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阳教授远程访谈录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的各位网友:
大家好!上期名家茶坊我们有幸邀请到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谢丹阳教授作为我们的访谈嘉宾。非常感谢谢丹阳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解答网友们的提问。昨天,谢丹阳教授已经回邮至科研网工作人员处。虽然此次访谈结束了,但谢丹阳教授在回邮中表示很高兴能与大家交流,并期待有兴趣学习高级宏观的同学可以更多利用他的博客讲堂http://zoudingxie.blog.sohu.com/entry/5045040/进行学习交流。
嘉宾简介:谢丹阳,出生于皖南山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2)。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2000-2004年间先后任国际货币基金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Professor and Senior Wei Lun Fellow, HKUST, Jan, 2006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Senior Wei Lun Fellow, HKUST, July 2004 - Dec, 2005
Special Appointment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July 2002 -
Senior Economis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November 2001 - July 2004
Economis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July 2000 - November 2001
Associate Professor, HKUST, July 1998 - August 2002.
Assistant Professor, HKUST, July 1993 - June 1998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ontreal, June 1991 - June 1993
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July 1996 to December 1996.
RESEARCH INTERESTS
Economic Growth, money and banking
SELECTED PUBLICATIONS
Wang, Ping and Xie, Danyang, 2004. "Activation of a Modern Industr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Elsevier, vol. 74 (2), pages 393-410, August.
Danyang Xie & Chi-wa Yuen, 2003.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of Investment with Financing Constraint", IMF Staff Paper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vol. 50 (2), pages 6.
Kongsamut, Piyabha and Rebelo, Sergio & Xie, Danyang, 2001 "Beyond Balanced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Blackwell Publishing, vol. 68(4), pages 869-82, October.
Hongyi Li & Danyang Xie & Heng-Fu Zou, 2000. "Dynamic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Canadi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vol. 33(4), pages 937-961, November
Rebelo, Sergio & Xie, Danyang,1999. "On the Optimality of Interest Rate Smoothing,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Elsevier, vol. 43 (2), pages 263-282, April.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Expanding Range of Consumer Goods and Producer Durabl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98.
(With Shantayanan Devarajan and Hengfu Zou) Should Public Capital Be Subsidized or Provided?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8.
On Time Consistency: A Technical Issue in Stackelberg Differential Game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7
Divergence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Transitional Dynamics with Multiple Equilibria,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4.
Increasing Returns and Increasing Rates of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SELECTED WORKING PAPERS
Danyang Xie, 2003. "Toward a Theory of Asset Subscription," Finance 0303001, EconWPA.
Chi-wa yuen & Danayng Xie, 2002.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of Investment with Financing Constraint," Macroeconomics 0207009 EconWPA.
Resa Vaez-Zadeh & Danayng Xie & Edda Zoli, 2002. "MODIS: A Market-Oriented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Finance 0212001, EconWPA.
Danyang Xie, 2002. "Divergence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Transitionla Dynamic with Multiple Equilibria," GE, Growth, Math methods 0210002, EconWPA.
Sh
(With Ping Wang) Real Effects of Steady Inf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Labor-Market Search Frictions: Might Mundell-Tobin be Right? Preliminary version available.
Mandatory Subordinated Debt Facility to Jump-Start Commercial Lending to SMEs, Early stage.
谢丹阳教授远程访谈实录:
chenwei0107:谢教授,您好!中国股票市场2008年前期走势如此低迷,您认为对于资本市场,政府如何治理,才能尽量避免股市的剧烈波动;其次,中国目前通货膨胀剧烈,事实情况可能比统计的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有些什么对策,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各种风险?
