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08 4
2015-07-26
      首先,理论的假设我就不说了。一共是两个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部类,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部类。我就把它们具体成内江市两个厂—机器厂和食品厂。一切的一切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简单再生产:(不扩招,用完吃完!!!!)



简单再生产有三个公式,也就是三个实现条件。

1、  Ⅰ(v+m)=Ⅱc

2、  Ⅰ(c+v+m)=Ⅰc+Ⅱc

3、  Ⅱ(c+v+m)=Ⅰ(v+m)+Ⅱ(v+m)



      如果看书上所讲的,的确很难理解。但是,我们把刚刚那两个工厂搬进来看,就会发现,机器厂是代表第一部类的,即生产生产资料的一个部门,食品厂恰好生产的是消费资料,即食物。这两个厂就很好地把抽象的两大部类给具体化了。接着,我们可以一一分析这些公式。

      第一个公式,字面意义上看是很容易懂的,只要搞清楚了那几个符号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等式呢?为何一部类创造的新的价值必须要和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同?这样看就简单了:

   

我们可以再具体化,把一部类的v+m就看成是一部类即机器厂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所得的剩余价值(老板自己的工资)。同样地,二部类的那个c就看成是这个食品厂里所用的机器。

   

      理解的窍门就在这里:这个等式的蕴含的意思就是,机器厂所发给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自己所得的用来消费的部分,就等于食品厂买他们的机器所付给的钱。只有食品厂买了机器厂的机器,机器厂才有了收入来源,这下就拿来发给工人工资,老板也得到了自己的钱,因为是简单的再生产,生产规模不得变,就不涉及扩招劳动力的事情,因此两方都没必要生产出超过原有需求和供给水平的产品,这时讲究的是吃完用完不浪费,节约才是硬道理。这下两方刚好扯平,等式就推出来了。

   

      后面两个公式一样的理解方法:机器厂生产出来的总产品的价值,我们暂且就把它看成一台台崭新的机器,由于食品厂生产食品需要机器,而他自己没有机器,他就必须买机器厂的机器,机器厂本身生产机器的话,就必须有用来生产机器的机器,所以他们自己要留一部分机器,这样的话,机器厂生产出来的机器就刚好被他自己和食品厂给用完了,还是一个道理,不扩大生产规模,不招人,就不必要追加机器或者食品的产量,要的是全部吃完用完,这哈心头才巴适,第二个等式就出来了。

   

      第三个公式:食品厂生产了一大堆吃的,而机器厂不生产吃的,他的老板和员工不可能不吃饭,光啃机器,所以机器厂要向食品厂买吃的,而食品厂自己的老板和员工也需要吃东西才能继续管理和工作,所以他们必须留一部分给自己吃。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全部用完吃完。最终,食品厂生产的食品就被机器厂和食品厂本身给消费完了,这样的话第三个等式也出来了。



二、扩大再生产:(不能吃完用完,要留些给新来的)



      扩大再生产要复杂得多,光是基本前提都有三四个,实现条件有三个,还有一个总结性的公式。理解起来很麻烦,不过还好有这个两工厂分析法,问题还是能引刃而解。

      扩大的再生产不能把生产出的东西全部用完,因为还要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张,简单再生产只需要在原有的生产规模上进行重复生产即可,所以它强调的再生产,必须不能有生产过剩的问题发生或者是供给能力不足现象的产生。

      扩大的再生产,要求生产规模的扩大,就必须要有资本积累的扩大,即剩余价值的积累的不断扩大,所以,老板们不能把剩余价值全部用完了,不然他们只有哭瞎,因为就没钱招到劳动力了。



首先,有四个基本前提条件:

1、  Ⅰ(v+m)>Ⅱc

2、  Ⅱ(c+m-m/x)>Ⅰ(v+m/x)

3、  Ⅰ(c+v+m)>Ⅰc+Ⅱc

4、  Ⅱ(c+v+m)>Ⅰ(v+m/x)+Ⅱ(v+m/x)



