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87 0
2015-02-07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8)另类解读劳动二重性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供求关系

7、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

马克思所说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按比例分别用于各个特殊生产领域满足社会需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计划经济思维的渊源即在于此!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马克思所说的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并不是静止的先验的在交换前就能够知道这个比例的。马克思说了,“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32,,51]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所谓的“按比例”它只能是在交换过程中由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确定中体现出来。在交换过程中各种商品交换价值的确定过程就是把社会总劳动时间中必要的比例量分配在不同类的商品上的过程。即经过交换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实现了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而不是相反,先有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商品才会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马克思还说了:“如果这种分工是按比例进行的,那么,不同类产品就按照它们的价值(后来发展为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出售”。[25,716]马克思的这句话还表明,“按比例”就是反映出供求一致的状态,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就是它的价值。大家又知道,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各种商品的价格(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和它的销量有一定的互动(浮动)范围——薄利多销(即利润有一定的浮动范围),在一定的互动(浮动)范围内,都能达到某种供求一致的状态,即供求一致的状态并不是唯一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多种可供的选择。商品交换得以进行最终达到的就都是某种供求一致的状态。也就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确定也不是唯一的,而且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都是同时在市场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完成的,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交换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作为价值来实现。”[23,103]就表明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是同时产生的。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不像流行观点所说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实现。人们无法说清在众多可供选择的供求一致状态中的哪一种一致状态下或利润多大才算是马克思的“按比例”,此时其商品价值才算是完全实现?否则就是不能完全实现!诸如:在A种供求一致状态时,1夸特小麦=a元;在B种供求一致状态时,1夸特小麦=b元;在C种供求一致状态时,1夸特小麦=c元;那么这三种价格表现的都是小麦的价值吗?可是如果说其中只有一种表现的是小麦的价值,那么是哪一种呢?为什么是这一种?另外两种价格表现的为什么都不是小麦的价值?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静止的先验的商品价值!

流行观点在否定供求对价值决定的影响时常常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提出诘难说:如果在供求一致或在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相等的作用而互相抵消时,就等于它们不再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又是怎样由供求状况决定的呢?他们以为这是供求论者根本无法给以明确回答的。因此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假定了供求一致,就将竞争与供求因素的作用抽象掉了,这样便于纯粹形态的分析。这样,社会供求状态就不会成为制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动的因素之一了。殊不知,供求一致并不意味着竞争与供求因素的作用就被抽象掉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供求的互动作用,才出现了某种状态的供求一致,可以暂时不再继续考虑它们的影响。供求一致绝不是供求不再发生作用,它表现的恰恰是供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和存在形式。随着供求的变动,会出现相应的供求一致状态。这用轮船的吃水线能够形象地加以说明。例如,轮船在静水状态中的吃水线并不是表明轮船的(载)重量和水的浮力不再发生作用,吃水线恰恰是用以表现轮船的(载)重量和水的浮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和存在形式。轮船不同的(载)重量的吃水线是不同的,但都是轮船的(载)重量和水的浮力一致(平衡)的结果和存在形式,也就是说,平衡(一致)状态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平衡状态有不同的吃水线表现。商品的供求一致也是一样的,不同的供求一致状态对应于不同的交换价值或商品价值的确定,因此,商品价值不是静止的先验的存在。当然,在马克思所作的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大体上与初期的简单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短缺经济情况相符的情况下,只要生产出使用价值,就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供求一致可以是唯一的。马克思只是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才注意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现实中供求一致的状态不是唯一的,有多种可供的选择,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马克思作了三种典型分析。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只能通过市场上价格的波动过程实现的。通常供求关系的变动才会引起价格的波动并通过市场上价格的波动来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因为商品价格的髙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当某种商品因需求旺盛、供给乏力时以至它的价格提高,收益增加,就会有一些商品生产者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以及他们的劳动力投入到这一部门中来;相反,当某种商品需求疲软、供给充沛时以致它的价格下跌,收益减少,就会有一些商品生产者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一部门转移到另外的部门中去。这样价格规律就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使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直至生产的每一件商品在分配社会劳动时间上建立起大体上平衡的比例。它反映了不同部门的生产者之间如何分割社会劳动的博弈结果。因此,价值决定就是价值分配与价值实现。在这里根本不需要用价格背离静止的先验的价值来说明。

供求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为消费服务,消费又受生产制约的客观性质。价格波动客观地进行着人们的利益分配,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人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为市场提供有用的商品。商品经济正是以经济当事人以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为动力,通过竞争而发挥出社会劳动的全部潜力。这是商品经济能够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之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