,然后通过交换得到另一种实物。假设A在生产葡萄酒和谷物之间可以自由的转换,生产率并不因此发生变化,劳动时间也并不因此受到限制,同时假设交换时间为0,那么,A会怎样决定自己的生产和交换呢?</p><p>假设A只生产葡萄酒,则有:</p><p>               Q1 = p1(t1 + t2)</p><p>P1t1用来消费,p1t2用来交换谷物Q2’,则有:</p><p>               Q2’ = p1t2(b2/b1)</p><p>很显然,只要Q2’>Q2时,A就愿意只生产葡萄酒,否则,A就会拒绝交换,宁可自己生产谷物。因此,A愿意只生产葡萄酒时,应有:</p><p>                Q2’ > Q2</p><p>即有:</p><p>              p1t2(b2/b1) > p2t2 </p><p>即有:</p><p>                p1/b1 > p2/b2</p><p>或:</p><p>                p1/p2 > b1/b2</p><p>所以,只要p1/p2 > b1/b2(或p1/b1>b1/b2),A就愿意只生产葡萄酒并用葡萄酒交换谷物。</p><p>同理,只要p1/p2 <b1/b2(或p2/b2>p1/b1),A就愿意只生产谷物并用谷物交换葡萄酒。 </p><p>推而广之,当A有多种需要时,只要pi/bi值最大,A就愿意只生产Qi,并用Qi交换别的实物。</p><p>但是,这是最理想的情形,现实中并不存在。因为一方面,A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谷物之间,不可能自由的转换,生产率在转换时也一定会有所变化;另一方面,交换时间t0也不可能为0,如果t0用来生产可以得到比交换带来的实物还要多的话,交换就不会进行。</p><p>同样,假设A只生产葡萄酒,并用葡萄酒交换谷物,同时,假设生产谷物的时间用来生产葡萄酒的生产率为p1’,交换时间为t0。则有:</p><p>             Q1 = p1t1 + p1’t2 </p><p>P1t1用来消费,p1’t2用来交换,则有:</p><p>             Q2’ = p1’t2(b2/b1)</p><p>没有交换时,t0用来生产,则:</p><p>             Q2 = p2(t2 + t0)</p><p>如要交换,则应有:</p><p>              Q2’ > Q2</p><p>则有:</p><p>             p1’t2(b2/b1) > p2(t2 +t0)</p><p>则有:</p><p>             p1’/p2 > (b1/b2)(1 + t0/t2)</p><p>或:</p><p>             p1’/b1 > (p2/b2)(1 + t0/t2)</p><p>所以,只要p1’/p2 > (b1/b2)(1 + t0/t2),A就愿意只生产葡萄酒,并用葡萄酒交换谷物。</p><p>同理,只要p2’/p1 > (b2/b1)(1 + t0/t1),A就愿意只生产谷物,并用谷物交换葡萄酒。</p><p>推而广之,当A有多种需要时,只要pi’/bi足够大,A就愿意生产Qi,并用Qi交换别的实物。</p><p>又:</p><p>当p1’/p2 <= (b1/b2)(1 +t0/t2),即b1/b2 >= (p1’/p2)t2/(t2 + t0)时,A就不愿意用葡萄酒交换谷物,而宁可自己生产。</p><p>同样,当p2’/p1<=(b2/b1)(1 + t0/t1),即b1/b2<=(p1/p2’)(1 +t0/t1)时,A就不愿意用谷物交换葡萄酒。</p><p>所以,当(p1’/p2)t2/(t2 + t0) <= b1/b2 <=(p1/p2’)(1 + t0/t1)时,交换就不会发生,A既生产葡萄酒,又生产谷物。 </p><p>我们看到,A生产什么以及是否参与交换,取决于交换比例b1/b2和自己生产情况的关系,随着b1/b2的变化,A会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和交换策略。</p><p>2、交换比例的形成</p><p>杰文斯认为,“两个商品的交换率,是交换后各个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率的倒数。”(史略P152)。杰文斯很细心地观察到了这个现象,但他把原因和结果搞颠倒了。他认为是交换后各个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率的倒数决定了两个商品的交换率,而不是反过来由两个商品的交换率决定交换后各个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率的倒数。杰文斯忘了,各个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是一个主观的量,它随着总量的增加而下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总量把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调整到任意值。常识也告诉了我们,我们对交换比例基本上没有控制的力量,我们只能随着交换比例的变化来调整各物的需求量,使其最后效用程度达到平衡。</p><p>交换比例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上一节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个劳动者是如何根据p1/p2和b1/b2的关系来决定生产和交换的,由于各个劳动者有不同的p1/p2,所以,各人的生产情况和交换情况也不同。如果象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那么,各人的生产情况和交换情况就会完全一致。