    其实后面两个公式可以从前面两个推出来,所以也不细说了。主要是前面两个。既然是扩大了的再生产,老板就得悠着点了。首先,       第一个公式,可以这样看,食品厂要买机器进行生产,但是唉,它所买的机器而付给机器厂的钱是买不完所有的机器的,因为,机器厂的老板为了扩大再生产,必须要多生产一些机器并且留着,以备为了扩招人员来生产更多的机器而准备,同时,食品厂的老板也讲扩大再生产,所以机器厂的老板也得留下一些机器来照顾食品厂的要求,因为,食品厂只有在拥有更多的机器以后才能扩员,以生产更多的食品,满足机器厂的扩招需求,所以他们两个是相互依赖的,两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第二个公式(看第四个更好理解),食品厂生产出来的食品,也不得完全卖给机器厂,不管你出好多钱,就是要留点,因为要扩大生产规模,就要招人进来,同时的话,你机器厂也要招新员工,所以,食品厂的任务艰巨,留下的食品不仅要养活本厂的老板和员工还要养活机器厂的老板和员工以及两个工厂新招进来的人,所以为了扩大再生产,这个公式不能成为等式,不然的话会发生饥荒。



   前提条件的前两个就是这样,后面两个不再赘述。



三个实现条件:

Ⅰ(v+△V+m/x)=Ⅱ(c+△C)

Ⅱ(c+v+m)=(Ⅰv+Ⅱv)+(Ⅰm/x+Ⅱm/x)+(Ⅰ△v+Ⅱ△v)

Ⅰ(c+v+m)=(Ⅰc+ⅡC)+(Ⅰ△c+Ⅱ△c)

    第一个公式,机器厂发给工人的工资和老板自己的工资,是食品厂买机器所付的钱,而食品厂为了扩大再生产,还要多买机器,所以说,机器厂要不断招人,才能生产更多的机器满足食品厂的需要,所以还要继续发工资,因此要有追加的可变资本。而食品厂新买来的机器就是由机器厂新招进来的人生产出来的,这样的话,这个公式就能理解了。



    第二个公式,食品厂生产了很多食品,不过就像刚才说的,他要给自己留些下来,以备扩招劳动力。他不可能全卖给机器厂,机器厂也懂这个道理,他不买完所有的食品,留下来的给食品厂招人,而食品厂扩大生产规模后,肯定为了生产更多的食品而向他们购买更多的机器。所以说,这个等式的意思就是,食品厂的所有食品要用于养活现在的员工和老板同时还要为两个厂的扩招而做准备。



    第三个公式:机器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也不会全部卖给了食品厂,同样的道理,只有留下来一部分才能对两方都有利。所以,机器厂生产的机器必须用来满足两工厂现在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同时要为了两个厂的未来做打算。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两工厂分析法”是我根据老师的方法去总结和整理出来的,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搞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一个很通俗的办法,虽然,不像马克思那样的严谨推理和逻辑论证,但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可以了。



      联系观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26 12:10:27
clm0600 发表于 2015-7-26 12:03
还在应付考试啊。
这是我当时发在空间里的,写得比较久了。当时同学们在忙于政治经济学的考试,我把自己的观点发给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共同讨论,发表意见。所以,文中,有些内容也没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6 17:03:01
按照楼主(马克思经济学)的公式是无法将具体的数字代入的。现实中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数字供研究者代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9 18:39:44
认真学习的态度可嘉,不过这有点过于简单了。如果把这种关系,表述为在自由人联合体关系中的两个社会主义的人的生产,那就有了现实意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9 21:36:39
人民动力 发表于 2015-7-29 18:39
认真学习的态度可嘉,不过这有点过于简单了。如果把这种关系,表述为在自由人联合体关系中的两个社会主义的 ...
的确,我这种方法不严谨。还需多学习,掌握更好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