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标准普尔成分股票指数十年里第二次跌幅超过40%之后,全球的投资者们已经见惯不惊了。自1982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期里,投资者们投资于多种股票组合所获得的回报都不如他们(如果)投资于公司债券或美国国债本可以获得的收益。
因此他们不禁茫然:未来的十年会一如过去的十年吗?果真如此,难道不应该避免投资股票吗?
答案几乎必然是否定的。
自己算算吧。目前,十年期美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是3.76%。减去2.5%的通胀率,你所得到的基准预期实际回报率是1.26%。
同时,标普成分股票所产生的收益率在6%左右波动:这就是支撑这些股票的公司为他们的股东所赚到的钱。
你可能会认为公司的高管们有能力和知识将他们所掌控的资金投入比股市回报更高的项目中。或者你会认为他们是一群腐败的帝国建造者,浪费了手中属于股东们的一部分资金。
比较明智的猜测是这两种因素相互抵消。因此,预期的多元化美国股票组合的基准实际收益率目前在6%~7%之间。
但股票难道不是有风险的吗?收益难道不会崩溃?在不远的将来股市难道不会出现另一次40%的暴跌?债券难道不是更安全的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请记住:在2000年~2003年间我们已经有过一次40%的暴跌,而现在股市正处在另一次暴跌的过程中。在1973年~1975年的40%暴跌之后,我们也经受了1977年~1982年的长期低迷。在那之前,我们曾有过1946年~1949年,1937年~1942年的股市暴跌,而最惨烈的一次是1929年~1933年。
但这都没有伴随着收益急剧崩溃,一蹶不振的股市下跌从本质上讲是暂时的:它们是由感知到的风险急剧升高而引发的。如果最后证实那些风险是被夸大了,那么当所感知的风险回落时,股票价格就会反弹。
但那些伴随着收益急剧崩溃、一蹶不振(萧条)的股市下跌又会怎样呢?
在二战以前,当各届政府都严格遵循金本位制度,经济萧条就是通货紧缩的时期。但在二战之后,在各届社会民主政府维持福利开支及凯恩斯派的经济顾问们力图使用财政政策推动生产的情况下,收益的萧条更可能与通货膨胀为伴。
诚然,收益急剧崩溃、一蹶不振会侵蚀投资于股票中的财富。但随之而来的通胀会造成对投资于名义债券中的真实财富的更剧烈、更大程度的侵蚀。正如 Edgar L. Smith在1924年的《大西洋月刊》中所写的,当首要的风险存在于宏观经济层面,债券并不比多元化的股票组合更安全——事实上,它们更具风险。
所有这些论点只适用于那些长期投资者。他们能经得起另一次40%的股值暴跌,不改变投资策略直到市场认为风险降低。对于退休人士和其他即将需要开销的人,股市年年的变化莫测更需要他们谨慎从事。
但对于那些不急着用钱的人,现在有了一次低价补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