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的理解——只是我的理解哈^_^,两者都是在假设误差项服从AR1的情况下,也就是比如说Ui=p*Ui-1 + e的情况下:
令Po=ΣUi'Ui-1'/ ΣUi-1'^2为p的估计量,此处带'的表示是OLS回归残差,求和都从i=2开始;按DW估计量的定义,大样本时DW约等于2(1-Po);
而C-O法中的Po虽然定义相同,但求出后要再将原来的Yi通过(Yi-Po*Yi-1)的运算,将回归模型右边Ui的滞后消去,只剩白噪声e,然后对这个变换后的Yi再进行新的OLS回归,求出新的回归系数a,b;用这个新的回归模型的新残差,又重复上面步骤算新的Po',再计算(Yi-Po'*Yi-1);如此循环,认为最后得到的回归系数ab们会收敛于真值(误差项须有正态分布假设)。
……总之我觉得主要差异就是DW或者它的Po一次求完,用来检验到底AR1的关系是不是成立,而C-O循环多次求直到收敛,可以求到更加准确的a和b。
(怎么感觉有点怪异……||||)仅供参考^_^。
PS不好意思这时才看到题目是“改善”||||||||我真囧……应该也是让Po更加接近于真值吧……汗。希望以上答案有帮助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12:29:2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