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187 0
2010-05-11
问:这样看来实习经历在职业道路上实在是很关键,那么关于使一个实习经历的价值最大
化、使自己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  在实习期间  其实每天学的不是那么重要,当然如果是你 full-time 前的那个实习,或
者你已经决定在这个领域里做下去,那么积累很重要,但之前的实习更多的只是尝试和了解
一个新的行业新的东西,要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工作以后才能够发现你是不是喜欢这项工
作,喜欢一个工作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做实习生时,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踏实,做事一定
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当然互补的一点是做事不要太注重细节,适合的做法是学会努力从一
个大的背景下, 一个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或者经历。 这可能就是实习区别于全职工作的地方。
做实习生,应该努力去了解一个更全面的图景,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用顾忌太多,比如
可以选择和公司里不同层次的人聊,从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开始。另一点,就是要多听别人
给自己的反馈建议,主动去问别人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自己的一个相关经历是当
时在项目组内开会时,分派项目,我只记下了自己的任务,但之后别人给我建议:最合适的
做法是同时记下其他每个人的任务。因为做实习生,总是该及时出现在需要人手的地方,应
该牢记各人负责的部分,以备不时之需。次之,这种记录对你了解各种职位的职责也是很有
好处的。这个例子就体现了刚才说的三点,要有全局意识,要主动,要多征求别人的建议。  

问:你的求职经历应该算是很成功的,那么关于求职和实习申请,有没有一些 TIPS给师弟
师妹?  
答:  我就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吧,关于那些简历、面试技巧,市面上的书已经够多的了,不
必我在这里多谈了。从基础来讲有些课程一定要学好学扎实,比如会计课和公司财务课。另
外就是要利用可能的机会做实习。我在本科时也和大家一样,想到咨询、投行,想到里面一
- 2 - 2006 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
些刺激的业务,会很兴奋,很想试试看,多尝试肯定有好处,丰富的实习经历总会是优势。
实习的信息,也主要来自公司网站和一些 BBS 上发布的消息。英语也是关键。面试是可以
准备的,我觉得那真是一个体力活,准备很重要,比如你需要每天看市场。不能否认那些面
试失败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准备不充分。应对面试需要方法,针对那些开放性的时事
问题,对于有些问题你很可能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观点,那么就把别人的观点说出来好了,
但是需要有一个观点。其实面试最关键的还是要自然、真诚。我承认在一开始那些关于求职
技巧的书给过我很大帮助,包括很多比如一个问题怎样回答等等技术性的问题,但到后来就
不再是这样,慢慢地你的实习经历变得很重要,很多东西变成一种自然的流露。其实找工作
就是一个在短时间内互相发现的过程,彼此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

问:这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艰难的时刻?或者是特别为难的选择?
答:  有,还有有关工作单位的选择。当时摆在面前了除了雷曼的这个去东京做公司战略咨
询的项目以外,还有去高盛投资银行部做实习的机会,几乎我周围所有的人都劝我选高盛,
而你知道我以前也有投资银行部的一些相关的实习经历,这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而且是
高盛这样的公司,我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新的东西。说到底,现在只是在做
实习生而已,以后还会有选择的机会。从现在看,这个决定是做对了。但当时在东京时,因
为对当时做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一时非常矛盾,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这算是个艰难
时期。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庆幸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在东京的这一段经历也有很多
当时没有意识到的价值,比如了解到各部门的工作环境,又比如因为东京是亚洲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交易市场,身在其中对熟悉市场和其中的主要人物是有帮助的,这些都是后话。

