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23 0
2015-11-30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68劳动价值论重生再造要点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力;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续)

马克思总是很轻松地提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直接活劳动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变少了,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看成只是劳动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很自然地在起作用,这仅仅是马克思的一种简单化的理论假设。现实表明,劳动生产力之所以会提高,是因为有新知识,新科技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和人等等因素的结果。劳动过程客观条件的任何变化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并且不可避免地引起劳动过程的主观条件的变化,如采用新的或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后,直接使用机器的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复杂程度既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但是,就全社会“总体工人”的劳动而言,其劳动的强度和复杂程度都有提高的趋势。劳动过程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场合是不可割裂的。马克思的割裂分析方法也是导致马克思对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的说法出现矛盾的一个原因。

人们常就人的因素变化质疑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关系的原理,认为新知识、新科技会造就更高素质的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等,使他们的劳动都成为较高级的劳动。但是,面对这种质疑,固守马克思理论的学者只要引用马克思的几段话就能轻易地化解人们就人的因素而言的诘难了:例如,马克思就认为“把……劳动本身的增加,叫做劳动生产力的增加是不正确的。”“我们所理解的劳动生产力[增加],是指使用一定量劳动时具有更大的效率,而不是指使用的劳动的量的任何变化。”[26(Ⅲ),478]况且,马克思理论总是假定劳动过程的主观条件只是不变的简单劳动力从事简单的社会平均劳动。这一反驳,倒显得质疑者学习马克思的学说不够全面、认真了!

现在我们还是按马克思的意思就物的因素进行讨论: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新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资料荷载有较多的社会性潜劳动,会在生产和随后的交换中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马克思的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的原理最根本的缺陷正是在于马克思没有生产资料荷载着巨量社会性潜劳动的概念,把先进生产资料在生产和随后的交换中的作用仅仅限于只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只是把客观物质生产条件中所包含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生产物中去,只是把生产资料看成是死劳动或物化劳动,因而不会“创造”出任何新的价值,完全无视生产资料所荷载着巨量社会性潜劳动对表现商品价值的贡献,这是他的致命的失误。因此,商品所包含的经济尺度的抽象人类劳动时间是怎样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是要考虑社会性潜劳动的贡献的,是需要加以论证的。但是马克思却直接将这种减少了的直接活劳动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当作就是能表现商品价值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人类劳动时间了,所以才认为“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这样的推导是不合理的。已经指出马克思也曾承认:“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23,354]即劳动生产力提高时的劳动所“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和商品的产出量可以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关系的原理只考虑劳动过程客观因素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但却又无视其中社会性潜劳动的存在与作用,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劳动生产力与劳动过程主观因素变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就必然使得这个原理和客观现实出现明显的矛盾。

一些学者也因为没有社会性潜劳动概念,为了将活劳动以外的物化劳动(生产资料等)加入到“创造”价值的劳动之中而提出,“劳动自身的生产力与劳动资本的生产力以及劳动的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因而认为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不成立,而应该是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是成正比的,更有进而认为“物化劳动”(机器等等)也能“创造”价值。由于这种观点完全远离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点而受到众多非议。

其实,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有效劳动价值论的精神出发,完全可以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不同的劳动生产力没有直接关系。马克思肯定了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因此,凡属同种同质的单位商品,不论它是在高、中、低三类劳动生产力中的哪一类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它在商品交换中都只表现出相同的社会价值。这实际上证明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与劳动生产力无直接关系的,并不是在生产领域中就形成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是和市场交换状态有关的状态量。劳动生产力高,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就多,在商品交换中它所表现出的商品价值总量就多,所以马克思才说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从有效劳动价值论观点来看,在一定的市场交换状态下,不论单位商品生产时的具体劳动耗费[劳动]耗是如何的不同,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都只会凝固或物化为等量的抽象人类劳动,即等量的[劳动]凝,也就是表现为等量的商品价值。单位商品的[劳动]凝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和具体的生产过程无关的状态量。因此,可以认为单位商品价值量是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不相干的。劳动生产力较高的个别自然尺度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较多的经济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附加了较多社会性潜劳动的作用),在交换中表现为较多的商品价值总量;而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个别自然尺度劳动时间则相反,只能转化为较少的经济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附加的社会性潜劳动较少),在交换中表现为较少的商品价值总量。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单位自然尺度的劳动时间所生产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就表现出来了。

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单位商品价值量并不是在生产领域中就确定的,与劳动生产力之间无任何直接关系,既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商品价值是一种状态量。单位商品价值量的确定是一个社会过程的社会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