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69 0
2015-08-02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45)五、劳动价值论重生再造要点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生再造;思路

(一)、基本思路

“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也就是要对源远流长的流行劳动价值论进行去伪存真,推陈出新,重生再造。在前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批评中,其实已经显示出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的要点或基本思路。之所以要重生再造劳动价值论,首先是坚信劳动价值论有其天然的合理性,各种经济理论也有其合理性,可以和谐融合!因此后续的文章对前面没有谈到的问题将专文谈谈,已经谈过的问题在本文扼要复述。阅者会发现,流行劳动价值论中的有些概念已经不再使用,只保留一些必要的概念。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引进的新概念也只有几个,诸如潜劳动、等效劳动、有效劳动、比较利益等等。我倾向于用简单理论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用少量的几个概念去把现实经济活动解释清楚。理论的建构不要在不能解释现实时,就引入“虚幻的xx”、“虚假的xx”等等来应付!下面以大纲的形式列出基本思路:

1、劳动价值论的天然合理性。

(1)、劳动是人类社会基础。

(2)、劳动交换是社会形成与和谐的纽带(引入“具有等效劳动量”概念)。

(3)、劳动可作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标准。

2、各种经济理论的合理性。

3经济社会是有机的整体。全体社会成员都程度不一的受益于人类积累的社会性潜劳动的恩惠。

4、商品与商品价值:经过交换的所有权明确的事物(包括劳务)都表现为商品,不再局限于劳动产品[见本(18)]。商品价值是指事物对其所有者而言的“有用性”。这个有用性是只存在于对人的关系中的“关系”范畴。马克思的下述认识是正确的:“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的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49,186]经济物品的有用性有两方面表现[见本(37)]。商品价值是指商品所有者因握有某商品而拥有可支配的有效社会劳动的量,可以用在交换领域中确定的全社会统一的有效劳动——有效社会劳动来衡量表现事物的有用性的大小(用于交换他物的能力的大小),这是一种经济学的量[见本(37)]。商品有用性大小是可以衡量比较的[见本(24)]。不同的商品价值理论间的真正分歧只是在于以什么东西来测量表现商品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也是指商品使用价值具有的使用价值量(注意与物的使用价值有别),离开了商品使用价值,商品就无所谓商品价值而言,商品价值与商品使用价值是“荣辱与共”的。来源于劳动产品的商品价值只是表现具体劳动的社会有效性的量。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商品价值不是静止的先验的实体,而是动态的后验的关系。商品价值不是创造出来的。商品价值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见本(21)、(38)]。商品价值就是商品交换价值[本(39)],不存在所谓的商品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本(8)指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只能通过市场上价格的波动过程实现的。通常供求关系的变动才会引起价格的波动并通过市场上价格的波动来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它反映了不同部门的生产者之间如何分割社会劳动的博弈结果。因此,价值决定就是价值分配与价值实现。在这里根本不需要用价格背离静止的先验的价值来说明。马克思的黑格尔叙述方法把商品价值看成是与市场交换无关的、只是发生在生产领域中的静止的先验的实体,这就使得许多很有才华的经济学家耗费精力去解决并不存在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问题。劳动并不创造商品价值[本(22)]。劳动只是用来表现商品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就表现为商品价格,因此它是流通的前提,不是流通的结果。”[23,179—180]并引用他人的观点——“不是契约当事人决定价值;价值在成交以前就已经决定了。”[23,180脚注17。列特隆:《论社会利益》]来支持他的这一观点。马克思把商品价值看成是在生产领域中就已创造出来的静止的先验的实体,根本上误导了商品价值理论的研究[本(40),不知何故被“软禁”,不在列表中出现,我是新手要在经管之家检索才显现]。

5、商品交换原则是比较利益原则(这其实就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原则):物品要表现为价值,必须要通过交换环节。商品交换仅是劳动交换产生的一种现象。

6、劳动:劳动是人类正义的获取各种生存、生活需要的事物的活动。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的专有的观点是:劳动有三种时态[本(30)]。

(1)、劳动行为有三种时态;但马克思疏漏了极其重要的将来时态的劳动(包括将来时态的冻结状态的潜劳动)。片面强调了简单的重复性的体力型的活劳动。在解释现实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劳动可表现为商品价值:所有具体劳动能表现为多大的商品价值,要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社会评价,并用统一的有效社会劳动量来表现,这种统一的单位有效社会劳动就作为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

(3)、劳动量:用市场交换中确定的统一的有效社会劳动量来表现。

7、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对热点问题的看法。

(1)、科学技术的作用本质是社会性潜劳动的作用。

(2)、劳动力(劳动能力):劳动力由不可分离的两部分构成,即体力和智力。劳动力中的主导方是智力而非体力。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新论。资本增殖主要源于社会性潜劳动的作用。

(4)、剩余价值与剥削新论。突出了“剥削”一词的“开发、利用”的含义。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开发、利用”被“抛荒”了的社会性潜劳动。

(5)、李嘉图难题新解答。劳资关系可以看作是合同生产的关系,不存在所谓事先的商品等价交换关系。

(6)、斯密价值理论新解读。“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是斯密关于商品价值的主流观点。

……

这里要声明:讨论劳动价值论的学术文献,浩如烟海,观点多如牛毛。本人实在难以知悉可能的与本人在本系列文章中的观点类似的许多文献。因此,如有人知悉在本人的这些表述之前已有某一类似观点发表了,那么,我所正确表述的部分,则是属于别人;我所错误表述的部分,则是属于我的错误。我的文章中出现别人没有发表过的观点,则完完全全就是我个人的观点了,特别欢迎挑错、补漏,以使“重生再造”能富有成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