谢丹阳教授:2005年上证综指触及千点后出现大反弹,体现了理性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及对股改及经济发展的信心。但反弹逐渐吸引了众多非理性投资者。股市于07年明显出现大量泡沫。大幅调整势在必然。美国次按危机使调整来得更早更猛。若要避免股市的剧烈波动, 政府能做的无非增加市场透明度、打击内幕交易、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同时,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应当更为透明,避免使政策本身成为波动之源。但是,不论政府政策如何,股市波动是永存的事实。投资者应充分把握自己的实力,量力而为。
治理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本轮通胀有多重原因,包括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我国经常帐目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巨额盈余,还有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过去几年房地产的火爆。商业银行在经济整体过热的环境下应保持清醒,在处理贷款时对抵押品的估值应当比市场要相对保守,对所贷项目的发展前景应避免过于乐观。一定要把握贷款质量并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大趋势,才能在经济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
艳阳天: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表现为特有的分级财政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乃至地区的不均衡发展,请问是否有一种普遍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研究这种特点下的宏观经济?
谢丹阳教授:对我国特有的分级财政特点我没有特别的感受,不予评论。财政分权理论以及有关美国方面的实证探讨见 Xie, Zou, and Davoodi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9)。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乃至地区的不均衡发展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部门间的产量及劳动转移见 Kongsamut, Rebelo and Xie (Beyond Balanced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1)及所引文献。
-----------------------------------
baby8962:谢教授您好,我正在作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论文,我想请问,中国的各种经济曲线看起来如同若干年前的日本和韩国,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成为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的翻版么?
谢丹阳教授:中国经济增长的论文已太多。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异同经常见诸报章杂志。如一心要做,希望你能多挖掘各省市数据。决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总体数据上。
-----------------------------------
baby8962,欧怀琳:谢教授您好,想请教您,香港的经济学的学术地位如何,您觉得如果想寻求一个好的学习地,去香港读经济学的博士值得考虑么?相比起欧洲如何?非常感谢。另,我想问一下您觉得香港目前经济学水准最好的是那一家大学呢?或者说哪一家的某个项目最有特色?
谢丹阳教授:香港经济学整体地位在全世界各大城市中排名应该能进入前20名,但单个学校而言还不甚理想。香港科大经济系最佳排名曾达全球第37名。最近痛失几名教授。受命于重整期,我作为系主任深感担子很重。我深信将会有一批人才陆续加盟香港科大。毕竟,香港科大是读书做研究的理想之地。
-----------------------------------
lewjhon:第一,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现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是否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理论来解释在中国大陆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第二,您如何评价当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体系?按照您的理解,未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哪些领域更有希望做出突破性的进展?
谢丹阳教授: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并不构成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威胁。说穿了,我国这么多年的发展正应验了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不论是引进还是原创)、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只不过我国采用了渐进的改革,通过试错法避免了东欧及前苏联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动荡。改革之路还将继续,我们下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关注弱势群体。稳定及可持续的增长是大前提。
未来宏观经济学发展方向在于进一步充分利用日趋丰富的微观数据,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尤其是包含金融业在内的数理宏观模型,以研究各项宏观政策的利弊。
-----------------------------------
Lijingwu:第一,中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形势下,基尼系数达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在宏观经济学中,这种基尼系数对宏观经济变量会如何影响,比如经济增长等,现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否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第二,在融入全球经济后,经济,比如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方向和所依靠的手段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谢丹阳教授:第一,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方面的关系错综复杂, 文献众多。比较新的文献有MIT PRESS 2003年的论文集,由 Eicher and Turnovsky 编辑。第二,在融入全球经济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方向将是进一步拓宽外贸市场,在巩固原有贸易关系的前提下以开发新兴贸易伙伴作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全球化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引进新技术、新思想、新型管理理念及架构。由此而带来的增长在我国金融业不断改善的环境下迟早会带动内需,促进又一轮增长。
-----------------------------------
不爱洗澡的鱼:美国泡沫导致美元贬值,进而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很大压力.中国和美国的宏观经济存在联动影响,您认为是否联系的关键在于汇率或者说出口吗?这种跨国间宏观经济的研究目前是研究的新领域吗?作为中国应对这种国际宏观经济影响有什么重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谢丹阳教授:跨国间宏观经济的联动可能通过多种渠道。直接的比如贸易及资本流动,间接如投资者及消费者信心之互相影响等。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当然,亚洲金融危机及全球化使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
-----------------------------------
Tasteconomic:请问谢老师,您在构建动态经济学模型的时候,有时必须涉及很复杂的数理推导过程,才会得到最终的结果。请问这时,您是自己用笔推导的,还是借用数学软件的符号运算功能解决的呢? 在国外,一般都会用哪种方式呢(笔算或交给电脑)?
