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已有真正的续集
2014年12月21日央视财政频道财经对话节目,是中国学者与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讨论其所作的《21世纪资本论》。该著因为用实证数据论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其中一个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而该著被当作《资本论》而成为当下中国与欧美国家最为跑火的一本著作。
在该对话中,争论的焦点是否“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加税能不能解决当前欧美国家经济问题。尽管皮凯蒂用了百多年来的数据证明他的这个观点,但是对话现场仍有很多学者不同意此观点。因为与西方其他的表面现象经济学一样,很容易地就能找出相反的数据来否定它。
整个讨论笔者认为与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一样,都是停留在表观层次上来说明贫富差距,并不是像马克思《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生产过程的内在矛盾的分析而得出结论。因此,与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一样,同一个现象,总是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如果对经济仅停留在表观层次的观察上,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其内在的原因,同时也永远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内容交集实在是少而又少。
其实,《资本论》已有了真正的续集,这就是笔者已经交付出版的《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
《信用价值论》是一本真正的《资本论》续集。之所以定为《资本论》续集,有如下几个原因:
1、该著是《资本论》理论的延续。大家都知道,马克思《资本论》是没有写完,《信用价值论》是接着《资本论》中没有写完的内容而继续写。
《资本论》身后一百多年来,社会生产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资本生产方式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资本论》所需要续写的内容。如果《资本论》不续写,虽然在高度抽象的基本理论原理上仍然是有效的,但是当涉及到具体的内容时,就不适合于观察与解释现实。马克思《资本论》同样也必须要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
《信用价值论》不仅延续了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而且是将《资本论》中所写的揭示资本一般过程的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作为论述当代信用价值生产过程的基础,笔者的《信用价值论》的整个理论体系正是建立在《资本论》的这个基础上的。
2、《信用价值论》全面地揭示当代社会价值生产过程与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主导当代社会生产的信用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此与《资本论》中的主要内容是揭示私人资本实体价值生产一般过程与运行规律,既有一致性,更有延续与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高度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私人资本由自由竞争的阶段,已经被垄断金融与信用价值生产的新阶段所取代;其价值生产的形式,与马克思时代的私人资本自由竞争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生产形式更为复杂,更为多样性。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后面,更具有迷惑性。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照搬《资本论》的结论,是不能回答现实中的诸多问题的。
因此,必须要续写《资本论》。笔者的《信用价值论》在内容上,既延续了《资本论》中的资本生产的一般过程与运行规律,对当代以信用价值生产为主导的资本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做了详细的论述,更超出《资本论》中仅对资本生产过程这个范围。因为当代社会生产,除信用价值生产为主导外,还产生了其他超出资本生产的新生产方式。因此,在《信用价值论》中,不仅是重建了货币理论、国债理论、汇率理论、虚拟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全新的“双轮经济”构架理论、“印钱消费”理论、四次分配理论,还创建了社会资本生产理论、非资本生产理论。其中的社会资本生产理论、非资本生产理论已经超出了《资本论》中仅对资本生产论述的范围,也是经济学中从来没有涉及过的内容。
由于《信用价值论》所论述的内容太多而复杂,虽然笔者尽量从文字上做精简,但仍然是一部70万字的大部头著作。
由于《信用价值论》理论反映的是经济运行的本质过程,是一种理论原理,而不是对表面现象的实证,用《信用价值论》中的理论原理,来解释皮凯蒂在其著中所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个观点,就会十分清晰地获得解释,并且知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同时,对“对富人加税”能不能解决当前欧美国家所面临的经济萎缩与经济危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用价值论》中都给出了十分明确的、颠覆传统观念的、甚至会产生震惊的结论。可以说,用《信用价值论》中的理论原理,来解释与回答当代社会宏观经济中的各种问题,都会十分轻松地获得结论,而不仅仅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所提出的这一个问题。
例如,对中国奇迹发生的原因解释、中国如何获得再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欧美国家经济萎缩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应对办法、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与将会采用何种新的生产方式,等等,这一系列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用《信用价值论》中的理论原理,读者都可以获得满意的结论。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