在此情况下,交换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大家都愿意用同一种实物去交换另一种实物。各人p1/p2的不同,是交换的前提。</p><p>让我们重新回到交换的理想状态,假设生产转换时生产率不变,交换时间为0,各人根据自己的p1/p2与b1/b2的关系来决定生产Q1还是Q2,p1/p2>b1/b2时,生产Q1;p1/p2<b1/b2时,生产Q2。很显然,必须有些人的p1/p2>b1/b2,另外一些人的p1/p2<b1/b2,交换才能发生,如果所有人的p1/p2相等,交换就不会发生。因此,p1/p2< b1/b2的人生产Q2, p1/p2> b1/b2的人生产Q1,p1/p2= b1/b2的人生产和交换不受限制。随着b1/b2的变化,生产Q1或Q2的人数会跟着变化,每个人对Q1和Q2的需求总量亦会跟着调整。但当某个人在b1/b2的情况下,Q1或Q2的需求量并不能满足Q1和Q2的单位边际效用之比的倒数恰好等于b1/b2时,他就会升高或降低b1/b2。很容易理解,只有当Q1和Q2的生产总量恰好等于需求总量时, b1/b2才会停止变化,达到平衡。此时每个人Q1和Q2的单位边际效用之比的倒数都等于b1/b2。</p><p></p>第三节  劳动论 <p></p><p>以下证明过程是以某个个体的价值系统为基础的。以下证明得出的结论适合每一个个体。</p><p>1、定义:所谓价值,就是一个人的时间。</p><p>因为:一物的价值是由我自己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任何别的人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是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取得一双鞋,我要3天时间,你要1天时间,比尔.盖茨只要1秒钟时间。那么,1双鞋对我的价值是3天,对你是1天,对盖茨只是1秒钟!</p><p>又因为:假设存在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马克思劳动论的价值概念),设为T,则有:</p><p>Q=PT</p><p>式中:        Q ------ 使用价值量</p><p>              P ------ 社会必要生产率</p><p>                  T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量</p><p>而对个体来说,则有</p><p> Q = pt</p><p>式中:        Q ------ 使用价值量</p><p>              p  ------个体生产率</p><p>              t  ------个体劳动时间</p><p>    则有:</p><p>                       t= PT/p</p><p>因此,t完全可以通过P/p转化为T。</p><p>又因为:T不可测量,而t非常直观,容易测量。</p><p>因此,将价值定义为t。</p><p>2、定义:所谓劳动,就是一个人的所有活动。</p><p>以前的劳动论,将劳动定义狭隘地局限为生产活动,把生产活动和人地其他活动分开来研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生产活动比人的其他活动于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p><p>3、根据Q = pt,则有:生产率最大化原理</p><p>生产率最大化原理:价值一定时,人们追求最大的使用价值量。</p><p>这点和效用论是相通的。</p><p>4、根据生产率最大化原理,我们也可以大致得出第二节的结论。</p><p>5、补充:劳动论必须要引进效用论,才能证明人们需要的多样性。即劳动论不能证明效用圈的存在。</p><p>6、根据Q = pt,当Q = 1时,则有:t=1/p</p><p>即:1单位物品的价值在数量上等于该物品的生产率的倒数。</p><p>即:物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率决定的。</p><p>7、根据6和第一节,则有:价格决定价值。</p><p></p><p></p>
254824.doc
大小:(62.5 KB)

 马上下载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11:32: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7 11:13:00
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价值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就是考研复习政治的学生都知道,价值的决定是通过社会时间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7 11:18:00
3楼:兄弟,马克思当然没这么说过。这是我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7 11:19:00

3楼:

友情提醒:如果要考研,建议你最好不好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8 18:42:00
有没有高人赐教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8 19:07: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0-7 11:18:00的发言:
3楼:兄弟,马克思当然没这么说过。这是我说的。

你用自己发明的概念论述,别人还怎么好意思反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