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625 0
2015-07-07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循环转化系统,各种不同的价值在这个系统中分别担任不同的功能角色,并有特定的运行轨迹,各种不同的价值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完成人类价值运行的生命过程。深入探索人类社会的价值运行的真实轨迹,有利于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与规律性。

价值的运行情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是,从过程的角度(即从消费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各种价值的运行情况;二是,从系统的角度(即从代谢性系统、生理性系统、个体性系统和社会性系统)来分析各种价值的运行情况。

一、价值的不同运行过程

人类社会的价值运行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所组成:消费过程、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其中,消费过程的客观目的在于为人类的各种行为提供“能源”和“动力”,生产过程的客观目的在于为人类的各种行为提供“杠杆”与“工具”,劳动过程的客观目的在于把消费过程所提供的“能源”与生产过程所提供的“杠杆”综合起来,并完成从一种过渡性价值向另一种过渡性价值(或使用价值)的转化过程。

(一)消费性价值的运行

人类四个层次的消费行为(代谢性消费行为、生理性消费行为、个体性消费行为、社会性消费行为)分别通过四个层次的过渡性价值(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来提供能源和动力,而这四个层次的过渡性价值来源于四个层次的消费性价值(食物类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其中,食物类价值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人类提供生物化学能;温饱类价值的基本功能在于延伸和扩展生物化学能的功能,提高生命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基本功能就是降低“个体性失效率”,延长个体性生命的寿命,提高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概率;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基本功能就是降低“社会性失效率”,延长社会性生命的寿命,提高劳动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的概率。各个层次的消费性价值通过相应的消费过程对过渡性价值产生“节约效应”,从而转化为过渡性价值,为人类各个层次的行为提供动力源。

1、代谢性消费过程。代谢性消费过程就是食物类价值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过程。食物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生物化学能,因此食物类价值的大小等于它所蕴含的生物化学能的数量。

2、生理性消费过程。生理性消费过程就是温饱类价值转化为生理潜能的过程。温饱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替代、延伸和扩展生物化学能的功能,提高生命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温饱类价值的大小等于它所等效的生物化学能的数量。

3、个体性消费过程。个体性消费过程就是安全与健康类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由于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降低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失效率(即个体性失效率),从而对劳动价值产生“节约效应”,因此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大小等于它所节约的劳动价值的数量。

4、社会性消费过程。社会性消费过程就是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由于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降低劳动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的失效率(即社会性失效率),从而对使用价值产生“节约效应”,因此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大小等于它所节约的使用价值的数量。

(二)生产性价值的运行

生产性价值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等效的过渡价值,从而对人类的各层次过渡价值产生放大效应。人类的生产性价值可分为个体性生产价值、社会性生产价值等两个基本层次,它们分别通过个体性生产过程、社会性生产过程投入到价值循环转化系统之中,并分别对劳动潜能和劳动价值等两种过渡价值产生杠杆放大效应。

1、个体性生产过程。个体性生产过程就是个体性生产价值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由于个体性生产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替代、强化和扩展劳动潜能,从而对劳动潜能产生放大作用,因此个体性生产价值的大小等于它所放大的劳动潜能的数量。

2、社会性生产过程。社会性生产过程就是社会性生产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的过程。由于社会性生产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替代、强化和扩展劳动价值,从而对劳动价值产生放大作用,因此社会性生产价值的大小等于它所放大的劳动价值的数量。

(三)过渡性价值的运行

劳动过程就是各种过渡性价值的释放和转化过程。

1、代谢性劳动过程。代谢性劳动过程就是把代谢性消费过程所产生的生物化学能整合起来,并转化为生理潜能的过程。

2、生理性劳动过程。生理性劳动过程就是把生理性消费过程所产生的生理潜能整合起来,并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

3、个体性劳动过程。个体性劳动过程就是把个体性消费过程对于劳动价值所产生的“节约效应”以及个体性生产过程对于劳动潜能所产生的“放大效应”综合起来,并把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

4、社会性劳动过程。社会性劳动过程就是把社会性消费过程对于使用价值所产生的“节约效应”以及社会性生产过程对于劳动价值所产生的“放大效应”综合起来,并把劳动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的过程。

T08.jpg

    二、价值的不同运行系统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循环转化系统,而这个价值大系统可以分解为四个相对独立的价值子系统:代谢性价值循环系统、生理性价值循环系统、个体性价值循环系统和社会性价值循环系统。其中,社会性价值循环系统建立在个体性价值循环系统之上,个体性价值循环系统建立在生理性价值循环系统之上,生理性价值循环系统建立在代谢性价值循环系统之上。人类的进化过程不仅表现在机体功能的进化,而且更重要地表现在价值的进化,表现在价值循环转化系统的进化。植物和极低等动物拥有代谢性价值循环系统,较低等动物拥有生理性价值循环系统,早期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拥有个体性价值循环系统,只有人类才拥有社会性价值循环系统。

(一)代谢性价值循环系统

代谢性价值循环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食物类价值投入过程,二是价值整合过程(即代谢性劳动过程)。其中,食物类价值投入过程就是将食物类价值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过程,价值整合过程就是将生物化学能转化为使用价值(或生理潜能)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TTT01.jpg

(二)生理性价值循环系统

生理性价值循环系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温饱类价值投入过程,二是价值整合过程(即生理性劳动过程)。其中,温饱类价值投入过程就是将温饱类价值转化为生理潜能的过程,价值整合过程(即生理性劳动过程)就是将生理潜能进行整合起来,并转化为使用价值(或劳动潜能)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TTT02.jpg

(三)个体性价值循环系统

个体性价值循环系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安全与健康类价值投入过程,二是个体性生产价值投入过程,三是价值整合过程(即个体性劳动过程)。其中,安全与健康类价值投入过程就是将安全与健康类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个体性生产价值投入过程就是将个体性生产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价值整合过程(即个体性劳动过程)就是将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对于劳动价值的“节约效应”以及个体性生产价值对于劳动潜能的“放大效应”进行整合起来,并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TTT03.jpg

(四)社会性价值循环系统

社会性价值循环系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人尊与自尊类价值投入过程,二是社会性生产价值投入过程,三是价值整合过程(即社会性劳动过程)。其中,人尊与自尊类价值投入过程就是将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社会性生产价值投入过程就是将社会性生产价值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价值整合过程(即社会性劳动过程)就是将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对于劳动价值的“节约效应”以及社会性生产价值对于劳动价值的“放大效应”进行整合起来,并转化为使用价值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TTT04.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