谢丹阳教授:我都是自己推导。借用数学软件的符号运算功能有时可能会省些时间,但得到的表达式常常将不同经济含义的各项混在一起,不太理想。
-----------------------------------
hailang0713:第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经济学者您觉得这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哪些方面的独特研究领域?第二、回首30年的改革历程,好多经济学人提出了改革的种种不利效应,请问您认为怎么处理“继续推进改革”与“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您是否同意“应该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在改革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提法?第三、就中国目下的经济形势而言,您认为继续实行货币政策是否能起到关键作用?还是应该加强财政政策的力度?
谢丹阳教授:很遗憾,我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贡献至今接近于零,不敢妄议其他经济学人的提法。但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比如财政、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确有改善。我在国际货币基金工作的四年中曾协助为中国政府培养这方面的骨干200名。
理论上而言,收紧财政是治理经济过热的重要手段。但在目前的追求和谐及灾区重建的大环境下,收紧财政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
-----------------------------------
hailang0713:向您请教一个关于增长理论的问题: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构造了人均产出函数:y=f(k).其中k理解为人均资本占有量。对于k我有几个问题向请教: 第一、新古典模型中劳动力数量与人口数量界限模糊,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区别本身对研究无关紧要还是充分就业假设的需要抑或是国内译文有误?这样就引出了一个关于k的问题:k是以劳动力数量还是以人口量作为基数来处理的?如果将其看成是资本—人口比会有什么样的结论?第二、人均资本占有量如何在我国国内所公布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资本份额和劳动份额份怎么确定?两个理论性很强的问题,谢谢您!!
谢丹阳教授:第一,并非译文有误。在研究长期经济增长时,可以假定劳动力数量与人口量之比为一常数。 第二,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通常估计某个起始点资本存量,然后利用投资积累及折旧方面的数据。中国的情形见邹至庄(Gregory Chow) QJE 1993及龚六堂和我于《经济研究》2004年的文章。
-----------------------------------
嶸吾声:第一,人民币对美元在不断的升值,现在已经破7,在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下一步您认为我们应该实行一个什么样的相关货币政策?要是继续升值的话,那大概是多少对我国的经济最有利?谢谢!
谢丹阳教授:人民币快速升值将重创出口业、影响就业。我国出口厂家需要时间进行整合,提高定价能力。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前提下,加息会进一步刺激人民币投机行为。央行唯一的做法就是上调准备金率。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应适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规制及防范及对资本流入及流出的疏理。人民币兑美元的均衡值不是中国一方的事,与美元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
-----------------------------------
农家小民:近年来能源价格不断走高,您认为其主因是国际资本投机的原因还是供需变化的原因?未来能源会不会持续走高?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增长最快(也是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能源价格走高会造成哪些负面作用,人民币升值对平抑国内能源价格是不是有正面作用?
谢丹阳教授:供需变化及地缘政治为起因,但不等于说国际资本投机为辅因。近期石油价格大幅飙升的主因我认为是国际资本投机所致。当然,如果美元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石油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70年代能源价格的两次危机被认为是导致80年代初美国出现滞涨的主因之一。
人民币升值对平抑国内能源价格有一定正面作用,但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
Remlus:请教谢教授,由aghion&howitt他们提倡的熊彼特类模型声称可以将创新和资本积累放在同一个框架内,为什么很多学者对它评价并不高呢?现在经济增长是不是都在研究最终的决定因素,比如制度、文化等等,以前以技术进步以及资本报酬不变为主的内生增长理论是不是已经dying了?谢谢。
谢丹阳教授:Aghion and Howitt 的模型太繁琐,不容易加以讨论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作 Calibration 就更不易了。总的来说,内生增长理论已过它的全盛期。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cenet.org.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10&ID=396661&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