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923 1
2010-05-11
W:Why Ibank?Why S/T?
L:我在大四之前一直觉的咨询很好,所以大四的时候就拼命到各大咨询公司去做,其实现
在看来也没有必要,如果喜欢咨询的话去一到两家也就足够了,去多了的话边际效用就会递
减很快。开始我是想一定要去咨询做,就想每个公司都试一试,这样就能知道每家公司的
culture 怎么样,后来等大四在 BCG做过之后觉得咨询离 finance 太远了,而且所有人都可以
做 consulting,在咨询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很牛的人,学生物的啊,学计算机的啊,没有竞争
优势。我本科的时候基本没有进投行实习的机会,所以没有试过,但还是想去试一下。人就
是这样,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做选择,我在研究生申请投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去哪个
部门,IBD,S/T,Research…这个时候就要多跟师兄师姐聊聊,看看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
毕竟 summer intern 就只能去一个部门。总之我觉得在选部门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信息,去
一个你最喜欢的部门。我当时听大家说的时候觉得 IBD 确实很不适合我,面试的时候也是
被拒得一塌糊涂,看来我是真的不适合做 IBD,呵呵。后来在 Merrill 做了之后觉得还蛮适
合、蛮喜欢的。基本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很早之前就决定去做哪个,因为有可能会错过其他
机会,但是在找 full time 之前的半年一定要明确自己要去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部门,这
样找 full time 的时候才能准备得比较充分。其实我是不建议找 full time 的时候海投,那样的
话对自己、对公司都不是很负责任。我当时找 full time 的时候投行申请的全是 S/T,IBD一
家都没有投,不想再被拒了,呵呵。

W:能不能以你的了解和感受来比较一下 S/T和 IBD?
L:其实没有任何东西绝对好,S/T 相比 IBD利弊都有。好处就是工作时间短,挣钱也不少,
而且还有可能挣大钱,比如做 trader,呵呵;还有一点就是你能紧跟全球市场,你就会觉得
在很年轻的时候 almost stand at the centre of the world,你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发生的
大事,对将来从政之类的都很有好处。不好的方面一点是压力比较大,对 mental toughness
的要求再怎么高都不为过,因为你随时都可能亏很多钱,随时都可能被 fire,遇到经济危机
大家可能都被 fire,这些都是很 unstable 的;第二点就是 career path 比较窄,尤其是做 fixed
income,不太跟公司打交道,equity 还好一点,所以你不会像做 IBD 那样和公司的 CEO、
CFO 打交道,所以不会太深入公司内部去了解公司的运作,所以 3 年 5 年做下来,你可能
了解更多的是在金融产品、金融市场这块上,但是与 Corporate Finance离得很远,所以将来
想转行去做 Private Equity、商行的 Loan、公司里的CEO的话,竞争力都不强,不是因为能
力不行,而是因为积累的 experience 不 match,所以 S/T 的人出来还是在金融市场里干,或
者转到 buy-side,也有的人自己出来开个 hedge fund,还是在这个圈子里。但是也不是绝对
的,比如干了两年觉得不合适去读个 MBA再转行也未尝不可。S/T 主要是 industry比较窄,
主要集中在 finance,IBD将来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业,去 telecom之类的啊都有可能。做 Sales
的很多人将来选择给 private client 做 agent,而不是 public client,life style 会好很多。做
financial market 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停的 learning,这个市场变化太快,我现在年轻还
可以,要是到 40 岁的时候再出来个 CDS、CBO还要学,你不学就会过时。每个工作都有它
的利弊,还要看个人的性格、兴趣,和将来的发展。
总体说来 S/T 对承受市场压力的能力要求都很高,但具体到各个职位还是略有不同。
Trader 只要能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而 Sales 难就难在你不仅要让自己顶受住市场压力,还
要保证不要让自己的 emotion 影响你的同事,特别是你的客户,如果你给 client 打电话,让
- 5 - 2006 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
client 觉得你都对现在的市场没有信心,那就完蛋了。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即便你
的 performance 在公司里很失败,但是只要你周围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失败或错误而受影响,
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如果 trading floor里有一两个心理很差的人,遇到大的市场波动(比如
油价涨到了多少多少) ,他在那里心神不定,或者他打电话给 client 的时候都不是很理性了,
那周围人都会受他影响,就不能让这种人来做 S/T。