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本硕 6 年一路走来的感想吗,包括给师弟师妹们的建议?
答:  和大家一样,在大四的时候面临工作、出国、读研的选择,当然没有别人告诉你该怎
么选,迷茫的时候可以问别人,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自己来做。大四的时候还是比较盲目的
当然研究生本科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两年的时间让你想清楚很多事情,让你明白你自
己想干什么。本科毕业时因为还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所以选择读研。读研让我有时
间经历一些本科没有做的事。比如实习、比如各种学校间的交流活动。这对拓宽视野、增强
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很大。例如参加 OVAL,FACES  等等一些活动,让人有机会走出去,
你一直呆在商学院可能接触到的东西不出经济这个大圈,但出去以后又是另一片天地,你了
解到很多政治、文化方面的新的知识。对于本科四年,一句话,要好好利用,永远不要浪费
时间。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可能都有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值得做的事,也许去实习、也许去
考 G、T、也许选择去多陪陪父母、也许选择去多读一些书,这都值得去做,唯一一点是在
决定去做什么的时候要记得不要浪费时间。求职上就要争取早点找实习,找到自己适合作什
么,使自己更快的成熟起来。所谓成熟就是做事得体有分寸,知道什么场合作什么事,有独
立判断能力,关键时刻可以控制住自己,有自己的原则。

问:最后想问的一点是关于行业的选择,现在投行是很多商学院学生的最高职业梦想,你
怎样看待这一点,你觉得事实上是不是有其他行业也是很有意义很值得去尝试的?
答:  对。关于行业选择,我有一个看法是,我们同学里有志于创业的太少,当然这受种种
因素的影响。我认识的一位印度女生她就有自己的一个二手点,虽然是很小的事,但是她有
这个创业的意识我觉得就非常好,可以做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其次,在金融领域,金融创
新等一些金融工程的研究工作让我觉得是很有价值很值得去做的事, 你可以真正去设计一些
金融产品,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 3 - 2006 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
Business Is About People
——李妍采访稿

被采访人:李妍
采访人:   Grace Wang

被采访人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   本科 GPA 3.8 / 4.0
实习背景:   曾在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中国银行 BoC,美林证券 Merrill Lynch 实习
申请公司:   共申请 18家公司,11家为投行和商行(集中于 Sales&Trading)
其余为咨询公司,BP,GIC 等
被录取公司: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新加坡ZF投资公司 GIC
最后选择:    Morgan Stanley Fixed Income Division (Hong Kong office)

写在前面
早就听说李妍师姐是个大牛,却从未亲自与她好好聊过,心中不免疑惑:这个外表看上
去如此可爱却又 professional 的师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会不会像很多牛人那样让人敬
畏呢?然而这些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简要的寒暄之后我们随即进入了愉快的交谈,我这才
发现这个师姐最具魅力的地方:亲切而不失干练,幽默却不失稳重。两个半小时的访谈很快
就过去了,其间笑声不断。我想,用气质两个字来形容她已显得过于苍白。访谈结束后,我
不由得对自己说: “只有这样气宇不凡的人才能进 Morgan的 FID。 ”

采访笔录
W: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和投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L:其实我在进大学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投行,最多知道商业银行。我是从大二开始听说
投行的,当时知道美国有三家投行很不错,就想将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投行工作。不过当时
只知道 IBD, 还不知道 Sales&Trading (S/T) 。 虽然在中行实习的时候也知道有 Trading Floor,
但是不知道 S/T 是干什么的,只知道那里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很辛苦,没觉得 S/T很好玩。
具体了解 S/T 是在大四以后了。

W:现在有很多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都会经历一个迷茫的阶段,没有很明确的职业生涯
规划,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L:Everybody 在清华都会迷茫一下,如果你没有的话证明你还没有真正进到清华里来。其
实大家基本都会在大二的时候考虑一下是出国还是找工作, 比较好的情况是很早就定下来出
国还是找工作,但是也有些人没有想好,就两边都准备。其实你要想好这是一个 balance,
两边都准备本身也是一种 experience,但是这样做压力很大,比如你可能在准备寄托的同时
也在做实习、准备找工作,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经常会在某一方面受挫时就
放弃而去做另一方面,但是实际上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做什么更好。我的建议是,大三还是要
去找实习,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喜欢去工作,Business is about people,先去看看自己是不是喜
欢跟人打交道,如果不喜欢的话还是去做研究好。我当时找实习很难,总是受挫。其实开始
的起点不要太高,有份工作就先去做,体验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在外资干,中资也是这样,都
- 4 - 2006 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
要去试一试。其实我觉得清华学生从智商来讲做 research 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适不适合
做 Business就不一定了,你可能跟人打交道不是很舒服啊。或者说不喜欢 Business 的环境。
还是要去试一下,试过以后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