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837 9
2015-06-19

垃圾论文”的另一种看法
2014-2-23 11:39


“垃圾论文”顾名思义是垃圾,litter,rubbish,为科研人员所不齿。但是我想从另一个方面去阐述一下“垃圾论文”,并不是要为“垃圾论文”翻案,是想为大家开阔一点思路,算是抛砖引玉吧。

首先,有个事实要说明,就是目前国内判断论文是否“垃圾”,多根据期刊的级别和影响因子来判断。目前,我们对于期刊的判断仅限于个人和业内的主观分类,没有评价法则和标准。有的人认为某个期刊是垃圾期刊,上面的论文自然也不会去看。根据期刊级别判别论文质量就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1)在高级别杂志上刊登的论文不一定就是高质量论文。眼前闹得沸沸扬扬就有日本美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杂志上的事情;(2)在低级别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不一定就“垃圾论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典论文也不是全都出自CNS。竺可桢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也是1972年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之后被《中国科学》所转载的。

还有两个方面要说明:

(1)“垃圾论文”与学术问题没有直接关系

有的人可能认为垃圾论文多写作不规范,甚至存在学术不端之嫌。完全没有学术问题是不可能的,至少写作不规范也是学术问题。但是至少我认为顶尖杂志上的学术不规范也存在,而且负面影响更大,一旦顶尖杂志出现学术造假,对整个专业领域都有巨大影响,这是由其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学术问题只与学者个人的素养有关,与杂志等级无关,“垃圾论文”不是低等级杂志的专有。

(2)“垃圾论文”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初级阶段有贡献

老师常说,学校就是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每年都会有新学生进来,而大家培养的具有独立科研思维和规范写作能力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是流水的兵。新来的学生写的第一篇论文基本上都是在照搬别人的思路,在逻辑思维和写作规范上不尽合理。这也是大多数科研人员走的道路。大家可以去检索大牛们的论文,都是从发低级论文开始,一步步走向高级别论文。这是科研能力、学术思维和写作技巧不断提升的过程。当然现在有的学生第一篇就是SCI甚至CNS,这样的例子多出现在生化领域,我归结于课题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不是学生自我探索和成长的一般结果。

个人看法,请勿骂街!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9327-770128.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李建国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19 16:19:01
说的不错,英雄莫问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9 18:03:23
说的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9 19:18:46
我觉得“垃圾论文”分为两种:一种是质量不高的论文,作者实在水平有限,只能写出在别人看来质量不高的论文;第二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的论文,这种论文反应了做学问的功利主义和浮躁心理。而后者才是学术界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9 19:39:06
垃圾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10:57:35
贝克街221号 发表于 2015-6-19 19:39
垃圾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辩证地看,有其存在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