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营医院老骗人,因为它不骗人连房租都挣不够,一个病人叫120急诊-----救护车司机、担架手、出诊医生、护士、救护车、所用设备-----进医院接诊医生、护士------常规检查(心电图、B超、放射科、检验科医生、房租、医疗设备)----处理措施(药品),假如上述环节8小时工作时间只为一个人服务,按社会平均工资算,一个患者占用这么多人劳动,那他该付多少费。如果是重病号需要的人力翻倍,但收费是一样,所以这就造成某些民营医院挑选病人,小病的没病的他们留下,有重大疾病他们是不会碰你的,让你赶快走。但有时候有没有重大疾病也不是那么好判断的,因为感冒症状有可能是感冒也有可能是艾滋病的前兆。同样的症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病因引起的。所以有时候他们有时候也会阴沟里翻船吃不了兜着走,如果能够轻易判断某个人的病情重不重好的医院早就被他们竞争垮了,因为百分之九十都是轻病号,他就挣最好挣得这大部分,技术含量最高,成本最大的直接推给大医院。减低成本的方法那就只有将上述人士和设备充分利用,那只有患者排队,排队与高成本之间选择,最好的医院还那么多人排队,从侧面反映了能享受最好医疗的人多。无论什么好的东西都有人排队的,要是价格被抬得高到离谱也不会有很多人排队去挤的。限量版的豪车没几个人买得起所以就不用排队。还有一个原因医疗价格都差不多,如果不幸出了意外同是一条命在小诊所与在大医院得的赔偿是不一样的,而去大医院的风险反而更小,那为什么不去大医院了。所以民营医院要想成功必须得走高端路线,不是走高端路线的民营医院背后肯定会在其他地方把钱挣回来,不然它存活不到现在。医生的收入高,不是所有医生收入都高,社会总的医疗成本减去成本除以所有医生护士总数才能反应这个行业的情况,无论哪个行业中最好的收入都应该高,一个地方不分白天黑夜的忙收入高是正常的,即使它是卖白菜白天黑夜不停的卖,收入也会高,所以不要心理不平衡,它只是赚了你卖白菜的钱。
再说说人事,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有编之人退休后收入福利会好一些,但这些都是医院自己给,财政补贴很少。所以这不是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优越的地方,民营医院也可以给职工同等的待遇以提升竞争力,只要他们老板愿意,所以整体来说编制只是管住医生要以公职人员来要求自己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如果给诊所打工凭什么让你打,让你骂、让你杀。也许你会说多开一点高档地方让有钱人去高档地方,我不去对我就没影响,其实未必因为取消事业编,流动性就会增大,去工资高的地方,低端贫穷的地方就会沦为新手练手的地方,一旦有成就去给富人服务去了,一般的人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收入低的地方没人待政府接手提供基础医疗不盈利,给基本工资干多干少一样,大家可没积极性为你服务,整天要么无所事事,要么整天忙着拍领导马屁。你想去低端的也没有位置,其实无论怎么改医疗这个行业至少要平均社会工资的,不然你凭什么要求别人节假日不休,24小时在岗,随叫随到,三更半夜起来为你服务。就不说什么学习成长时间长,技术含量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等等之类装逼的话了,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难处。
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不在医院,也不在患者,而在法院,因为法院的法官怕别人去找他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他们不是依据事实,秉公判决,而是和稀泥出现大闹大赔,小闹小培,不闹不赔,变相鼓励人人都去医院闹。如果依据事实秉公判决患者不用闹也能得到赔偿,又何必去医院闹,出差错要赔偿,那个医生都不敢掉以轻心,也能保证医疗质量。
医院多了之后必将出现竞争,竞争就一定让产品价格降低?那是建立在你知道怎么判断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的。现在老百姓医疗知识基本为零,被江湖游医都能骗得团团转的人,准备好怎么判断某个医生给你讲得是不是对的了吗?还要竞争抢医生,在什么都能炒出天价的环境里,特别是优秀的外科医生,将会天价拍卖每年只为一个人做一次手术的机会。有本事没本事的医生都会打广告炒成神医,广告成本当然是患者买单。现在医生也在争取出名(如晋升更高的职称),但成本却由年轻医生买单,因为高职称拿奖金的系数会更高。竞争的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中国人成为医生的成本更高,连街边小吃的秘诀都不随便外传的情况下,你觉得到时候老医生还会耐心教导年轻医生?不但不会教还会千方百计压制下面的医生,以减少竞争对手,那时候可能不光要像米国一样要成为医生至少要读到博士,历经磨难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到时候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医生速成班了。怕是读成烈士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医学技术像驾驶技术一样不能光靠读书学习都能成功的,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要经过见识病例,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并对书本理论知识理解对接,并争取取得新的医学技术的进步。
从医疗体制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天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虽然没达到最好,但只需调整让医生提高收入应该由提高技术,提高医德,提高服务水平得来。而不是像现在努力用药拿提成。计划经济的好处要计划得好才能得到体现,所以这就要求领导减少做出违背正确发展规律的事来,减少高价买毫无用处的垃圾,闲的没事的时候不要瞎折腾,任人唯亲,安排一大堆废材到医院不干活光领工资,还影响其他职工的积极性。自己管的事情不重要,又想在院长面前表现一下,作为升职的资本拼命向医院要钱投入到自己分管领域,还有那些被发现能直接被关起来的事。财政提高大病医保报销比例,老百姓减少刷医保卡买牙膏,生活用品,甚至假住院套取医保的钱,让老百姓享受到性价比最高的医疗体制。不过从目前形势来看(政府想减少医疗投入,甩掉包袱,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资本也很想从医疗服务中赚得盆满钵满,医疗系统也想提高收入,人们也想多开医疗机构以减少排队的情况下)肯定会让医改走上放开医院经营(其实现在医院已经过剩,现在有些医院没病人,承包科室出去反而比累死累活工作得的多),谁都可以办医院这条看上去很美大家都满意的饮鸩止渴之路。如果真走上这条路,那么主持这样改革的人不是真的不明白,那就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在为某个利益集团代言。提高社会医疗成本,激化社会矛盾。社会总的医疗成本会提高,平摊到每个人的医疗投入会增多。随着社会投入的增多,我们的医疗水平可能真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先进水平要付出代价的,为什么我们喜欢山寨别人的产品,很少有那个行业走在前面,因为发明一个东西的成本比抄袭一个东西的成本要高得多。没有目标的探索要比有目标再去探索付出的成本要大得多,但真正的进步是靠发现与发明取得的,就像没有发明先进的机器以前无论我们怎么勤劳的劳动都还是吃不饱一样,医学不比航天工程简单,虽然增加了医疗投入,但如果真的在医学技术上取得了进步,特别是基础医学的进步。也算是为人类进步做了贡献,就不会再有人说我们近代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为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