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120 54
2015-07-20

否定普世价值,就是否定阶级性——马克思思维模式之检讨之三

有人一直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认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性,即阶级性。这样的观点,其实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马恩按照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提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敌对的阶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所处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绝对的不同,无产阶级具有的人性和资产阶级具有的人性是完全不同的,并认为在阶级社会,只有阶级的道德,不存在真正的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的人的道德”。(《反杜林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社会里的“真正的人的道德”的存在的否定,其实也类似于今人对所说的“普世价值”的否定,那么,在阶级社会里,是否真的不存在“普遍的人性”,而只存在“阶级性”,真的不存在“真正的人的道德”——普世价值,而只存在“阶级的道德”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说,即使存在阶级性,阶级性也只能建立在普遍的人性的基础上,阶级性也只能建立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而所谓的阶级的道德,同样也只能建立在“真正的人的道德”的基础上。

我们之所以强调阶级性、阶级道德是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在“真正的人的道德”的基础上,理由也只有一个,就是普世价值、普遍的人性的存在的前提,和阶级性、阶级道德赖以存在的前提,是一致的,是同一的,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前提就是人具有完全相同的自然属性。

人是动物,人都有生命,人都要通过维持其和其他生物作用机理一致的生理机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人的纯自然属性,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人,他都有这样的纯的自然属性,由于人摆脱不了这样的自然属性,因此,在起点上,人和人就是平等的,就是没有轩轾的,而人又是社会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人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属性,但是,如果谁否认人的社会属性的建立以他的自然属性的实际存在为基础,那么,他就是不了解人性的本质以及人性的组成顺序,不了解人的社会属性从何而来,他就是不了解人类社会的组成顺序,不了解社会存在的目的,而仅仅简单地把人的社会属性当做是社会赋予的,而和此个体的人本身无任何必然的关系。

而马克思的人性论,即是如此,马克思把人性当成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只看到了人在社会中生活,社会赋予了人以什么样的性质,而忘记了社会是由单个的具有普遍的自然属性的人组成的,社会是建立在普遍的具有自然属性的人相互作用的基础的,而社会中“人”所具有的人性也应该是具有普遍的自然属性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互相作用使他们的自然属性互相协调一致后形成的,所有的人的社会属性的存在,无一不是为了顺应满足人的自然属性,无一不是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不使它们如动物般发生激烈的你死我活的冲突,因此,人的社会属性绝不是脱离了人的自然属性的特殊的存在。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形成后,人的确要受社会的影响,但是,这还并不意味着人只是被动地接受社会的限制,布哈林在其著作《食利者政治经济学》中对马克思的这一研究思路做了十分恰当的总结和概括:“那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从来不讲动机(从个体的人出发——本文作者注),却总是只讲限制(已形成的客观社会对个体的人的限制——本文作者注),在这种情况下是指限制(社会限制)经济主体的个人意愿”。 而马克思对这种限制的特别强调,表现在他的理论中,就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在马克思的社会学,还是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都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发展规律,人不能摆脱这样的规律的强制。因此,在马克思的研究视野里,我们只看到了这样的模式:“社会——人”。但是假如一味地强调这样的研究模式,而忘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组成流程:“人——社会——人”,就割裂和歪曲了人和社会的基本关系,就会使自己的研究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而假如再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理论的绝对正确,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理论改造社会,谁就是把自己神话为了超越普通人类的超人。

而按照“社会——人”这样的逻辑模式进行研究,不去考虑“人——社会”这样的前提,就一定会降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的位置,把人变为社会的附属物,而不是把人当做社会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用这样的模式进行学术研究,似乎给人一种感觉,有一个超乎人类本身属性的具有特殊意义和功能的社会存在,而人只有去适应这个社会,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而不论是乌托邦还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都是这样的超乎人类自身的社会,按照“社会——人”这样的模式进行研究,并且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正确,最终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人以及人类本身不再是目的,人以及人类本身成为了完成某项伟大目的、创造某个伟大社会的工具,人不是为其本身而存在,而是为了某个“特殊的超乎人类本身”的社会而存在。什么样的人不能为这个社会的实现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就不具有存在的资格,他们就是劣等民族,他们就是贱民,他们就应该从社会生活中被抹去!毫不客气地说,种族优越论,和“社会——人”这样的研究模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逻辑上的内在关联。

那么社会生活是否如马克思所说存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是不是一定要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暂且不论?我们说,即使社会存在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样的规律的建立首先也应该是建立在对人的人性的满足的基础上,这样的社会规律首先是符合人性的规律,而规律对人的细限制,就不是对人的单纯的强制性限制了,人必须按照这样的规律活动,他不按照这样的规律活动,他就是违背了自己的人性,违背了建立在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属性,而此时就不是什么规律对人进行限制使人无法行动了,而是人本身对人的限制,这样的限制不是强迫性质的,而是人自觉自愿的,人们遵守这样的规律,。就是按照自己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生活,没有了这种限制,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更无法使自己步入更高层次的文明社会。

因此,我们说,不存在这样的脱离了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属性,任何人的社会属性一定是建立在他的自然属性基础上。阶级性也是如此,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人性,不同的阶级的人性,作为社会属性来说,他们首先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还是农民阶级,还是小资产阶级,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们的不同的社会属性,都是建立在他们都是人、都是具有完全相同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谁能说只有资产阶级需要物质满足需要吃喝拉撒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不需要呢?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大笑话,资产阶级吃喝是为了自己,无产阶级领袖吃喝是为了人民,而不是首先为了他自己!

