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拙稿的摘要,有助于楼主思考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形式,所以贴在这里了。请楼主认真思考。
7、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哥达纲领批判》从劳动者身份角度所作的“按劳分配”阐述、和开篇所作的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阐述,还是《反杜林论》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角度解答辩证法原理的阐述,都未否定社会主义个人既是联合生产的劳动者、又是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的一切关系。因此,许多研究者长期用来否定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含义的两个主要依据,均不成立。
其次,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按劳分配理论,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即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新个人所有制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分配关系。并且,这种带有旧社会痕迹抑或“跟旧社会差不多”、但意义已经不同的分配关系,只体现在直接生产过程的“社会劳动日”的分配关系中,不涉及由个人所有者身份引起的、在直接构成社会生产资料中的不同等份额所可能产生的使用费用方面的关系——这是两种劳动的“计量”分配关系。至于这种分配方式的弊病,将由这一阶段个人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财富的迅速涌流,从而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的不断退化和按需分配的社会生产要求的广泛增长而得以彻底解决——“权力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30
另方面,“按劳分配”理论属于此初级阶段不属于彼初级阶段,即不是作为政治上的过渡形式的工人阶级国有制的公有制分配关系——“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政治国家就消失了”31。既然人类史前时代成就的工人阶级“共同占有”形式,处于“按资分配”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革命转变时期,是伴随“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新社会而生的过渡现象,那么其形式和原则就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总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曾期望这种政治形式创造经济奇迹,但就其目的说来“不是想凭一纸人民法令去推行现成的乌托邦。”32一旦人们再理解“未经无产阶级协助”的社会否定结果所久已展示的、重新肯定劳动者个人所有者身份的社会主义科学原理,充分运用其丰富的主体条件、积极吸取以往社会全部经验而划时代地改变分配为“按劳分配”个人财产,也就意味着阶级和阶级对立条件的消灭、私有制及其国家包括共产主义工人国家组织在内的政治形式的消亡,意味着真正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划时代的社会生产组织——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重新建立、暨矗立其“自由人联合体”生产基础上的人类“真正民主制度”的新社会诞生。
显而易见,在共产主义原意的即“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的工人阶级国有制的公有制形式上困顿不前,泛泛而谈按劳分配、甚至按需分配,而不言及它所隶属、它得以生成、它赖以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关系,即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结论所蕴含的划时代的生产资料含义,是不恰当的(这也是人类社会建设较长期限于社会主义战国时代而不能自拔的原因)。所有制及其分配关系,对任何社会生产主体的个人说来,都首先是指生产条件的关系及其分配关系。人们不正确的理解和近百年来较长期的错误应用,应予纠正。
一个人间喜剧的幽灵,“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及其“自由人联合体”生产基础上的人类“真正民主制度”的社会科学幽灵,在中国-全世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