W:谈谈你在这几家公司的实习感受吧。
L:我是大二去的 BoC,当时的感觉就是可以早一点接触金融机构,知道金融是做什么的。
金融是属于 economics里面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领域,我之前也不是很有概念,BoC 的实习就
是让我知道了 finance 是做什么的,不同部门都是做什么的,有做存贷款的,有做资本市场
部销售交易的……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和他们相差太远了,当时他们干什么我都不懂。还有一
点就是觉得 S/T 风险太大,  稍不留神就会亏钱。当时也没有想就在 trading floor工作。然后
是大四在 BCG做了大概两个月。说来很有意思,在那之前我本来在 Accenture 做了一个月,
后来被老板骂得受不了就辞职不干了, 带着在那里极其惨痛的教训转到BCG干, 所以在BCG
表现的还不错,基本上知道了怎么在一个 team里面合作,怎么跟你的老板 deliver东西,这
些都很重要。当时最深的感触就是,最好在实习的时候多跌一些跟头,多被骂一些,除非你
以后很想留在这个公司,否则不会有很大损失,但是如果你在 full time 犯了致命的错误,你
就会被 fire。所以我现在还是挺感谢 Accenture 的,虽然当时觉得那个老板要求太严格。在
咨询实习主要就是知道一个咨询公司怎么运作,team 之间怎么配合。做实习最好的经历就
是让你学会低调做人,因为你一直在做 supporting work,看不到自己很明显的 final delivery,
所以在清华呆惯了的人会有一点被人摆布的感觉,觉得受压抑,但是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学会
了在社会上低调做人,这点对于刚从清华出来的学生还是蛮重要的。我当时也考虑过大四毕
业要不要留在 BCG 做,但是我个人觉得 reputation 很重要,认为已经推研了就不能再找工
作,这是没有去 BCG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去过投行还是觉得不甘心。后
来上了研究生,觉得咨询也去过,商行也去过,保险也去过,就投行没去过了,所以应该去
投行看一看,这样找工作才比较好抉择。申请投行的实习竞争非常激烈,甚至相比 full time
竞争更加激烈,因为 position 很少,竞争的人很多,而且各路牛人全出来了,我当时是 totally
out of mind,beyond my expectation,感觉清华的学生也没有很强啊,北大,甚至对外经贸,
很牛的人都有。那一番折腾也是跌了不少跟头,不断被拒,再面再被拒,但是这个过程当中
一定不能失去信心,现在看来这点非常重要,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因为你会发现每一
次被拒都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时候除了 Morgan来的太晚,Merrill 是我面的最后一个,前面
的 Goldman、HSBC 之类的都把我拒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如果我要是第一个去面 Merrill,也
会被砍掉的,呵呵。其实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 trial and error,不断地试,犯错误,
然后再试,没有人一上来就什么都行的。找 intern 的时候把各个行都试一遍,这样历练得也
差不多了,找 full time 的时候就会好很多,这是绝对的。但是我不主张投 100 家公司,把前
99 家都面一遍再去最后一家。在 Merrill 做完之后我觉得 S/T 蛮适合自己的,至少 start up
从 S/T 做起很适合。

W:说说你找 full-time的经历吧。
L:以前也听过很多人以前找工作的故事,事实上就是你越清楚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公司和自
己的实力,越对后面的面试及 offer 的取舍有好处。最开始的时候都要去听一听宣讲会,找
公司里的人聊一聊,做一些 preparation 的工作。我觉得要想找到好的 full-time 的工作,提前
半年准备不算早,提前半年开始思考自己想去那里,搜集公司的资料,了解公司文化和自身
的性格特点,虽好能找公司的人聊一聊,最好不同部门的人都聊一聊,当然这也得看手头的
- 6 - 2006 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
资源,不过经管的学生现在越来越 open,这些应该都不是什么问题。多听宣讲会,上公司
网站, 看一些书, 读一读 career guide。 我当时在实习之后给自己列了一个找工作时的 priority,
时时提醒自己。很多人在找工作遇到困难挫折时感到很 frustrated,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
道自己该干什么,所以最好趁你还没有开始找工作比较 rational 的时候就想好自己的 career
goal,弄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最想去的工作是什么,如果去不了,去一个什么样的也还
不错。然后列出自己比较 care 的东西和不太 care 的东西,比如有人 care钱,有人 care 公司
名字,有人 care location,有人 care training,你肯定会有一个排序的。这样对后面的面试和
offer 取舍都会很有帮助,不然面试铺天盖地来的时候,你肯定会想不清楚的。我是在 9 月
中旬 summer intern 结束时写了大概这样一页纸的东西,不时拿出来提醒一下自己。这些东
西在你找工作过程当中要一直贯彻下去,会非常有好处。你也可以在开始的时候跟你的朋友
聊一聊, 告诉他们你是怎样想的, 然后在找工作时你的朋友们就会提醒你, 帮助你calm down,
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在每时每刻都很理智。
然后就要开始做一个 timeline,把公司的宣讲会和 deadline 都清楚列示出来。很多人在
找工作时都出现过错过 deadline 的情况,如果换作我是那家公司的 HR,我也绝对不会给你
second chance,因为这体现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 attitude 有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你自
己 manage 的能力很差。我认为很多东西是不可以找 excuse的,错了就是错了,下次不犯就
好了,但是不要在你犯错的时候拼命跟人家找借口。这点一定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deadline,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你越去狡辩就越毁形象。 其实类似的错误我也犯过, 比如 online
test 没有按时做,错过了申请的 deadline,建议大家多从自己失败的例子里面找经验。我一
般是提前一两星期就投了。
有了 time table 之后就开始投 online application,每一部分都要很耐心的做。时间分配上
要安排好,给自己一个 priority,每天把多长时间放在投行,多长时间放在咨询,否则到后
面你会发现时间永远不够。我当时把 3/4 的时间都给了投行,所以咨询也没太上心,后来被
拒也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受。
当你把所有东西都安排好时,心里就会好很多,千万不要抱着所有 offer都要拿的心理,
那就完蛋了,因为在面试的时候你会不由得流露出 aimless,这些东西面试官一听就会听出
来。
还有一点,就是尝试着尽量从公司里面那些 professional 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些东西
是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的起来的,观察他们打每一个电话,每一次开会,尤其是在实习中遇
到很大冲突或者跟客户开会遇到矛盾时, 看他们是怎么考虑问题、 处理问题的。 多跟他们聊,
毕竟学生考虑问题和 businessmen 是很不一样,最起码他们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是出于利益最
大化,他们很看重机会成本,看问题比较长远,并且能看到 potential lost and opportunities。
尽量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感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11 21:20:06
谢谢分享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