阶级性作为人的社会属性,同样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人的“真正的道德”即使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当然,它也不会完全的完美无缺地出现,凡是认为会有这样的完美的社会,会有真正的人的道德绝对的圆满的在完美的人类社会出现,这样的人,非痴即狂,因为人的自然属性会随时让人做出逾轨的事情——也不能认为现实社会中绝对的不存在任何属于“人”的“真正的人的道德”,不能因为阶级性的存在而否认有超越阶级的真正的人的道德的绝对的不完全的存在,同样,也不能因为阶级性的存在而否认普遍人性和普世价值的存在。而真正的人的道德,和普遍的人性以及普世价值,同样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正是因为阶级性和普世价值的建立的基础的一致性,都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而人只会有一种完全一致、完全相同的自然属性,因此,借着阶级性而否认普遍人性的存在,否认阶级社会里普世价值的存在,其实,就是否定了阶级性本身,否定普世价值,就是否定人的自然属性,而否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就是在否定人的阶级性。

因此,当马克思在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无比伟大和崇高的时候,他似乎忘记了,无产阶级自身所具有的和资产阶级一样的自然属性,而当马克思激烈的批判资产阶级的自私的时候,他似乎同样忘记了资产阶级具有的自然属性和无产阶级的自然属性别无二致,片面的强调阶级性而故意无视人的自然属性,无视普世价值的存在,自然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敌对,自然会造成一个阶级有高于其他阶级、一个种族有优于其他种族的特殊属性,这样,我们就无法理解被贴上剥削阶级标签的优秀分子会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就不能理解几千年的人类极度对立的阶级社会会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

普世价值的存在不容置疑,它绝对不会因为阶级性的存在而不存在或者具有低于阶级性的地位和意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的讲话》中说:“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这句话意在强调阶级性的存在,但是,我们应该清楚:阶级性本身,是附着在人性基础上的,毛的论述无论如何强调阶级性的重要,它也不能否定是阶级性附着在人性的基础上,而反过来去强调人性附着在阶级性的基础上。

人不是通过人性去表现阶级性,而是要通过阶级性来变现普遍的人性!要通过阶级性来表现普遍的人性,这就要求阶级性首先要符合人性,绝对不存在不符合人性的阶级性,不存在不符合普世价值的阶级价值,纵观历史,那些把自己的特殊的价值摆在人类普世价值基础上的阶级,哪个还在被人类社会尊崇留恋?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不是也是普遍人性、普世价值的体现,无产阶级追求的民主自由平等,那一个目标不是普世价值的体现?假如无产阶级追求的不是普世价值而是超乎人类价值的其他价值,无产阶级的目标怎么会得到人类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当然,我们经常抨击资产阶级,说他们把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观说成是普世价值观,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不具有普遍性?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只需把我们要做的和资产阶级要做的做一恰当的比较,就知道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了,假如,我们的目的和资产阶级的目的一致,那怎么还会有不存在普世价值而只存在阶级性、阶级道德的说法?否认普世价值,就是否定阶级性本身,否定我们具有和其他阶级相同的自然属性,否认我们也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当然,假如,无产阶级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不是人类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一般含义而是另有它意、别具内涵的话,那当然是不存在普世价值的,可那也是我们特意地不承认普世价值而不是世界上人类社会根本不存在普世价值,而我们知道,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因为,否定普世价值,就是在否定人类具有相同的自然属性这一基本的事实!

草作于2015720日下午  于从吾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20 22:06:14
“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社会里的“真正的人的道德”的存在的否定,其实也类似于今人对所说的“普世价值”的否定,那么,在阶级社会里,是否真的不存在“普遍的人性”,而只存在“阶级性”,真的不存在“真正的人的道德”——普世价值,而只存在“阶级的道德”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说,即使存在阶级性,阶级性也只能建立在普遍的人性的基础上,阶级性也只能建立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而所谓的阶级的道德,同样也只能建立在“真正的人的道德”的基础上。”————顶楼主。不可否认,任何社会都存在贫富差距。但,人性是相同的。道德也同样是相同的。马恩只强调差距并没有从根本上论述道德与人性的具体区别有何不同。他们只不过在人性、道德前面冠以”阶级“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0 22:13:44
同感!马克思时时以对立的观点看世界,看人,所以他不具有普世价值,也不存在一般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0 23:59:17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因此也可以看成就是人类的普世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1 05:51:49
我们就无法理解被贴上剥削阶级标签的优秀分子会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就不能理解几千年的人类极度对立的阶级社会会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
-----------------------
你去问问富士康的13位亡灵,郭台铭是如何悲天悯人的。人类文明进步就是通过阶级斗争消灭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取得的。不消灭他们,人类永远无法文明。他们不是人类文明的促进者,而是人类文明的阉割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1 10:08:07
马书记 发表于 2015-7-21 05:51
我们就无法理解被贴上剥削阶级标签的优秀分子会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就不能理解几千年的人类极度对立的阶级 ...
那你更可以去看看今天还有多少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这些人的穷和郭台铭可没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